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銀娜 梁穎 賈存愛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教育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現(xiàn)象。教育生態(tài)學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相結合是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教育生態(tài)學視閾下,運用教育生態(tài)學的理論和方法,剖析教育生態(tài)失衡的深層次原因,根據視聽說課堂特點提出優(yōu)化措施,構建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教育生態(tài)化的教學實踐,將現(xiàn)代信息化和生態(tài)化有機結合起來。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平衡開拓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的新途徑,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聽說技能,為國際化大量培養(yǎng)英語應用型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大學英語視聽說,教育生態(tài)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型人才
一、當前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視聽說教學課時明顯不足
在全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中,每單元的讀寫課時遠多于視聽說課時,由于課程設置比例不合理,高校培養(yǎng)的英語人才往往側重于閱讀能力,而聽說能力較為薄弱。經過調查,大學通識課比例中讀寫課占到192 課時,而視聽說占到 64 課時,英語專業(yè)的拓展課程也同樣存在讀寫比例明顯高于聽說比例。在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多以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為目標,這種應試教育與四、六級考試的導向緊密相關。雖然四、六級考試改革后將聽力分值從20%提高到35%,但口語測試并不是必考內容。在這一導向下,各高校教學中對學生的聽力技能有所重視,但對學生口語交際技能仍然忽視。視聽說上教師把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時間用于聽力部分,口語課時分配少之又少。高校培養(yǎng)的英語人才要想擁有流利的口語交際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谡Z技能的獲得不是靠學習,而是靠習得,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過程。
(二)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缺乏
隨著PPT進入到高校教學中,其優(yōu)勢顯而易見,PPT 在英語教學中展示的教學方式有效地節(jié)省了教師寫板書的時間,減少了課堂時間的浪費,PPT展示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在視聽說課堂教學中,PPT 無法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展開教學,由于學生的聽說水平各有不同,PPT展示的統(tǒng)一聽說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紤]到教學中兼顧不同學生差異性的特點,語音室的優(yōu)勢能夠格外凸顯,得到了眾多教育者的認可。但是相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需求比較大,語音教室的教學模式的供給就十分有限,資源的有限性妨礙了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有效開展,語音室的作用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教育經費的投入過少、設備的購入不足、儀器使用年限短等因素,英語生態(tài)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長遠發(fā)展會受到很大影響。
(三)視聽說教學以應試為主且教學方法單一
相對于高校閱讀課在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改革,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仍是沿用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型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從講解聽力生詞到介紹聽力的背景知識,再讓學生反復聽聽力材料,最后核對聽力答案,必要時進行講解。在視聽說課堂上學生被動地吸收聽力知識,課堂積極性不高。在大學第四學期,教師為了實現(xiàn)四、六級應試的目標,教師對教材的教學過程簡單帶過,更談不上擴展教學內容,而將教學重點放在四、六級應試題型上,把口語課時再次縮減。四、六級應試目標教學且單一的教學內容降低了學生學習視聽說的積極性,甚至出現(xiàn)學習情感上的排斥,從而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四)學生缺乏學習視聽說的自主性
高考和四、六級考試對口語能力要求不高導致多數(shù)學生的口語基礎薄弱,對音標、單詞發(fā)音等基本語音知識掌握不到位,尤其是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如動畫專業(yè),雕塑專業(yè),美術專業(yè)等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本身就薄弱,更不用說口語技能的掌握。在口語練習中無法熟練聽讀單詞是阻礙學生課下自學聽說的一個障礙,學生在英語聽說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在英語口語中學生擔心自己“讀不準”和“說不懂”的心態(tài)導致一些藝術類學生不敢開口講英語,這種缺乏日??谡Z訓練導致了重專業(yè)輕口語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視聽說課時占比少,加之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主動性差、能力薄弱,教師較少對學生課下的聽說表現(xiàn)進行實時記錄,沒能對學生聽說疑難問題和發(fā)音錯誤進行及時的指導,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學生學習視聽說的興趣越來越低。
二、教育生態(tài)學視閾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研究
教育生態(tài)學視閾下課堂環(huán)境、教師、學生是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緊密聯(lián)系。三者之中的其中一個因素發(fā)生變化,另外兩個因素也會隨之改變。為了促進大學英語視聽說生態(tài)課堂的動態(tài)平衡和協(xié)調發(fā)展,本文對高校英語視聽說課堂提出以下有效的措施:
(一)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大學英語教師在生態(tài)化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專業(yè)授課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成效,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視聽說混合教學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首先,教師要準確有效地認知教育生態(tài)學與混合式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對于提升視聽說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充分地利用生態(tài)化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開展混合式英語課堂教學。教師也要時刻更新教學理念,開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模式。然后,大學英語教師也要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校內教師培訓及校外校企合作實踐,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效開展教育生態(tài)化的英語視聽說混合式課堂教學工作。最后,大學英語教師還要思想與時俱進,時刻重視自身信息技術掌握能力,從網上積極學習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操作方法以及制作課件的經驗,不斷改革新的教學模式,促進英語視聽說混合式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實現(xiàn)混合學習教學模式的分層
