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妍,高振然
(泰州市口腔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牙體缺損與牙縫過大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咀嚼能力,降低頜面部美觀度。臨床多采用全冠修復方法治療口腔疾病,且目前最為常用的修復材料為鈷鉻合金修復體,其優(yōu)勢為耐磨性與抗折能力強[1]。但該種材料易被食物腐蝕,進而導致修復體根部折斷,損害牙齒的咀嚼功能。此外,鈷鉻合金材料的透光性差,牙齦易被染色,會影響牙齒美觀度,需要尋求新型修復材料?;诖?,本研究選取本院治療的108例口腔修復患者,用于分析二氧化鋯修復體的治療作用。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間納入泰州市口腔醫(yī)院治療的108例口腔修復患者,隨機分為2組。A組54例中男34例、女20例;年齡21~59歲,平均(39.25±1.45)歲;疾病類型為:牙列缺失10例,牙體缺損20例,牙列缺損24例。B組54例中男33例、女21例;年齡22~58歲,平均(39.18±1.35)歲;疾病類型為:牙列缺失12例,牙體缺損22例,牙列缺損20例。數(shù)據(jù)經(jīng)假設檢驗并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年齡超18歲;因先天條件造成牙縫過大或畸形;牙齒形態(tài)與顏色不正常;臨床牙冠缺損。排除標準:治療前伴有異常咀嚼能力;不符修復標準;無法全程參與研究。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口腔衛(wèi)生檢查,針對牙齦炎或牙周炎疾病進行對癥治療。結(jié)合口腔影像學資料評估牙位情況,合理選擇修復體。A組使用二氧化鋯修復體進行治療,B組使用鈷鉻合金修復體進行治療。治療步驟為:修復前清除牙垢與表面腐質(zhì),將病變牙體處理后行浸潤麻醉處理,使用金剛砂車針將修復體制備成標準形態(tài),A、B兩組均使用3MU200樹脂修粘合劑進行粘接。將修復體置入病變牙位邊緣2 s光固化處理,去除多余的粘接劑,再行唇頰側(cè)各30 s光照處理,以完全固化,完成修復體的粘接。
1.3 觀察指標。利用咀嚼效率和咬合力評估咀嚼能力;牙齦指標包括出血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與菌斑指數(shù)。在治療前后采集齦溝液,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6(IL-6)與IL-8水平,所有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開展。
1.4 療效評價標準。修復效果優(yōu):牙髓活力正常,牙體與修復體光澤與色澤一致;良:牙髓活力基本恢復,牙體與修復體的光澤與色澤有輕微偏差,修復體完整;差:牙髓活力差,牙體與修復體光澤與色澤差異較差。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經(jīng)由SPSS 21.0軟件完成,計量數(shù)據(jù)經(jīng)t值對比與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經(jīng)χ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則P<0.05。
2.1 兩組患者的修復優(yōu)良率比較。A組患者的修復優(yōu)良率高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修復優(yōu)良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咀嚼能力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咀嚼能力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A組患者的咀嚼能力高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咀嚼能力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咀嚼能力比較()
2.3 兩組患者的牙齦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牙齦指標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A組患者的牙齦指標優(yōu)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牙齦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牙齦指標比較()
2.4 兩組患者的齦溝液炎性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齦溝液炎性指標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A組患者的齦溝液炎性指標低于B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齦溝液炎性指標比較(,ng/L)
表4 兩組患者的齦溝液炎性指標比較(,ng/L)
口腔修復治療可維護口腔外觀美觀度,修復牙列與牙體缺損情況,進而恢復咀嚼功能[2]。口腔修復成功的關鍵是合理選擇修復材料,現(xiàn)階段應用率較高的材料為鈷鉻合金材料,其顏色逼真,耐磨性與抗折性好,質(zhì)感較佳,備受臨床青睞。但鈷鉻合金材料置入病牙后其內(nèi)冠邊緣會嵌入牙齦溝,遭受唾液、齦溝液等物質(zhì)腐蝕,長此以往會導致修復體的顏色變暗,修復體可能使牙齦染黑,變色情況,修復體根部折斷,最終影響咀嚼功能。二氧化鋯材料經(jīng)全瓷冠制作方法處理后,結(jié)合計算機采取激光技術(shù)制作修復體可保證個體化治療。二氧化鋯修復體的優(yōu)勢為:①修復體美觀度與材質(zhì)更佳:二氧化鋯修復體的顏色接近牙體組織,可利用全瓷冠技術(shù)支撐患牙,無需使用金屬,使得修復體外觀得到優(yōu)化[3];②修復材料的物理與機械性能更佳:二氧化鋯修復體的抗折強度超1000 MPa,較合金全瓷冠的抗折效果佳,可保證咀嚼功能;③牙周組織兼容性佳:修復體植入后不受唾液與齦溝液腐蝕,可防止修復體變色,牙齦染黑或是折斷;④安全性高:二氧化鋯材料的生物結(jié)構(gòu)良好,抗壓抗熱性能佳,不對牙齦產(chǎn)生刺激性,不易導致牙齦過敏,可保護牙髓神經(jīng)。當牙齒遭到極熱極冷刺激時不易導致牙周炎或是口腔潰瘍等并發(fā)癥。但在臨床實踐中二氧化鋯材料的臨床應用率較低,需要繼續(xù)擴大研究,充分分析其治療優(yōu)勢。此外,二氧化鋯材料的治療費用較高,患者的接受度較低,為此應強化治療知識宣教,向患者講解二氧化鋯修復體的實用性和預期療效,使患者了解治療目的和意義,進而主動配合相關治療[4]。需告知患者復查時間,評估修復體的完整度與性能,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進而延長修復體的使用壽命。
結(jié)果中A組患者的修復優(yōu)良率(98.15%)高于B組(83.33%)(P<0.05)。治療1個月后,A組患者的咀嚼能力高于B組,牙齦指標優(yōu)于B組,齦溝液炎性指標低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說明二氧化鋯修復體可以改善口腔修復患者的咀嚼能力,可保證口腔修復效果,大幅提升牙齒咬合力。傳統(tǒng)的鈷鉻合金材料具有較佳的物理性能,可恢復咀嚼能力,但是金屬材料容易被腐蝕,會逐漸降低咀嚼功能,影響遠期修復效果。二氧化鋯修復材料不易被腐蝕,是新型材料,不會被唾液與齦溝液腐蝕,可保證咀嚼能力。此外,二氧化鋯修復材料植入后可獲得較佳的牙齦兼容度,減少出血量,原因是合金材料在遭受腐蝕后可能會析出金屬離子,導致牙齦炎或牙齦出血等并發(fā)癥,如出血量大,無法保證整體療效。金屬離子對牙齦組織具有刺激作用,會使齦溝液浸潤炎性因子,增加巨噬細胞與淋巴細胞內(nèi)部的IL-6等炎性物質(zhì)釋放量,進而導致牙周炎癥,升高牙齦指數(shù)。二氧化鋯材料不含金屬物質(zhì),不對牙齦組織造成刺激性,因此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與牙齦指數(shù),維持健康的口腔環(huán)境[5]。
綜上所述,為口腔修復患者采取二氧化鋯修復體治療可以改善咀嚼功能與牙齦指標,且能加快炎癥因子吸收,具有較佳的修復效果,可作為口腔修復的首選材料,具有較高的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