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榮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醫(yī)院 耳鼻喉科,江蘇 南京 210046)
臨床耳鼻喉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則為慢性鼻竇炎,此疾病發(fā)病率高,可誘發(fā)嗅覺障礙、鼻塞流涕、頭痛等癥狀,且病變易復發(fā),其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此疾病多發(fā)于免疫力較低人群中,若不及時診治,會誘發(fā)視力降低、顱內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發(fā)癥[1]?,F(xiàn)臨床主要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加強藥物治療包含全身糖皮質激素、鼻腔沖洗、抗炎治療等,而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則為首選手術方式,此兩者均在慢性鼻竇炎患者治療中取得了一定認可,但有關加強藥物治療與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聯(lián)合治療的報告目前仍然少見,不少學者仍然致力于此點探討中?,F(xiàn)本研究共納入6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分組重點論述加強藥物治療聯(lián)合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仡櫡治鑫以?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60例,按治療方式分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女13例,男17例,年齡20~63歲,平均為(44.32±1.24)歲,病程時間0.9~8年,平均(5.32±0.24)年;觀察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20~69歲,平均(44.50±1.23)歲,病程時間0.7-8年,平均為(5.39±0.22)年?;举Y料差異小(P>0.05)。入選標準:①各患者均滿足《中國慢性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2]中慢性鼻竇炎判定標準;②均可耐受此次治療方式;③均簽字同意此次治療方式。排除標準:①肝腎、心功能異常;②代謝性、血液性疾病者;③哺乳、妊娠者;④惡性腫瘤者;⑤對本研究使用藥物禁忌或過敏者;⑥鼻內鏡手術史者。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加強藥物治療,每日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AstraZeneca AB,進口藥品大包裝注冊證號:H20171312)進行噴鼻,每日1次,每鼻孔2噴;口服克拉霉素(國藥準字H20183466,廣東東陽光藥業(yè)有限公司),每次1片,每日2次;口服桉檸蒎腸溶軟膠囊(國藥準字H20052401,北京遠大九和藥業(yè)有限公司),每次1粒,每日2次。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觀察組接受加強藥物治療聯(lián)合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治療,加強藥物治療方式與對照組一致。手術方式為:患者仰臥,氣管插管全麻,內鏡協(xié)助下,將篩泡、肥大鉤突切除,開放篩竇、額竇,把中鼻甲息肉切除,擴大上頜竇開口,修整上頜竇開口、蝶竇、額竇,保護鼻腔黏膜和鼻腔組織。填塞明膠海綿進行止血。術后第1d可服用抗生素。術后1~3 d,將鼻腔填塞物取出,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術后1周,可用生理海鹽水沖洗。
1.3 指標判定。依據(jù)疾病判定標準評估療效,各患者均在術后6個月時接受復查,顯效:術腔上皮化好,鼻甲無肥大,鼻黏膜無充血;有效:癥狀得到改善,鼻甲稍微肥大,鼻黏膜略充血;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用VAS量表判定其疼痛狀況,分值0~10分(無痛-劇烈疼痛);用CT Lund-Mackay評估其鼻竇炎程度,分別從竇口鼻道復合體、蝶竇、額竇、前后組篩竇、上頜竇等方面進行判定,分值0~24分,得分越高越嚴重。用SNOT-20量表判定其生活質量,量表共20條目,分值為0~60分,評分越低則表明生活質量越理想。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時用光鏡協(xié)助檢查其鼻黏膜纖毛功能,記錄其杯狀細胞數(shù)目、竇腔黏膜纖毛細胞,并計算比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版本)分析數(shù)據(jù),t檢驗MTR、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SNOT-20評分、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等計量資料(±s),χ2檢驗治療療效等計數(shù)資料(%),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療效。觀察組治療療效96.67%高于對照組66.67%(P<0.05)。見表1。
表1 比較治療療效[n(%)]
2.2 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SNOT-20評分。比較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SNOT-20評分差異?。≒>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SNOT-20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SNOT-20評分(±s)
表2 比較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SNOT-20評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VAS評分 Lund-Mackay評分 SNOT-20評分 VAS評分 Lund-Mackay評分 SNOT-20評分觀察組 30 8.61±0.21 20.32±4.21 37.25±1.32 8.32±0.21 11.22±0.21 10.21±0.21對照組 30 8.65±0.22 20.36±4.22 37.24±1.31 14.65±0.32 14.65±0.32 18.65±0.32 t-0.7204 0.0368 0.0294 90.5827 49.0835 120.7770 P-0.4742 0.9708 0.9766 0.0001 0.0001 0.0001
2.3 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比較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治療前數(shù)據(jù)差異小(P>0.05),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s)
表3 比較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s)
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觀察組 30 2.47±0.72 7.56±1.30對照組 30 2.48±0.71 6.32±1.32 t - 0.0542 3.665 P - 0.9570 0.0005
每年我國慢性鼻竇炎發(fā)病率均有增長,且此疾病存在易復發(fā)、年輕化等特征,防治慢性鼻竇炎的工作難度較大。常見誘發(fā)慢性鼻竇炎疾病的因素包含局部解剖畸形、黏液纖毛傳輸障礙、變態(tài)反應、真菌感染、細菌感染等,變態(tài)反應、鼻腔黏膜感染為主要因素,特別是竇口鼻道復合體部位[3],鼻黏膜腫脹讓竇口引流功能異常,對炎癥反應有加重效果,而炎癥因子較多又對黏膜水腫有促進效果,以此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誘發(fā)慢性鼻竇炎,因此,若想根治此疾病,需及時處理竇口鼻道復合體病變。
藥物保守治療為臨床常用治療方式之一,包含促進改善鼻腔黏液纖毛功能、抗過敏、抗炎等效果[4],將其應用到未合并鼻息肉疾病中效果良好。但若患者合并鼻息肉癥狀,此治療方式會錯失患者手術治療最佳時機,加大經(jīng)濟負擔和治療難度。因此,不少學者倡導可采用加強藥物治療聯(lián)合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治療,認為此方式療效理想,可避免單一藥物治療存在的缺陷問題。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治療療效96.67%高于對照組66.67%,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SNOT-20評分低于對照組,MTR、纖毛細胞數(shù)目/杯狀細胞數(shù)目比值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加強藥物治療聯(lián)合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治療,對其鼻黏膜纖毛功能、患者疼痛、生活質量等均有明顯改善效果,且療效更理想。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是利用內鏡將病灶清除,讓鼻腔結構得到重建,此手術具有改善鼻腔通氣效果明顯、易恢復、損傷性小等優(yōu)勢,其原因為: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可及時改善其鼻竇、鼻腔通氣功能,增高腔內氧含量,改善鼻黏膜纖毛功能[5]。同時,此手術對竇口鼻道復合體部位的暢通性有恢復效果,讓額竇、前組篩竇、上頜竇等部位引流暢通,并改善鼻內用藥滲透率,讓藥物可擴散至鼻竇各個部位[6]。因此,聯(lián)合治療不僅可緩解炎癥反應,修正鼻黏膜和結構,并對藥效發(fā)揮有促進效果,因此,其療效更理想。綜上,加強藥物治療與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聯(lián)合治療慢性鼻竇炎,可顯著改善其鼻黏膜纖毛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