各類高校中由于學生專業(yè)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也很大,體現(xiàn)在英語聽說能力方面更是明顯。如果對不同專業(yè)學生進行統(tǒng)一教學,混合式視聽說課堂就很難發(fā)揮出最大效果。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式課堂模式實施分層教學,考慮到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教師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每位學生建立實時學習檔案進行跟蹤記錄,并依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和興趣組織學生自愿進行小組劃分。同時,在教學設計上,教師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yè)特色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視聽說教學內容,通過生態(tài)學角度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學習,保證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提升自己的聽說能力。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劃分為A、B兩組,A組學生結合專業(yè)+英語聽說模式,所學內容以實踐應用為主,B組學生以基礎聽說能力為主,貫穿少量專業(yè)特色英語內容。在視聽說課堂中既要考慮到B組學生的學習進度,又要引導A組學生課下提前進行自主預習,課上檢驗A組學生的預習情況,適時給他們增加新的知識內容,以此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英語聽說能力。
(三)科學合理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課堂設計的優(yōu)質直接決定著教育生態(tài)學的視聽說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應用成效,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方案使混合式視聽說教學模式發(fā)揮出最大效果,能有效提升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質量和效率,課堂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幾個實施階段:
1.課前準備階段:
(1)英語教師要熟知上課所講的英語視聽說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色設計合理的視聽說課件內容。
(2)英語教師要熟練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法,保證混合式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的持續(xù)性。
(3)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色和英語基礎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A、B小組劃分。
(4)建立完善的網上溝通交流平臺,如qq平臺,或手機App平臺等,課下向學生推送輔助學習材料,教師在平臺上及時在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并答疑解惑。
2.課堂實施階段:
(1)英語教師根據學生專業(yè)特點設定專業(yè)特色的聽說預習材料,課前引導學生在學習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建立學生個人檔案作為平時成績中的一項,課上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針對學生的聽說錯誤予以糾正。
(2)教師利用教學平臺對學生的聽說學習實時監(jiān)測,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和學習進度不斷反思,適時調整大學英語混合式視聽說教學計劃。
(3)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線上、線下解答,對于具有共性的問題,教師統(tǒng)一系統(tǒng)性地進行解答,而對于一些個別學生的個例問題,教師可以每周課下設定單獨時間和學生私聊一一解答。
3.課后評價階段:
(1)不斷擴展評價內容,將多種手段融合在評價內容中,如學生的在線學習成效與線下課堂學習成效相結合,作業(yè)完成度及在線發(fā)言次數(shù)等都記錄在平時成績之中。
(2)期末成績的評定由多種手段組成,如平時成績,口語成績,線上閱卷形成性評價,期末筆試終結性評價等,多角度的評定方式能客觀反映學生本學期的學習狀況,能極大促進學生學習視聽說的興趣。
總之,目前各類高校正在響應教育部的號召,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引導大學英語教師把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到視聽說課堂中,從教育生態(tài)學視角構建“生態(tài)化”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與學的交流互動性,也有效地提升了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的趣味性,實現(xiàn)了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完美結合,使每一位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都可以積極努力地參與到聽說學習活動中。這種“生態(tài)化”視聽說混合式教學模式開拓了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的新途徑,有利于學生聽說水平的快速提高,為培養(yǎng)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育部,2018.
[2]朱倩,沈丹.教育生態(tài)學與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J].文教資料,2019(19).
[3]劉長江.信息化語境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tài)的失衡與重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5).
[4]林莉蘭.網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研究[J].外語研究,2019(2).
[5]黃遠鎮(zhèn).生態(tài)哲學視域下的中國外語教育[M].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0(03).
作者簡介
蘇銀娜,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河北傳媒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英語翻譯。
梁穎,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講師,碩士研究生,河北傳媒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英漢翻譯 。
賈存愛,女,漢族,河北冀州人,副教授,文學碩士,河北傳媒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備注:本課題是河北傳媒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0年度)立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w20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