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慧娟
摘 要:基于對方法跟上——探究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的分析,通過運用漢字的特點來進行集中識字、巧設教學情境,激發(fā)識字興趣、找尋規(guī)律,提高自主識字能力以及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這四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方法;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識字是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從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fā),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識字的重要性。
一、運用漢字的特點來進行集中識字
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對一些漢字的造字特點以及漢字的結(jié)構(gòu)進行了解,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1]。
例如,在對小學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二)中《日月明》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對“日”“月”所表達出來的事物進行了解,接著再帶領學生知曉月亮和太陽都是可以發(fā)光的,并且可以帶來光明,因此,將“日”和“月”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明”。運用漢字的字形“表意”特點來進行識字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師一段時間的引導、示范之后,學生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自主識字了。
二、巧設教學情境,激發(fā)識字興趣
在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更加形象化的教學方法,還應該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這樣才可以使識字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對于低年段的學生而言,其年齡都比較低,并且思維和智力都處于發(fā)展時期,所以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很容易被形象、直觀的視頻或者圖片吸引。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文本、圖像、聲音及視頻等結(jié)合在一起,使識字教學變得更加具體、形象,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生字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對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識字(一)中的《初夏秋冬》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來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視頻情境:空氣中的水蒸氣在一個初冬的夜晚凝固成一個美麗的水珠,停留在植物的表面,然后逐漸轉(zhuǎn)變成“霜”,接著教師再為學生播放“霜”字的演變過程。以這種情境演示的方法給學生呈現(xiàn)字的演變過程,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將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fā)出來,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三、找尋規(guī)律,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漢字是集義、形、音為一體的表意系統(tǒng)文字,其含義和字形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在進行小學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不但要教學生認識生字,還應該對漢字形成的規(guī)律進行強調(diào),讓學生懂得怎么識字,進而使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對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識字(二)中《操場上》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演示“足字旁”和“提手旁”所代表的事物及其來歷,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當再碰到和這兩個部首有關的漢字時,學生就可以依據(jù)漢字的外觀對漢字的意思進行理解,進而加深對漢字的記憶和分類。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再將學習作為一種無聊的任務,在心理上提高學習的地位,這樣學生可以正確地面對學習,并且主動學習知識。同時,教師應該打造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使識字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并且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2]。另外,對于文字的深層含義,教師也應該進行深入的探究,只有教師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才可以更好地將文字的含義傳輸給學生。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只有發(fā)現(xiàn)識字的樂趣才會主動學習,并且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習慣,進而使學生識字的效率逐漸提高。
例如,在對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識字(一)中《場景歌》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兒歌當中描述的海邊、鄉(xiāng)村、公園和校園四個不同的場景圖片,展示完畢后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感受場景圖中的景色,在這個美麗的情境中進行隨機識字,在這個過程中將語言實踐和字詞教學進行巧妙融合,通過圖片與學生的生活進行聯(lián)系,將生字的義、音、形進行有機結(jié)合,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文字,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綜上所述,對低年段學生的識字興趣進行培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要想更好地進行識字教學,教師首先應該講究教學的方法,這樣才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進而受用終身。
參考文獻:
[1]區(qū)燕琛.興趣先行方法跟上:淺談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J].語文課內(nèi)外,2018(11):281.
[2]葉羅妹.興趣先行方法跟上:淺談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J].新課程(下),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