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鳴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腎內科,廣東 廣州 510080)
尿毒癥即為終末期腎病,此時腎功能已處于衰竭狀態(tài),殘余的腎功能無法維持機體正常的代謝功能,引發(fā)代謝的產物及各類毒素在體內蓄積,損傷全身組織器官功能,預后差[1]。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本病主要的腎替代治療方法,可部分模擬腎臟的代謝功能,清除體內的毒素及代謝產物,但僅對小分子毒素有良好清除效果,對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有限,導致各類中大分子毒素仍可在體內蓄積,造成機體微炎性狀態(tài)、腎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長期發(fā)展可致神經、循環(huán)系統功能異常,引發(fā)心血管事件等嚴重并發(fā)癥,嚴重影響療效及生存質量[2]。因此,需要臨床進一步聯合治療增強對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力度。血液灌流通過體外循環(huán)的方式,將血液中蓄積的中大分子毒素清除出體外,達到協同增效的目的[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血液透析室治療的65例尿毒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34~76歲,平均(54.8±11.2)歲,病程6個月至8年,平均(4.4±1.5)年。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3~78歲,平均(55.3±11.6)歲,病程6個月至9年,平均(4.8±1.7)年;所有患者均經腎功能、B超、CT等檢查確診為尿毒癥,病情穩(wěn)定,透析時間≥6個月,尿量<40 mL/d,腎小球濾過率<10 mL/L;排除腎移植、血液系統疾病、嚴重心肺肝疾病、免疫性疾病、全身急慢性感染、近1個月內應用抗炎藥及免疫抑制劑類藥物等。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使用單純血液透析治療,采用德國費森尤斯F6聚砜膜透析器,碳酸氫鹽透析液,肝素抗凝,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250 mL/min,4 h/次,3~4次/周[4]。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血液灌流治療,灌流器為HA130 型樹脂灌流器(珠海麗珠醫(yī)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用一次性樹脂灌流器串聯在透析器之前,現血液灌流2 h,再血液透析2 h,一次完成治療,每周血液透析3~4次,血液灌流1次[5]。
1.3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檢測血清毒素水平,包括BUN、Scr、β2-MG、PTH;治療前后檢測血清炎性因子,包括CRP、IL-6、TNF-α、Hcy;治療前后檢測各項營養(yǎng)指標,包括Hb、Alb、PAB。
1.4 統計學分析。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有統計學差異為P<0.05。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毒素水平比較。觀察組治療后BUN、Scr、β2-MG、PTH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毒素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毒素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BUN(mmol/L) Scr(μmol/L) β2-MG(mg/L) PTH(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30.57±5.62 10.01±1.89 964.26±117.34 483.21±87.35 41.06±8.13 17.68±3.34 749.63±108.29 326.35±88.76對照組 35 30.78±5.56 13.97±2.78 965.71±115.93 511.49±91.82 40.98±7.95 22.14±3.19 750.28±110.02 432.54±95.62 t - 0.231 4.094 0.972 5.282 0.214 4.414 0.653 6.06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觀察組治療后CRP、IL-6、TNF-α、Hcy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CRP(mg/L) IL-6(ng/L) TNF-α(μg/L) Hcy(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12.83±4.73 8.90±2.11 23.51±7.45 11.39±4.63 92.37±30.28 72.46±12.37 32.18±4.32 18.65±3.27對照組 35 12.94±5.01 16.73±5.47 23.72±7.68 28.06±5.59 92.84±31.02 113.58±21.63 32.60±4.15 34.13±3.58 t - 0.221 4.776 0.241 5.163 0.472 5.411 0.352 5.15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yǎng)指標比較。觀察組治療后Hb、Alb、PA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yǎng)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yǎng)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Hb Alb PAB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75.86±8.23 84.79±9.90 35.67±3.54 36.59±3.36 155.95±21.74 161.34±23.53對照組 35 75.71±8.38 76.48±7.82 35.80±3.63 34.92±3.87 156.27±22.06 150.75±20.49 t-0.225 4.831 0.223 3.762 0.421 5.05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尿毒癥是各種腎病發(fā)展至終末期的一種綜合征,此時腎功能已處于衰竭狀態(tài),僅有少量殘余腎功能存在,無法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大量毒素及代謝廢物在體內蓄積。血液透析是基礎腎替代治療方法,能夠部分替代腎功能,濾除小分子毒素,糾正電解質紊亂,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6]。但單純血液透析的效果一般,無法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導致BUN、Scr、PTH、β2-MG等大量蓄積,而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也是大分子物質,致使機體處于微炎癥狀態(tài),內毒素、免疫復合物等均蓄積在體內,引發(fā)機體慢性炎癥反應,還可造成鈣磷代謝紊亂、皮膚瘙癢等并發(fā)癥[7]。血液灌流的作用機理不同于血液透析,通過將患者的血液引入含有吸附劑的灌流器中,能夠將大中分子毒素清除出體外,再將凈化了的血液回輸體內,達到協同提升凈化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的臨床療效確切,能提高對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抑制微炎癥狀態(tài),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