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基礎(chǔ)性課程,科學素養(yǎng)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shù)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應(yīng)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wù)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科學課程;學生;知識;科學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基礎(chǔ)性課程,科學素養(yǎng)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shù)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應(yīng)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wù)的能力,所以對小學生如何傳授科學知識,這里的方法技巧也顯得尤為重要,經(jīng)過幾年的科學教學。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嘗試。
一、把每一節(jié)科學課打磨成精品課
小學科學老師準備一節(jié)精品課,需要耗費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心血,慢慢的去推敲,打磨,研制出最高的上檔次的優(yōu)師課,的確是不容易,而且這份不容易,貴在堅持,讓每一節(jié)課每一堂課,次次都如此的優(yōu)秀,次次都散發(fā)著,打磨過的智慧的結(jié)晶的晶瑩剔透的濃香!而打磨每一節(jié)課,需要教師反復研磨科學文本,理解體會,文本的含義,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學情,依據(jù)學生的學情,依據(jù)自己的教學特色,依據(jù)現(xiàn)有的教學實驗器材,確定教學中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shè)計教學過程,教案設(shè)計的過程當中,師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老師提問的,有意義的是哪幾個問題?作為學生,他能回答出來嗎?如果回答不出來,這時候是否可以預測為小組合作?四人一組展開討論,在討論交流合作中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小組合作,討論當中究竟培養(yǎng)了學生什么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與人協(xié)商的能力,傾聽他人的良好習慣的能力,懂得吸取他人正確經(jīng)驗的能力,懂得在合作中成長的能力,懂得欣賞小組成員優(yōu)秀的地方!懂得禮讓,進步,謙虛,合作,等等良好的品質(zhì)教師設(shè)置的問題,一定要精煉,讓學生有所收益。教師在講授的過程當中,重點問題,難點問題,要想法設(shè)法的去突破,教師還可以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制作一些和本節(jié)課有關(guān)的教具學具,制作一些器件做完點綴,增加科學課的趣味和新奇感,緩解學生的思維疲勞,視覺疲勞,使之精神一振,又達到了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制作的,無限的趣味的親歷親為的成就感、自豪感!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處理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并能妥當處理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學生通過,獨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操作調(diào)查信息搜集和處理表達和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培養(yǎng)了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自己的科學課堂充滿活躍,靈動。在課堂上要讓孩子體驗到實驗成功的快樂,不能把失敗的原因歸為學生不聰明,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教師要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是一件為學生量體制作的衣服,這件衣服魔化般的變?yōu)榕诿恳患W生的身上最美的一件衣服,你說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是多么的完美,這不就是教師一直在苦苦追尋的一種教學的境界嗎?——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德法。
二、教師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物品做各種科學小實驗,給學生做出解釋
