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香
(南京市第二醫(yī)院湯山分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而腸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腸道引發(fā)的慢性特異性感染,大多數(shù)腸結核繼發(fā)于肺結核[1]。腸梗阻是腸結核可能引起的并發(fā)癥之一,腸梗阻不但會引起患者體內(nèi)腸管形態(tài)和功能的改變,還可能改變患者的全身生理狀態(tài),對患者的生命具有嚴重的的威脅[2]。本文選取我院結核科收治的肺結核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肺結核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的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具體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結核科收治的肺結核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具有肺結核病史,并經(jīng)立位腹平片檢查確證為腸梗阻。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n=29例)。實驗組中男12例,女17例,年齡20~69歲,平均(44.5±3.5)歲;對照組患中男13例,女16例,年齡22~68歲,平均(45.5±4.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生活護理和出院指導。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方式,具體操作如下:其一,心理護理。在慢性結核病的長期治療期間,患者容易由于病情反復和經(jīng)濟負擔等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心理,不利于患者康復。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通過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和心理干預等,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幫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療的信心。其二,用藥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醫(yī)藥知識科普,幫助患者了解不同藥物的功效和不良反應等,提高患者對治療用藥的認知度,避免因用藥不當產(chǎn)生副作用造成患者肝功能損害。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定期檢查患者的各項指標,聯(lián)合醫(yī)生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案,嚴格把控患者的用藥情況。其三,胃腸減壓護理。當患者腹痛腹脹癥狀較為嚴重時,護理人員應當禁止患者服用食物和禁止飲水,保持患者腸胃管的通常和負壓,減輕患者腸胃道內(nèi)液體和氣體的積壓。護理人員還需要讓患者采取半臥位,使用腸胃減壓管進行腸胃內(nèi)積液引流,待患者腸梗阻解除后夾管12 h再拔除胃管。其四,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和體重等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早期可采取靜脈輸注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待患者腸胃蠕動恢復后可采取腸內(nèi)營養(yǎng)物質(zhì)經(jīng)腸道和門靜脈吸收,維持和改善患者的腸胃道黏膜細胞結構的完整性。其五,生活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讓患者和家屬單獨進餐,并對餐具進行消毒,出入病房應當帶口罩。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病房的空氣進行每天消毒,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和床頭柜等,保持患者床位的清潔。其六,出院指導?;颊叱鲈汉?,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出院后的用藥、飲食和運動等方面進行指導,并讓患者定期進行復查。用藥方面,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服用,不可隨意減少用量或加大用量。飲食方面,讓患者進行事物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消化的粗纖維事物,并養(yǎng)成按時排便的習慣。運動方面,讓患者餐后避免劇烈運動。復查方面,護理人員可以定期打電話了解患者的情況,在復查前一天提醒患者到院復查。
1.3 療效判定。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進行評價。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SDS)和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打分[3],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焦慮、抑郁和疼痛等級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采用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護理滿意度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實驗組的總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數(shù)據(jù)差距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2.2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差別不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實驗組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SAS SDS VA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29 67.25±5.38 46.42±4.81 67.62±5.24 47.12±4.97 6.68±1.15 3.47±1.02對照組 29 67.64±5.43 54.25±5.17 67.35±5.28 55.46±5.12 6.62±1.12 5.16±1.24 t - 0.274 5.812 0.195 6.294 0.201 5.668 P - 0.7845 0.001 0.8457 0.001 0.8412 0.001
由于結核分枝桿菌在血液和氧氣豐富的部位極其容易繁殖和生長,所以肺部是最常被結核分枝桿菌干擾的器官,從而形成了肺結核[4]。結合分支桿菌能夠通過唾液和空氣等進行傳播,還能進行患者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肺外結核病[5]。相關研究表明,90%以上的腸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定植于小腸回盲部引起的,少數(shù)腸結核由血腥感染和直接蔓延引起[6]。因此肺結核合并腸結核的癥狀十分常見。任何原因引起的腸道內(nèi)容物排出不暢或無法排出都成為腸梗阻,腸梗阻是造成急性腹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在臨床中十分常見[7]。腸梗阻的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和排便不適等,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寒戰(zhàn)和意識淡薄等,如若不及時指導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在肺結核合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的治療中,主要采取藥物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及良好的心態(tài)對患者疾病的恢復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對肺結核合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綜合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其能夠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等具體情況采取綜合護理措施,通過心理護理、用藥護理、腸胃減壓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和出院護理等方式,提高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在具體的肺結核合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護理中,綜合護理主要通過禁食禁水、用藥護理、腸胃減壓、飲食干預等,緩解患者的腸梗阻癥狀。同時,通過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和出院護理,緩解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增強護理效果,進一步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總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差別不大,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實驗組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對肺結核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肺結核合并腸結核伴腸梗阻護理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