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潔
(北京豐臺右安門醫(yī)院 心臟介入科,北京 100069)
心力衰竭是一種嚴(yán)重的心臟綜合疾病,此時心臟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已發(fā)生不可逆改變,心臟處于失代償階段,心功能進行性惡化,心臟循環(huán)障礙,出現(xiàn)心肌收縮力明顯減弱、肺淤血等病理變化,引發(fā)呼吸困難、全身水腫等癥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1]。臨床將心力衰竭分為四級,重癥心衰是指在靜息狀態(tài)下也有明顯心衰癥狀及體征,這類心衰的病情頑固難治,病死率較高[2]。臨床對重癥心衰缺乏特效治療手段,多通過保守藥物綜合治療來控制癥狀、抑制心衰進展。呋塞米是本病常用利尿劑,隨著病情進展,機體對呋塞米易產(chǎn)生耐藥性,即使大劑量應(yīng)用也難以克服,而且大劑量間斷靜脈注射容易導(dǎo)致血壓波動、電解質(zhì)紊亂等不良反應(yīng),使得臨床應(yīng)用受限[3]。近年來,臨床通過大劑量呋塞米持續(xù)靜脈泵入治療,獲得了較好地療效,且能拮抗耐藥性,降低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4]。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大劑量呋塞米持續(xù)靜脈泵入在重度心衰臨床治療中的應(yīng)用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豐臺右安門醫(yī)院心臟介入科治療的86例重度心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齡42~84歲,平均(65.4±9.8)歲,病程1~10年,平均(5.7±2.1)年;對照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41~86歲,平均(65.8±10.1)歲,病程1~12年,平均(6.1±2.5)年;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重度心衰,心功能分級在Ⅲ-Ⅳ級,6 min步行距離<150 m,接受常規(guī)治療后仍存在明顯呼吸困難;排除合并其他臟器功能障礙、不易糾正低血壓、全身感染、甲狀腺功能低下、藥物過敏等;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均使用常規(guī)治療,持續(xù)低流量吸氧,使用洋地黃、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利尿劑及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治療,藥用螺內(nèi)酯40 mg/d,依那普利10 mg/d,地高辛0.5 mg/d,多巴胺注射液2 μg/(min·kg)持續(xù)靜脈泵注,1次/d。在此基礎(chǔ)上,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靜脈推注呋塞米,用呋塞米注射液40 mg,2次/d。觀察組給予大劑量呋塞米持續(xù)靜脈泵入,將200 mg配置成50 mL加入注射器中泵注,速度40 mg/h,控制每日液體輸入量在1200 mL以內(nèi)[5]。
1.3 療效判斷標(biāo)準(zhǔn)。顯效: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LVEF提高>20%,BNP明顯下降,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LVEF提高>10%,BNP有所下降,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LVEF、BNP、心功能改善不明顯[6]。
1.4 觀察指標(biāo)。治療前后檢測心功能各指標(biāo),包括LVEF、SV、E/A、LVESD、LVEDD;記錄呼吸困難緩解時間、全身浮腫消退時間、心率恢復(fù)正常的時間、左心室射血分?jǐn)?shù)提高20%時間、心功能提高2級時間、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s)表示計量資料,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及t檢驗,有統(tǒng)計學(xué)差異為P<0.05。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0.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7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biāo)比較。觀察組治療后LVEF、SV、E/A明顯高于對照組,而LVESD、LVEDD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LVEF(%) SV(L/min) E/A LVESD(mm) LVEDD(mm)觀察組 43 治療前 36.74±4.31 4.02±0.32 1.06±0.07 49.06±3.03 66.32±2.19治療后 46.23±5.07 4.93±0.24 1.37±0.06 38.79±3.21 58.71±2.76對照組 43 治療前 36.58±4.26 3.98±0.30 1.05±0.06 48.95±2.98 66.28±2.24治療后 40.49±4.73 4.51±0.56 1.14±0.05 42.17±3.12 62.06±1.98 t- 治療后 4.506 2.072 2.479 4.303 4.414 P-<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觀察組治療后呼吸困難緩解時間、全身浮腫消退時間、心率恢復(fù)正常的時間、左心室射血分?jǐn)?shù)提高20%時間、心功能提高2級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呼吸困難緩解時間 全身浮腫消退時間 心率恢復(fù)正常的時間左心室射血分?jǐn)?shù)提高20%時間 心功能提高2級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43 3.45±0.73 3.34±0.57 3.98±1.02 7.26±1.23 9.29±1.36 9.74±1.65對照組 43 5.64±1.02 6.63±0.94 6.77±1.25 9.48±1.91 11.47±2.32 13.49±2.27 t - 4.012 4.104 4.301 4.027 4.084 4.37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重癥心衰處于心衰嚴(yán)重階段,心肌細胞大量變性壞死,心肌纖維化,心室壁增厚,左心室順應(yīng)性明顯下降,心臟收縮和舒張障礙,導(dǎo)致心排血量明顯下降,肺靜脈瘀血,機體出現(xiàn)全身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病情進展迅速,具有較高病死率[7]。利尿劑是本病基礎(chǔ)治療藥物,用于減輕機體水腫,降低循環(huán)血量,減少心臟負荷。呋塞米是代表性利尿劑,通過影響Na+-Cl-吸收,增加尿鈉排泄,清除游離水,達到治療目的[8]。但呋塞米半衰期短,口服或靜脈推注給藥后,血漿及腎小管藥物濃度存在峰-谷效應(yīng),會抑制腎臟重吸收作用,產(chǎn)生利尿后Na+、Cl-潴留現(xiàn)象,導(dǎo)致機體發(fā)生耐受性,需要加大劑量以提高利尿效果[9]。間斷靜脈注射呋塞米容易導(dǎo)致血容量明顯波動,出現(xiàn)低血壓、電解質(zhì)紊亂等不良反應(yīng),反而不利于病情的緩解。持續(xù)靜脈泵入大劑量呋塞米,能持續(xù)維持血藥濃度,利尿作用持久,維持血鉀穩(wěn)定,不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反應(yīng),且能避免一次性給藥造成的不良反應(yīng),用藥療效及安全性更為可靠[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0.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77%(P<0.05);觀察組治療后LVEF、SV、E/A明顯高于對照組,而LVESD、LVEDD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呼吸困難緩解時間、全身浮腫消退時間、心率恢復(fù)正常的時間、左心室射血分?jǐn)?shù)提高20%時間、心功能提高2級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充分證明大劑量呋塞米持續(xù)靜脈泵入的給藥方式能有效維持藥物濃度在較高水平,保證每小時的尿量也在穩(wěn)定范圍內(nèi),清除機體游離水,能促進水腫快速消退,減輕心臟負荷,從而緩解癥狀,減輕病情。
綜上所述,大劑量呋塞米持續(xù)靜脈泵入在重度心衰臨床治療中的應(yīng)用效果確切,能明顯改善心功能,縮短癥狀緩解速度,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