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霞,石月媚
(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輸血科,廣西 河池 546300)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癥,誘因有很多,若患者未及時接受治療,不僅影響其正常生活,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患者死亡[1]?;颊呦来罅砍鲅?,其消化道的凝血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會增大其死亡概率[2]。對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及時采用輸血措施治療,通過輸注血漿或者代血漿擴充外周循環(huán),常見的輸注物有注新鮮冰凍血漿和冷沉淀等,不同輸注物功效存在一定差異[3]。在輸注過程中,要綜合考慮不同輸注物的差距結(jié)合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輸注物。研究發(fā)現(xiàn)冷沉淀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輸血治療效果優(yōu)于注新鮮冰凍血漿,安全性也比較高。本次研究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探究冷沉淀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輸血治療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其住院先后順序從1-58編號,再按等差數(shù)列首項為1,公差為2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29例。對照組中男12例,女17例,年齡42~76歲,平均(55.43±1.14)歲,失血量1.5~4.25 L,平均(2.15±0.58)L。實驗組中男14例,女15例,年齡71~75歲,平均(55.03±1.16)歲,失血量1.5~4.25 L,平均(2.15±0.58)L。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被臨床確診為消化道出血,且自愿接受本次調(diào)查。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無其他過敏史,均排除資料不完整或者中途退出者。經(jīng)對比,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結(jié)果具有真實可靠性。
1.2 方法。對照組輸入注新鮮冰凍血漿,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輸注冷沉淀,兩組均在執(zhí)行以下治療方案的同時給予紅細胞懸液,能夠患者患者因貧血產(chǎn)生的不良癥狀,要輸注過程中還要觀察血小板數(shù)量20×109/L,需要及時為患者輸注血小板,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4]。
1.2.1 對照組輸入注新鮮冰凍血漿:新鮮冰凍血漿在使用之前要嚴格控制其保存溫度,保存環(huán)境為37℃,待其融化后,符合患者的正常接受能力情況下快速輸注血漿,整個過程需要在4 h之內(nèi)完成,在總量計算時,按照10~15 mL/kg計算用量。
1.2.2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輸注冷沉淀:冷沉淀保存環(huán)境與新鮮冰凍血漿相同,保存環(huán)境為37℃,在總量計算過程中,按照2~4 U/10 kg計算,其他條件與對照組保持一致,觀察兩組患者的恢復(fù)情況。
1.3 觀察指標。本次研究采用三個觀察指標,即兩組患者成功止血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輸注紅細胞總量、住院時間對比;兩組患者凝血相關(guān)指標對比(PT、APTT、TT、FIB)。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調(diào)查中所有的數(shù)據(jù)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所有計量資料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成功止血情況。實驗組治療2 h內(nèi)成功止血率93.10%(27/29),高于對照組72.41%(21/29),χ2=12.814,P<0.05,實驗結(jié)果具有真實可靠性。
2.2 兩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止血、住院時間對比。實驗組患者輸注紅細胞總量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也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止血、住院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止血、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輸注紅細胞總量(U) 住院時間(d)實驗組 29 6.22±1.36 9.03±2.47對照組 29 8.02±2.31 14.51±2.91 t - 11.245 13.147 P - <0.05 <0.05
2.3 兩組患者凝血相關(guān)指標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PT、APTT、TT、FIB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PT、APTT、TT均減少,F(xiàn)IB均增大,實驗組變化幅度更大,治療前P>0.05,治療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凝血相關(guān)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凝血相關(guān)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PT(s) APTT(s) TT(s) FIB(g/L) P實驗組 29 治療前 21.33±3.36 68.65±11.71 36.33±7.11 1.18±0.58 >0.05治療后 15.36±1.88 40.36±11.97 20.64±5.78 2.37±0.22 <0.05對照組 29 治療前 21.12±3.16 69.13±1.98 34.81±5.25 1.31±0.25 >0.05治療后 18.87±2.16 45.65±1.39 25.97±6.21 1.95±0.19 <0.05 t - - 11.667 11.245 12.679 12.874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癥,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很大影響,出血量大的情況下,患者的死亡風險也比較高[5]。近年來,隨著醫(yī)改的不斷深化,消化道出血治療方式也在逐漸更新,但是消化道出血病癥在一些特殊患者,如老年患者,會增加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增大患者的死亡率,臨床表現(xiàn)為嘔血、黑便、外周循環(huán)血容量下降等。而且患者消化道出血還會造成病菌感染,增大治療難度。目前來看,消化道出血原因有多種,比如胃腸道潰瘍、胃癌等,造成患者凝血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患者死亡的風險也是非常高的。在治療過程中,主要以輸血治療為主,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fù)患者的正常凝血功能[6]。本次研究結(jié)果:實驗組治療2 h內(nèi)成功止血率93.10%(27/29),高于對照組的72.41%(21/29),χ2=12.81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輸注紅細胞總量(6.22±1.36)少于對照組(8.02±2.31),住院時間(9.83±2.47)少于對照組(14.51±2.9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PT、APTT、TT、FIB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PT、APTT、TT均減少,F(xiàn)IB均增大,實驗組變化幅度更大,治療前P>0.05,治療后P<0.05。與鄭明秀[7]對聯(lián)合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和冷沉淀對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療效觀察研究結(jié)果相似:觀察組治療2 h內(nèi)成功止血率97.54%(119/122),高于對照組的75.41%(92/122),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輸注紅細胞總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 PT、APTT、TT均低于對照組及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 FIB 顯著高于對照組及治療前(P<0.05)。通過對比兩組結(jié)果可知冷沉淀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輸血治療效果顯著,能夠顯著縮短PT、APTT、TT指標,提升FIB含量,減少輸注紅細胞總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冷沉淀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輸血治療效果顯著,能夠顯著縮短PT、APTT、TT指標,提升FIB含量,減少輸注紅細胞總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