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婷
摘 要:通過對一名小班輕度自閉癥幼兒的融合教育,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幫助他和教師建立親密關(guān)系、與普通幼兒建立同伴關(guān)系,全面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關(guān)鍵詞:自閉癥;融合教育;教育策略
軒軒,男,入園時3歲3個月,由于爸爸媽媽忙于工作,所以他平日由爺爺奶奶照顧。
一、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他——捕捉生活片段,了解幼兒信息
※ 眼神游離的他:每天,我站在門口迎接他的到來。“軒軒你好……”我反復地跟他打招呼,他與我沒有任何眼神交流。自由活動時,喜歡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發(fā)呆,與同伴無交流。
※ 情緒多變的他:學習活動時,軒軒會突然起身在教室里轉(zhuǎn)圈,并樂在其中。有時也會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不明原因地哭喊。
※ 不會表達的他:一日活動中,軒軒碰到困難或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時,就會哭鬧、搶奪,不會向老師或者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不一樣”的他——分析原因,解讀幼兒信息
軒軒在園表現(xiàn)的“不一樣”引發(fā)了我的高度關(guān)注,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了解到他剛剛被醫(yī)院診斷為“輕度自閉癥”。針對軒軒在園的行為表現(xiàn)結(jié)合有關(guān)自閉癥的資料總結(jié)出他的主要表現(xiàn)為:
1.語言障礙:要么對老師的問題答非所問,要么刻板重復老師的話語。
2.交往障礙:拒絕與人交往,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3.情緒多變: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易怒、易哭,不會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緒。
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一起感受和體驗多彩的一日生活,我采取了一些教育策略助推他成長,做一個跟同伴“一樣”的他。
三、改變“不一樣”的他——巧用策略,助推幼兒發(fā)展
學前教育階段的自閉癥幼兒,接受融合教育干預可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fā)展和障礙的消退,以逐步適應并融入幼兒園集體生活。
(一)興趣著手,拉近距離
自閉癥的孩子一旦進入陌生環(huán)境,當他們受委屈或者不如意時,會選擇哭鬧甚至自殘等方式進行宣泄。所以,我要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在一日生活中,我都會刻意地去接近他,去發(fā)現(xiàn)他感興趣的事情,或許是一本書、一個玩具,并與之互動。即便這個互動看上去有點像獨角戲,但從中我看到了軒軒的變化:他的眼睛開始和我對視了,并且對我的擁抱不再抗拒。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觀察孩子,從孩子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遵從孩子的心理,采取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介入,從而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二)“制造”機會,接納同伴
接納我的同時,我開始“制造”各種機會讓軒軒嘗試去接納同伴。我讓小伙伴給軒軒遞紙巾、陪在他的身邊安慰他,通過同伴溫暖的鼓勵、友好的擁抱,讓軒軒從之前的抗拒到有了一絲絲的改變,能夠接過小朋友的“好意”。營造和諧、友愛的群體氛圍,通過同伴的幫助,良好的同伴關(guān)系有利于調(diào)節(jié)自閉癥幼兒的情緒和行為,其在獲得安全感的同時,更好地融入并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三)家園互助,助推成長
1.細化目標、強化重點,讓陪讀更有成效。為了讓軒軒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我建議軒軒媽媽進行半日陪讀,在一對一的陪讀中讓他逐步融入集體生活。
在角色游戲中發(fā)現(xiàn),軒軒媽媽特別希望他能參與到游戲中,只見她一直在后面催促孩子。因此,我引導媽媽要建立小目標,有重點地逐步實施,從平行游戲開始,讓孩子能夠參與同伴的游戲,感受客人的角色身份。
軒軒從形影不離的“小客人”式的陪伴,讓他第一次真正地學會了“游戲”。雖然僅僅是揮揮手和一些簡單的手勢動作,但是對軒軒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他已經(jīng)開始慢慢地喜歡并融入同伴的游戲中。
2.情境模擬實際演練,讓居家生活有目標。引導家長用游戲的方式模擬場景,通過實際的演練不斷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同時,通過接觸社會,鼓勵他與陌生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每當軒軒有一點點的進步,及時地進行表揚,逐步樹立他的自信心。
四、成就“不一樣”的他——有意引導,逐步縮小差距
通過對軒軒一年來的觀察和跟進,他在自理能力、情緒管理、同伴關(guān)系等方面較入園時有了明顯的進步,通過融合教育,他也在慢慢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他的變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五、我的感悟
軒軒是我接觸的第一個確診為自閉癥的幼兒,在和他相處的日子里,我有過焦慮,有過擔心,有過彷徨,有過無奈,但更多的是給予他無數(shù)的愛。哪怕他的步履“蹣跚”,我相信:在未來他一定能邁出穩(wěn)健的步子。
參考文獻:
劉玉紅,秦東方.輕度自閉癥幼兒融合教育的個案研究[J].大理大學學報,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