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晶晶
王斌相信,“一路向北”的“短鼻家族”終有一天會回到西雙版納,盡管這群大象仍在流浪。
7月7日,北移象群中的一頭落單公象在玉溪市被麻醉后捕捉,并于當天送抵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勐養(yǎng)子保護區(qū),經(jīng)評估檢驗,體征正常后放歸。
4月16日,象群“短鼻家族”首次靠近玉溪市,這是亞洲象第一次出現(xiàn)在西雙版納、臨滄和普洱以外的地區(qū),并在6月進入省會昆明,它們的“北漂”壯舉聚集了網(wǎng)友的目光。
王斌,勐養(yǎng)管護所副所長,熟悉北漂象群生活習性的他,5月受邀赴玉溪協(xié)助野象監(jiān)測工作。為阻攔象群進城,王斌和同事每天把近兩噸的食物投放在大象行進方向的路上,里頭有大象常吃的青玉米、菠蘿和香蕉,只是野象們不怎么領(lǐng)情,很少主動去吃。一旦“美食誘惑”奏效,王斌倍受鼓舞。
今年是王斌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第17個年頭,他第一次接觸野生亞洲象,是在2005年一次日常巡護任務(wù)中。他聽到密林里傳來一陣野象的吼聲,那聲音飽含憤怒和悲傷,又像地震引發(fā)的崩塌聲一樣駭人。“我們本能地往外跑,心臟砰砰砰地狂跳?!蓖醣笮稳荨?/p>
一周后王斌和同事們回到事發(fā)地,卻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腐爛的小象遺骸,才知道那聲音是一只剛剛難產(chǎn),失去了孩子的母象發(fā)出的悲鳴。
那時候他體會到,亞洲象和人類一樣有喜怒哀樂,重親情,會為失去至親而悲傷。大象帶著小象在林子里覓食和玩耍,小象吃飽了在河水里洗澡,相互打鬧嬉戲,和人類孩童一樣可愛……捕捉到這些畫面,王斌就像看到盡享天倫樂的人類家庭。這一次跟著北上象群,看到小野象躺在媽媽懷里午休時,那份溫馨又一次融化了他。
大象有靈,通人性,甚至懂得感恩。王斌和同事曾發(fā)現(xiàn)一頭受困蓄水坑的野象,工作人員隨后派來挖土車,把水坑邊緣挖平,野象脫困。得救的野象沒有馬上跑開,而是回頭頂了頂挖土車的大鐵鏟,似乎在表達謝意。對野象出走北上,以及亞洲象日漸頻繁走出密林,闖入人類村落,王斌推測,可能與西雙版納雨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有關(guān)。
近年來當?shù)丶哟罅松直Wo力度,自然保護區(qū)森林覆蓋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88%提高到現(xiàn)在的95%以上,原先的高大喬木、灌叢、草地的多樣生態(tài)逐漸單一,幾乎被高大喬木占據(jù)。大象也需要食物存活,而林下亞洲象易取食的草本植物減少,食物匱乏,它們被迫走出密林,到村子里尋找可替代的食物,這也帶來更頻繁的人象沖突。
王斌對亞洲象的感情很復雜。幾年前,他的一位同事遭遇大象最終喪命。
一邊是人,一邊是象,兩個物種共存于西雙版納這片熱土,又為了爭奪生存空間拉鋸糾纏,困境讓人煎熬?!叭祟愋枰妫笙笠残枰?。”王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