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亭
◆摘? 要:教學改革后,要培養(yǎng)德、志、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美術是重要的美育和德育途徑,教學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美術教學生活化,可以把美育和德育生活化,從而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想品德,更好的作用于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的生活。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
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把美術藝術立足于現實生活,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從生活中提煉藝術。對于大部分普通學生來說,并無美術的絕對天分,對美術的學習,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技巧,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氣息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于生活閱歷并不豐富的初中生來說,把美術教學生活化,更加有利于以上的培養(yǎng)目標,可以讓初中生更好的發(fā)現美、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達到提升審美和素養(yǎng)的目的。
一、現實訴求
1.美學教育的需求。美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態(tài),來源于人們的現實生活,但又高于人們的現實生活,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提煉。通過美術作品展現畫家眼中的生活之美,表達畫家的生活體驗和思想感悟,因此美術作品不僅僅是視覺的需求,還是精神的共鳴,是真善美價值觀的載體。通過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念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通過美術的學習,可以發(fā)現生活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并提煉生活的美,傳播生活的美。
2.時代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對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不只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初中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在各個行業(yè)領域里承擔著重任,他們的美學素養(yǎng),將會對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尤其是大數據時代,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依賴于信息技術,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對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生活各方面的審美能力、讀圖能力、鑒賞能力都將會對社會產生影響,對于以圖像傳播為主的互聯網時代,培養(yǎng)學生生活中的美術素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美術教學的生活化,是符合時代的需求。
3.素質教育的需求。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在美學教育中,蘊含著德育的因素和美育的因素,同時還涉及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美術教育生活化,可以讓美學的德育和美育,更好的指導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審美能力,同時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美術教學的生活化,也是素質教育的現實需求。
二、生成路徑
1.內容生活化。美術的理論知識比較專業(yè)抽象,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理解這些專業(yè)知識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學內容生活化,無疑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把理論知識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容易理解的知識形象,讓學生在自身熟悉和知識體系內進行消化吸收,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在訓練學生繪畫時,也可以更多的以生活中的題材進行繪畫,這樣就會讓學生更好的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在享受美的同時,也傳播美。
比如在學習《紋樣設計》時,對于紋樣的表現手法包括寫意、寫實、變形等,如果單憑理論的講解,學生不容易記憶和區(qū)分,但是如果結合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就會很快讓學生理解,并深刻記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不同表現手法的紋樣物品,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典型物品,進行相關記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列舉一些紋樣物品,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運用美學知識,了解自己的生活。
2.形式生活化。在教學的形式上,也可以通過生活化來對學生進行美術培養(yǎng)。比如在寫生環(huán)節(jié),不必局限于課堂,可以到花園里,操場上,田野里等,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并用自己的畫筆展現生活的美。
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畫展,對藝術家的美術作品進行賞鑒;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影視基地等具有一定建筑風格的地方進行參觀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對服裝、包裝、飾品等生活用品上的美學元素進行分析學習;可以讓學生對各種宣傳海報、攝影作品等進行專業(yè)的美學鑒賞;還可以讓學生對戲劇的舞臺、動漫動畫、游戲、影視等舞美和畫面進行學習等。利用生活中多種多樣的美學元素和豐富資源,對學生開展生活化形式的美學教育。
3.任務生活化。在完成教學后,教師還會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完成對知識的吸收和運用。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可以拓寬任務的形式。任務的內容生活化,任務的環(huán)境生活化,任務的參與對象生活化。通過生活化,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生活。
比如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家作為原型,設計一些室內裝飾,結合墻壁的配色、室內的其它環(huán)境因素、裝飾品的材料、造型等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出裝飾品。在這個過程中,把美學知識作用于自己的生活,用來美化自己的生活。在完成后,還可以從父母的贊許里獲得成就感,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還可以讓學生的家長參與到教學的任務中,增加親子互動,促進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
教學生活化是各個學科教學的趨勢,知識本來主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美術教學的生活化,可以通過內容、形式和作業(yè)生活化的方式來實現。教師要充分掌握教材的內容,結合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利用生活資源,進行美學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更好的把美學知識,作用于自己的生活當中,享受美學帶來的品質生活。
參考文獻
[1]石曉云.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現實訴求與生成路徑[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0(11).
[2]鄭靈燕.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初探[J].中學課程資源,2017(11).
[3]代藤.引生活之水,灌美術之花——探析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J].成長,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