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霞
(泉州市泉港區(qū)醫(yī)院,福建 泉港362801)
擴張型心肌?。―CM)屬心肌病癥的一種,是因心肌泵血功能在收縮期出現(xiàn)障礙引發(fā)充血性的心力衰竭(CFH),屬原發(fā)性心肌病類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尸解DCM患者可見心臟心腔顯著增大,心室壁變薄,纖維化瘢痕肉眼可見,同時,冠狀瓣膜、動脈無異常改變,但極易形成附壁血栓,DCM伴CFH較為常見,該癥病變的程度、位置會對其治療、恢復效果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臨床尚無防治特效手段,預后較差,有效、及時的治療若延誤,病死率極高[1]。對此,臨床常輔以有效干預,預后得以顯著改善。護理常規(guī)手段屬功能型護理,所有干預工作的展開均基于醫(yī)囑,未能著重考慮患者病情特點、恢復情況,因干預效果理想度較低。為改善DCM伴CHF預后,本文將優(yōu)質護理給予我院96例DCM伴CHF患者,分析其開展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在我院就診的DCM伴CHF患者中選取96例,納入時間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隨機均衡分為兩組,每組48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54-79歲,平均(62.41±7.58)歲。觀察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55-78歲,平均(62.54±7.31)歲。組間一般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96例納入患者均認真閱讀了本次研究相關資料,同意加入。
納入標準:(1)96例患者均存在左心房或左心室擴大,或均擴大;(2)房室傳導存在不成程度阻滯;(3)存在CHF表現(xiàn)。
排除標準:(1)高血壓者;(2)腎臟功能嚴重不全者;(3)存在它類心臟疾病者;(4)對本次使用藥物過敏者。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干預,包括常規(guī)檢測生命體征、指導用藥、生活護理、解釋并介紹有關的注意事項等。
1.2.2 觀察組 在其基礎上加優(yōu)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健康宣教。入院后,將疾病有關知識詳細介紹給患者及家屬,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患者幫助和監(jiān)督,如睡眠、飲食、下床活動等;健康宣教開展時語言盡量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盡量不使用專業(yè)的術語,對患者接受、理解十分有利,便于患者、家屬認知的提升,后續(xù)治療、干預可主動配合,依從性提升。
(2)用藥指導。靜脈輸液期間,液體的滴速、量應遵醫(yī)囑嚴格控制,防止心臟負荷加重,引發(fā)心律失常、CHF;使用強心、利尿藥物時,應對患者脈搏、心率、心律改變予以監(jiān)測,觀察有無復視、黃視、乏力、頭昏等毒性反應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需及時告知醫(yī)師,做出適當調整;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開始為小劑量,需持續(xù)觀察其體征、癥狀便于后續(xù)計量的調整;CHF較重者應每日測量24h尿量、體重;若存在感染、感冒癥狀需遵醫(yī)囑給予抗感染、抗病毒藥物,以免細菌、病毒感染使心肌損害加重;若使用頭孢類藥物需禁酒,護理人員需將給藥后各類潛在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定期對血電解質等實施監(jiān)測。
(3)飲食指導。飲食應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高蛋白、低脂、低鹽的食物,對心肌代謝十分有利,機體抵抗力增強,大便確保暢通,體重合理,以CHF程度為依據(jù)控制鹽攝入量,宜選擇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魚肉等,應多食富含多種維生素的,如豆類、粗糧等,可預防心衰、心肌炎;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可使心肌的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改善;新鮮的水果、蔬菜可使機體免疫功能提高,避免損傷心肌。
(4)心理指導。由于疾病自身慢性的過程,極易加重、反復,存在潛在危險,促使患者出現(xiàn)各類不良情緒,如憂郁、焦慮、恐懼等,對此,護理人員應針對性紓解其心理問題,鼓勵、安慰、關照患者,使其正確看待疾病,認識疾病,心態(tài)積極地配合后續(xù)治療,鼓勵家屬更多地陪伴、關心患者,強化與其溝通,使其不良情緒得以解除。
