梅玲
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有效地開展德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責任人,更應該在班級管理、常規(guī)教學中強化德育工作。本文闡述了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方式與方法。
德行是一個人重要的思想和行為特征,以思想促行為,以行為養(yǎng)習慣,最終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提倡德育是育人的根本。人的知識技能固然重要,但必須以良好的德行為前提,良好的德行是育人成才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認識逐漸成型的關鍵階段,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處于樹立之初,因此科學而有效的德育教學工作是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德育教學的重要性
德育是一個學校開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學生的學習、生活等都離不開德育教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碧招兄壬牡掠虒W理念同樣引領新時代的教育思想,而在當今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環(huán)境中,對于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和更嚴格的要求,當今的人才培養(yǎng)更加注重“成人成才”的教育,因此德育教學尤為重要。
首先,德育教學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認識還不成熟,對陌生事物無法直觀地分辨好壞,容易受到不良行為和思想的影響。如果在這個重要的時期班主任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那么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德育教學正是要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念,宣傳培育獨立人格思想理念的教學。在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時刻接觸正確的價值觀念,學會區(qū)分善惡,主動抵制不良事物,從而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其次,德育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于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又善于模仿而不加以分辨對錯,容易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而德育教學通過對學生行為上的指引及明確的要求,激發(fā)學生自我約束的意識,不斷糾正不好的行為,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后,德育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德育教學要從思想著手,通過行為指引,由內而外地影響學生的品質?,F(xiàn)代社會充滿誘惑的復雜環(huán)境容易歪曲學生的心理,讓他們產生攀比、自卑、焦慮甚至抑郁的情緒,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而重視與推動德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擺正心態(tài),明確正確的人生價值,指引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體,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尤其是小學班主任,對于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責任?!坝顺刹?,德行當先”,因此,班主任應當將德育工作與班級日常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結合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點,充分滲透德育思想,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
(一)營造德育氛圍,提升學生的德育思想水平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褪菑娬{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影響。同樣,德育教學首先要考慮的是環(huán)境因素,良好的德育氛圍能夠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讓他們沐浴在優(yōu)良的德育理論中,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的思想。班主任應當承擔起營造德育氛圍的重任,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當然,班級氛圍不僅包括簡單的教室內外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還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處模式等,因此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應當包括德育文化墻、班級德育先進人物選舉、德育小故事分享以及班級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等。班主任在營造德育氛圍時,可以在班級板報,教室、走廊等文化墻張貼相關的德育標語,或者創(chuàng)作朗朗上口的德育歌謠,張貼或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隨時學習并輕松地記住德育理念。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文化角設置德育小故事分享專欄以及德育先進人物事跡專欄,將貼近學生生活的德育優(yōu)秀人物展示給學生,通過近距離的德育教育和行為示范,讓學生理解德育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中,加深其對德育的認知。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友好相處,并給予學生關注,拉近學生與班主任的距離,以愉快輕松的德育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和班級的凝聚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德育水平。
(二)加強德育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
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大多數(shù)以說教為主,德育理論充足但缺乏實踐的支撐,而實踐是幫助學生深化理論、吸收理論的唯一方法。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體系中,德育教學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方式,將理論與實踐充分地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思想。
班主任是學生學習和實踐的引路人,要想讓學生的德育思想“知行合一”,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豐富又有趣的德育實踐活動,以高頻次、趣味化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提升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小學生活潑好動,相對于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他們更加喜歡自主實踐且有趣的學習活動。班主任可以利用學生的特點,抓住可利用的契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如在植樹節(jié)開展“地球的綠化戰(zhàn)士”主題活動,以趣味性的主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植樹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切身體會,讓學生懂得感恩自然;還可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開展以勞動、愛國為主題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體會勞動的意義,增進愛國情懷。將德育與重要的節(jié)日相結合,定期開展有效的德育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還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學生的德育思想,讓他們切身體會到良好的德行所帶來的成果,從而提升德育水平。
(三)結合家庭德育,提升學生的綜合德育品質
德育教育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任務,而是全社會共同的任務。學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影響著社會未來的建設和發(fā)展。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注重學校與家庭的協(xié)作,有效結合家庭德育,助力自己開展德育工作。
學校是德育教學的主要場所,家庭是德育教學重要的實踐基地,德育理念的灌輸最終將落實到家庭生活中,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當結合家庭的德育情況,綜合開展學生的德育教學。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平臺、校園信箱等建立家校溝通渠道,同時建立家校定期溝通機制,促使家校保持順暢溝通,以確保學校及時地向家長傳達德育理念,反饋學生在學校的德育學習狀況,而家長也可以將學生在家庭或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校,由學校安排專業(yè)人員給予指導和幫助。此外,班主任還需要聯(lián)合其他任課教師,全面地了解和關注各個學生的德育情況,疏導他們的思想,引導他們的行為,以網絡化的方式覆蓋所有學生。學校及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中密不可分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只有家校通力合作,才能夠全方位地促進學生的德育發(fā)展,才能夠更好地澆灌學生內心深處的德育種子,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三、結語
德育工作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學校和家庭共同的責任。德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環(huán)境為依托,以實踐為手段,以家校結合為橋梁,在德育理念的指導下有效的開展。德育教學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應當通過多種途徑,深入探究德育手段,將德育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幫助學生全面提高道德品質,為現(xiàn)代化社會建設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