每天觀察月相的變化,小蘇打和白醋的反應(yīng),這些實驗都可以組織學生在家里利用空閑的時間做實驗,現(xiàn)在的家長普遍都是高中生或者大學生,家庭小實驗,教師一定需要說服家長達到對科學這一塊的認知和對科學教師的這一塊工作的配合!讓家長去帶動自己的孩子,學科學,用科學,傳播科學,家中的一切物品。甚至都可以成為學習科學的用具,家中的暖水瓶里面的水,讓孩子聽聽水在不同高度發(fā)出來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燒開水的時候,讓孩子觀察一下鍋蓋上的水滴是從哪里來的?冬天自己從戶外走進來的時候。眼鏡片上為什么是霧蒙蒙的一片?冬天窗外的窗玻璃上的窗花是怎么回事?樹上的霧凇是怎么回事?秋天起霧了,是怎么回事?下霜了是怎么回事?家里放衣柜的樟腦丸,為什么就慢慢的消失了?為什么存放在冰柜中的冰塊,拿出來之后會慢慢的,一點一點變成水,為什么變成水之后存放在冰柜中,它又會變成冰?為什么在白天我們可以看見,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為什么晚上是黑漆漆的一片?為什么我們可以在鏡子里照見自己?為什么水開的時候會響?為什么花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魚是睜著眼睛睡覺的嗎?很多的科學知識,它就在身邊,教師可以設(shè)法引導孩子,去關(guān)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科學知識。在家庭中熏陶學生,用科學的氛圍,科學的知識,引導學生走上熱愛科學,探究科學的道路,適合學生發(fā)展的,也許這樣一條科學道路,也許這樣的家長,出色的表現(xiàn),真的是需要科學教師有心的去點撥,去指導。
三、教師布置必看的科普的動畫
教師在周末或者假期里設(shè)置計劃給學生布置觀看的科普的動畫片的任務(wù)——《科學小子席德》《宇宙護衛(wèi)隊》《螺絲釘》《海爾兄弟》,《安迪的史前冒險》《神奇校車》《海爾兄弟》等等,這些充滿神奇力量的科普動畫片,會深深地吸引孩子熱愛科學。甚至去動手做一些科學實驗,走入科學知識的海洋,在學生的生活中,這些科學知識就不知不覺的圍繞在她的身邊,甚至在他的睡夢中都是科學知識的笑臉,誰說這不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熏陶呢?誰說這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對科學的認知的一種影響呢?學生看完科普動畫片之后,開學讓學生上交觀看心得體會,或者讓學生對神奇校車的內(nèi)容復述一遍,找出科學知識重點,難點,小組合作,討論,難點搜索百度之后嘗試著解釋。
四、教師在班中設(shè)置專門的科技書柜
小學生愛看的科技書籍《我想去火星玩》《我要飛向藍天》《神奇的科學魔方》《瑪雅的昆蟲王國》等等,這些科技書籍符合她們的年齡認知,符合她們的思維認知,符合她們的天性——愛玩愛動,愛搗亂,愛破壞,在好奇心的驅(qū)動下,敢于嘗試萬事萬物,敢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zhí)著念想。符合她們學習科學的認知,在沒有一點壓力下的潤物細無聲的陶冶科學性情,科學理想,科學知識!
教師布置給學生任務(wù),讀科技書的任務(wù),每人可以限制五本,每個同學的每一本書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同學看完手里限制的五本之后,還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換著看另外的五本,這樣交換起來看,如果有50個同學,每個同學有五本科技書籍,50個同學大概就有200多本科技書籍,這對于充實學生的科技視野,激發(fā)學生的科技興趣愛好,拓寬學生的科技知識面,甚至會奠定下一生的科技素養(yǎng).這些書籍里的知識,會幫助孩子辨別生活當中的是是非非,會幫助他們用科學的世界觀,科學的意識和思維去對待周圍的一切,用科學的思想和意識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從而更加理性化和科學性。對于這些讀過的科普書籍教師采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心得,圈出書籍中的重點難點等等,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書籍中的知識。
在學生讀物這些科普書籍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鞏固學生讀到的科普知識,比如采取講故事的方式講一講你在科普讀物中的大發(fā)現(xiàn),大探究,心得體會或者是復述一遍故事情節(jié)都是最好的.還可以采取畫一畫的方式把你讀到的科普讀物畫下來,或者加以想象畫成科幻畫都是可以的.也許還可以把學生看到的科普情節(jié)用戲劇動畫的形式演一演都是可以的。還可以把科普書籍制作出學生手抄報,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五、家里班級中都設(shè)置科學實驗角
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班里,給學生設(shè)置科學實驗室一角,在科學實驗室里,必須要配備科學實驗桌,實驗桌上放置科學實驗書籍,科普讀物,科學材料包,一些最常用的科學實驗用品,比如放大鏡,顯微鏡,鑷子,各種植物的種子或者巖石標本等等,讓學生在家中飼養(yǎng)小動物——一只白兔,烏龜,蝸牛,蝌蚪等。仔細觀察吧,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先長出前肢還是后肢?皮膚變化長什么樣子?最后得出是變態(tài)發(fā)育。從蝌蚪到青蛙這個階段歷時多長時間?或者種植一些植物,觀察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周期,生活習性,同時在飼養(yǎng)中或種植中養(yǎng)成思考,探究,學科學,用科學的各種知識.同時在這樣一種親力親為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學習科學的幸福感,快樂感。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2010.
[2]蔡其勇.小學科學課程的科學哲學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3]韋鈺.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4]張紅霞著.科學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5][英]溫·哈倫編著,韋鈺譯.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M].科學普及出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