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高偉杰,劉俊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人民醫(yī)院 骨二科,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椎體壓縮骨折骨質疏松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見疾病。骨質疏松是我國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病因主要為患者的骨量減少、骨結構退化或骨密度下降,嚴重者可引起骨質疏松性骨折[1]。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生部位在臨床上以椎體結構為主,以脊柱骨折的發(fā)生率最高。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癥狀,如嚴重的下腰痛或腹脹、腹痛。對病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威脅,傳統(tǒng)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和臥床休息[2]。但是長期臥床容易加重骨質疏松及并發(fā)癥,因為骨質疏松復位固定效果不好,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應用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管壓縮骨折,不但快速止痛,穩(wěn)定脊柱,而且恢復椎體高度,可糾正脊柱后凸。本研究針對7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探索單側經(jīng)皮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入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人民醫(yī)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共70例,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62~86歲,平均(69.45±2.01)歲。觀察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62~84歲,平均(69.54±2.51)歲。兩組統(tǒng)計學比較顯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的患者給予雙側經(jīng)皮后凸成形術治療,術前保持臥位,確保腹部不會靠近手術臺,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C型手臂X光機透視病人的病灶椎體,確保病灶椎體定位準確,然后開始手術。術中常規(guī)消毒病人皮膚,常規(guī)鋪敷無菌毛巾、床單,再用C型臂X線透視法對病人進行穿刺。穿孔成功后,將骨水泥以牙膏形狀注入患者椎體病變中。骨水泥硬化后,取出病人體內其他不必要的外科工具,縫合傷口,然后用醫(yī)用消毒液消毒。傷口包扎消毒敷料,手術結束。以上步驟在雙側椎體操作。觀察組給予單側經(jīng)皮后凸成形術。手術方法和對照組相同,不同之處是只在一側椎體操作。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治療前后患者VAS評分、Cobb角、治療優(yōu)良率。
1.4 療效標準。優(yōu):骨折愈合良好,恢復正常椎體功能,椎體無疼痛;良:活動存在一定的障礙,出現(xiàn)輕度椎體疼痛;差:達不到以上標準。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SPSS 24.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率行χ2統(tǒng)計,計量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相應的指標,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操作時間(min)對照組 35 78.25±5.45觀察組 35 36.19±2.78 t-7.945 P-0.000
2.2 治療前后VAS評分、Cobb角比較。治療前二組病患VAS評分、Cobb角比較,P>0.05,而治療后兩組VAS評分、Cobb角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術后的VAS評分、Cobb角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如表2。
表2 治療前后VAS評分、Cobb角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VAS評分、Cobb角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期 Cobb角(°) VAS評分觀察組 35 治療前 57.34±2.91 6.12±1.28治療后 12.13±1.21 1.24±0.24對照組 35 治療前 57.45±2.58 6.24±1.20治療后 32.57±3.51 3.27±0.42
2.3 手術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手術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椎體壓縮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質疏松性骨折,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松質骨大量吸收,骨小梁骨板變薄,骨量減少,連接力和承載力下降。在老年人中,一旦受到旋轉或垂直力的沖擊,就會導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3]。當前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非手術治療患者需長期臥床休息及制動,易引起褥瘡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嚴重時可致死亡。老年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在傷前盡快恢復病人的活動和功能,盡量減少并發(fā)癥。
椎體壓縮骨折為骨質疏松性骨折常見的多發(fā)骨折,在老年人中發(fā)病率極高。嚴重下腰痛、自主活動受限是主要臨床表現(xiàn)。嚴重者由于椎體壓縮骨折,病人的肺活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4]。所以,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在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中尤為重要。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是一項在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基礎上不斷發(fā)展的新技術。這種方法可以通過經(jīng)皮穿刺在身體上建立起工作通道,并放置恢復椎體的氣囊[5]。用骨水泥加固椎體,氣囊擴張后,成功復位。所以對增強椎體強度,改變椎體穩(wěn)定性,減輕脊柱疼痛有重要意義:根據(jù)不完全的臨床數(shù)據(jù),注射自凝磷酸鈣骨水泥可以明顯恢復骨折椎體的力學性能。據(jù)有關資料,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的優(yōu)點是可以彌補單純椎體成形術無法降低骨折椎體高度的缺陷,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骨水泥易漏的問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采用經(jīng)皮球囊擴張椎體的方法重建椎體,并在椎體內形成空隙,研制出可膨脹骨擴張球囊。這樣做可減少注入骨水泥所需的推力,而這種推力也不容易流走。實踐證明,它不僅可以緩解或減輕疼痛癥狀,還可以明顯恢復椎體壓縮高度,提高椎體的硬度和強度??苫謴图怪砬€,增加胸腹容積,改善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該藥療效好、安全性高,已得到廣大醫(yī)生和患者的一致認可。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能夠恢復病椎的高度,增加椎體內空洞的體積,并注入相對較多的骨質水泥,從而減少后期的骨質流失[6]。對于新鮮壓縮骨折復位效果良好,而對于陳舊壓縮骨折效果不佳。
研究顯示,因此無論是單側還是雙側穿刺,均可達到治療目的,臨床療效顯著,病人恢復良好[7-8]。但是其中,單側穿刺椎體成形術與雙側穿刺相比,可減少穿刺次數(shù)、手術時間及醫(yī)生對患者的放射照射時間,但效果差異不大。當骨水泥填充量超過中線時,兩側椎體的剛度也會有明顯提高。所以,如果骨水泥填充超過中線,對側穿刺將無法進行。單側手術簡便,一般采用左穿刺,單側穿刺應增加內傾角,但易損傷椎弓根內緣,有脊髓損傷危險,不可過度追求。對新鮮壓縮骨折,球囊牽張可顯著增加椎間盤間隙,彌散效果更佳。若骨折超過一周,在椎體內形成肉芽組織,則擴散效果較差,骨水泥僅能穿透椎體中線,建議雙側椎弓根穿刺治療亞急性椎體壓縮骨折。但是在手術前應該做詳細的影像學檢查(X線,CT,MRI),以了解椎體后緣骨質層的破壞程度,判斷椎弓根是否完整;術中應該清楚地了解椎體解剖及鄰近結果,熟練地放置椎弓根螺釘;在正向及側向透視的基礎上調整釘點及針角,以避免穿過椎間盤或進入椎管。針的方向應根據(jù)椎體受壓的形態(tài)或術前 CT檢查適當調整。若上終板受壓明顯,針應偏向尾部;若下終板受壓明顯,針應偏向頭部。注藥時,首先注入一定數(shù)量的骨水泥,使椎體前緣和上終板形成一層骨壁。等骨水泥凝固后,再推入適量的骨水泥,這樣就不會發(fā)生滲漏。如果發(fā)現(xiàn)有滲漏趨勢,可暫停30 s,稍稍退出灌注管,然后緩慢地再次注入,術中不要追求骨水泥的充填,每次注入的骨水泥不得超過3個椎體[9]。
本研究的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患者VAS評分、Cobb角、治療優(yōu)良率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單側經(jīng)皮后凸成形術的治療效果確切,可達到和雙側經(jīng)皮后凸成形術相似的效果,但是可更好縮短手術時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