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楠
摘 要: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主旨是調動學生介入課堂活動中來,改變學生被動的接受方式,從單純的教師“傳授”走向重視學生的“參與”,打破教師“滿堂灌”的局面,在參與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是新課改的要求,探究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如何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是有現(xiàn)實必要性的。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參與式教學;新課改
一、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內(nèi)涵
1.參與概念的解析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參與”的解釋是“參加(事物的計劃、討論)”,因此,從最初的含義上講,參與就是以第二或第三方的身份加入某件事或者某項活動之中。從教育學看,通過參與能夠形成互動的師生關系,參與是創(chuàng)造教學活動的行為基礎。
對于“參與式教學”,國內(nèi)學者鐘有為、黃偉做出了如下的解釋:“參與式”教學乃是一種受教育一方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運用一定的科學方式,積極而又創(chuàng)造性地主動介入課堂教學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和提高素質的教學方法。
2.道德與法治課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內(nèi)涵
道德與法治課作為一門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的課程,更加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即要求教師借助一定的方式,引導學生充分介入教學中來,將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內(nèi)化為學生的品質。
二、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方式
1.角色扮演式參與
角色扮演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在學生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體會角色內(nèi)涵,并嘗試多角度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十課第一框“我們與法律同行”時,可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法庭,由學生表演普法小短劇《4分錢官司》,并在表演結束后提出問題:超市侵犯了佩奇的什么權益?佩奇是通過什么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的?通過角色扮演引導學生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通過合法正當?shù)姆绞骄S權。使學生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律、解決問題靠法律的習慣。角色扮演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減少了知識的灌輸和道德與法治課單純說教的尷尬。
2.辯論式參與
辯論式參與是將話題辯論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通過思想的碰撞、即興討論總結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全面辯證地看問題以及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有效方法。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的辯題為“規(guī)范人的行為主要靠法律”和“規(guī)范人的行為主要靠道德”。教師可課前布置辯題,學生自行查找資料,課上安排時間展開辯論。通過辯論既可以掌握法律和道德在約束人們行為方面的共同點,也可以明確二者在產(chǎn)生方式、實施手段方面的區(qū)別,既培養(yǎng)了課前學生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課上辯論時的語言表達能力、現(xiàn)場應變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全面看問題的思維方式。同時也為后面學習治國方略,要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奠定了基礎。
3.游戲式參與
游戲式參與,是指以游戲的方式教學,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游戲式參與法是將“游戲”與“教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四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時,要學習情緒的分類。此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情緒成語你演我猜”,學生在表演和競猜的過程中就能將情緒的基本類型一一掌握。在這一游戲中,幾乎全班學生都參與其中,熱情高漲,甚至連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參與到活動中了,可謂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實現(xiàn)了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將語文課中的成語運用到了道德與法治課堂。
綜上所述,參與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教師應以豐富的知識、飽滿的熱情引導學生參與、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主導性應發(fā)揮在參與的內(nèi)容、形式、時間的策劃上,參與效果的評價上以及在課堂參與中生成問題的釋疑點撥。當然,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如參與的廣度、深度,在參與中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等問題。因此,如何運用好參與式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是筆者繼續(xù)要思考與實踐的問題。
參考文獻:
鐘有為,黃偉.“參與式”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和特點[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