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雙玲
摘 要: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進程離不開居民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的提高。初中生物學教師可利用學科優(yōu)勢,針對中學生思維活躍、喜歡關注時事熱點的特征,在課堂上恰當引入相關熱點新聞,如云南“野象北遷”事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生態(tài)文明情感滲透和野生動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于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
關鍵詞:野象北遷;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學課堂
一、時事熱點走進生物學課堂:世界關注中國云南“野象北遷”
時間:2021年的6月;坐標:中國云南;事件:一直生活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的15頭野生亞洲象一路遠距離北遷“吃播”,引發(fā)國內外強烈關注。
野生象群集體休息、母象河里勇救小象、小象之間打架的可愛畫面使得該象群迅速爆紅網絡,成為互聯(lián)網新星。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兩只幼象跌倒在潮濕溝渠后被成年象幫助重新站起來的視頻。該視頻甚至打破了國際上同時期時事熱點新聞的點擊量紀錄。
其實該象群的北遷時間始于2020年3月份。一年來整個象群的遷徙軌跡和數(shù)量不斷發(fā)生變化,從16頭添丁進口變成17頭,又到有兩頭大象掉隊,最后穩(wěn)定在15頭的數(shù)量。而且更為可愛的是,兩頭大象竟是因為喝了居民家中的酒才掉隊折返的。
二、世界點贊中國做法“一路追蹤、一路呵護”
是什么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對此次“野象北遷”事件產生如此強烈的情感共鳴?除了感嘆象群的可愛形象和團結互助精神外,更多的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待野象理性和耐心的態(tài)度以及值得贊譽的做法:政府與民眾攜手保護、善待野象,一路追蹤、送吃送喝、精心呵護,使得象群一路快樂北上,遠距離跋涉卻平安無恙,路途中還生下一頭小象。這讓世界看到一個充滿溫情大愛的中國。
秉持“不傷人、不死象”原則,最大限度地避免人象沖突,我國政府出動了三百多人、七十多輛汽車和近十架無人機組成的工作組,以及進行夜間觀察的紅外設備,來實時掌握野象軌跡。我國還主動尋求與國際專家合作,共同商討對待象群行為的解決措施。中國政府在云南邊陲動用如此大的力量,刷新了外媒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保護野生動物態(tài)度的認知,引得世界多國主流媒體紛紛點贊。因為亞洲象作為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認定的瀕危物種,集體遷徙說明了當?shù)貋喼尴蟮臈h(huán)境得到了良好的保護,這也向世界昭示了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fā)展觀”。
三、“野象北遷”映射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果
讓“野象有家可安、人象和諧共生”一直是我國政府積極努力的方向。據(jù)統(tǒng)計,從1995年至今,中國野生亞洲象種群數(shù)量已由180頭增加到300頭左右。此次北遷的野生亞洲象能夠一路安全北上并在途中繁衍后代,都是我國政府和人民踐行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和縮影。加之近年來云南實施了亞洲象安全防范工程和完備的預警體系,食物源補給區(qū)建設、規(guī)劃建立亞洲象國家公園保護區(qū)以及野生象棲息地的保護、設立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等措施,使得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從根本上解決了人與野象及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
四、幫助學生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踐行生態(tài)文明和保護人類自身
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我們的衣、食、住、行原材料等都來源于生物多樣性,它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體現(xiàn)。此外,如果沒有生物多樣性,地球的氣候將不適宜人類生存,碳氧循環(huán)和水循環(huán)等都無法正常進行,這是它的間接價值體現(xiàn)。還有用于治療癌癥及其他疾病的藥物原材料約70%來源于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提供的可能性,這是生物多樣性潛在價值的體現(xiàn)。可見,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
五、幫助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潛移默化提升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
在野象北遷路上,當?shù)卣兔癖姴桓蓴_、不傷害,關愛呵護、投喂幫助,這一幕幕情景形象生動地描畫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充分體現(xiàn)了近年來我國居民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的極大提升。相信野象感受到中國政府和云南人民發(fā)自內心的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信這份誠意、實意終將會感召象群早日回到適合它們的棲息地。
參考文獻:
[1]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重要論述綜述[N].人民日報,2021-06-03(1).
[2]萬冬冬.中國特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J].中國集體經濟,2021(7).
[3]李宇凱,張子豪,郭蘭春蕾.建設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8).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立足初中生物課堂提升學生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GS[2020]GHB07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