(5)生理舒適。患者常無力咳出黏稠痰液,護理人員應輕拍其背部,將咳嗽、排痰正確的方法傳授給患者,確保其舒適,患者排便應在床上,需以屏風遮擋,并開窗通風。
(6)干預并發(fā)癥。全面照料老年體弱、水腫、心功能Ⅲ、Ⅳ級患者的生活衛(wèi)生,多關心患者,強化巡視工作,將日常所需解決;完善心律失常、感染、壓瘡、跌倒等預防手段。
(7)離院指導。離院前,強化宣教,家屬思想工作應做好,更多關照和理解患者。
(1)記錄并對比組間再次入院情況,并統(tǒng)計再入院率。
(2)對比組間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以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價患者的身心癥狀,內容包括焦慮心境、緊張、害怕、失眠、認知功能、抑郁心境、軀體性焦慮:肌肉系統(tǒng)、軀體性焦慮:感覺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呼吸系統(tǒng)癥狀、胃腸道癥狀、生殖泌尿系統(tǒng)癥狀、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會談時行為表現(xiàn),無癥狀即為0分,癥狀輕微即為1分,中等即為2分,較重即為3分,嚴重即為4分。分值越高則焦慮越嚴重。以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價患者抑郁情況,內容包括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興趣、阻滯、激越、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胃腸道癥狀、全身癥狀、性癥狀、疑病、體重減輕,按病史評定等,各維度分值從0-4分不等,分值越高則抑郁越嚴重。
(3)對比組間滿意度,以我院自擬調查表調查滿意度,100分滿,劃為3個等級,即不滿意、基本滿意、非常滿意[2]。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用n(%)、±s表示,檢驗方法為χ2值、t值,參考標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再次入院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再次入院情況分析[n(%)]
經(jīng)干預后,組間HAMA、HAMD評分對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AMA、HAMD評分分析(±s,分)
表2 兩組HAMA、HAMD評分分析(±s,分)
?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分析[n(%)]
在心內科,DCM屬常見病癥的一種,在心肌病患病率中約占90%,以水腫、氣短、心衰最為常見,伴隨著逐步發(fā)展的病情,常伴CHF。CHF會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產(chǎn)生影響,還會損害肝腎、呼吸功能,重者甚至引發(fā)各類并發(fā)癥,如腎衰竭、肺部感染、肺栓塞等,對患者生命產(chǎn)生危及[3-4]。DCM伴CHF嚴重者可影響其心臟的功能,使之出現(xiàn)異常、衰竭,最后致死。DCM伴CHF會有頭暈乏力、全身虛弱等癥出現(xiàn),DCM可引發(fā)CHF,但CHF不僅僅可由DCM誘發(fā)。該癥的預后相對較差,其五年內存活率低于50%,患者極易出現(xiàn)各類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嚴重不利于其臨床治療,影響其預后[5]。臨床常以利尿強心藥物治療該癥,但治療期間常有異位搏動、心律失常等情況出現(xiàn),直接影響患者生命的健康[6]。因而,將高質量干預服務給予患者的作用尤為關鍵,可使其身體健康得以維護。
近些年相關文獻指出[7],將優(yōu)質護理給予DCM伴CHF患者,不僅可使其心理狀態(tài)有效改善,依從性提高,還可改善其生活的質量,提升滿意度。該項干預手段并非一場“運動”,也非示范性的工程,其提倡以人為本,以患者滿意度作為標準來衡量工作,持續(xù)提升護理質量,最終使住院期間患者舒適感提升,滿意度提高。
本次結果可見,經(jīng)干預后,組間HAMA、HAMD評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再次入院率對比,觀察組12.5%較對照組37.5%低,提示了優(yōu)質護理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根據(jù)史雨鑫[8]等研究結果顯示,其文中52例DCM伴CHF行優(yōu)質護理后再次入院率達11.54%,而經(jīng)常規(guī)干預后48例患者再次入院率達34.62%,與本文數(shù)據(jù)基本相符,證實了本文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DCM伴CHF患者接受優(yōu)質護理,取得了確切的效果,不僅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還可降低其再次入院率,提升滿意度,應用價值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