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真 洪朝璋 高如花 劉朝輝
肺癌是目前為止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其病死率近年來也在惡性腫瘤中不斷升高,幅度上升得較快,現(xiàn)已位居我國城市首位。臨床上中醫(yī)辨證多屬于氣虛血瘀型,對其血液流變學進行相關的研究和分析,其中惡性腫瘤患者的第二死因是最為常見并發(fā)癥—血栓的形成,患者出現(xiàn)血栓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1]。若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不僅會增加肺癌患者出現(xiàn)血栓的癥狀的概率,還會同時參與患者體內腫瘤的增殖、浸潤,這對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及預后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所以現(xiàn)在臨床上針對預防肺癌患者出現(xiàn)血液高凝狀態(tài),以及減少患者因為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而形成栓塞性疾病甚至原發(fā)病加重的情況格外注重[2]。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氣虛血瘀是一種在肺癌患者中十分常見的情況,且肺癌發(fā)病的主要病機是氣虛血瘀,其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出黏和聚的特點,和普通正常人相比較,這種疾病的患者其血液黏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并且血流阻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所以在針對氣虛血瘀型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需使用辨證治療,最大程度地改善肺癌患者的存活期限。因此本文以氣虛血瘀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補陽還五湯對氣虛血瘀型肺癌患者全血黏度、血細胞比容和血小板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9月-2020年8月本院所收治52例氣虛血瘀型肺癌患者,納入標準:(1)均經病理及細胞學確診;(2)中醫(yī)證型確診為氣虛血瘀證;(3)有化療適應證并且未放化療治療;(4)試驗前30 d內未服用影響血常規(guī)及免疫功能等藥物。排除標準:(1)生存期<3個月;(2)造血功能、凝血功能有障礙;(3)孕婦、哺乳期及精神?。唬?)對本研究藥物過敏;(5)白細胞<4.2×109/L,血小板<80.0×109/L;(6)同時出現(xiàn)2種或以上的原發(fā)惡性腫瘤。隨機分成每組26例的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中男16例,女10例,年齡57~82歲,平均(69.58±5.29)歲,病程2~9年,平均(4.11±1.01)年;TNM分期:Ⅲ期16例,Ⅳ期10例;病理分型:腺癌16例,鱗癌4例,鱗腺癌3例,小細胞肺癌3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8例,年齡58~83歲,平均(70.57±5.22)歲,病程2~9年,平均(3.25±2.01)年;TNM分期:Ⅲ期15例,Ⅳ期11例;病理分型可分為腺癌17例,鱗癌3例,鱗腺癌4例,小細胞肺癌2例。入選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該藥物的實驗治療并簽署同意書,且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治療。主要包括使用復方氨基酸18AA(廠家: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764,規(guī)格:每瓶25 ml)靜滴,20%脂肪乳(廠家:費森尤斯卡比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3197,規(guī)格:每瓶250 ml)靜滴或者高糖能量組補液等,如果患者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疼痛已影響日常生活,可配合一些止痛來進行治療,如給予曲馬多緩釋片及嗎啡緩釋片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其主要成分為:黃芪45 g,赤芍12 g,桃仁10 g,當歸8 g,地龍10 g,紅花10 g,川芎9 g,并用水煎服,1劑/d,200 ml左右,服用時間分別在早晚飯后30 min,分2次服完,每4周為1個療程,共1個療程。補陽還五湯煎劑需要交由本院中藥房代煎配制。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0 d。
(1)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等。(2)臨床療效。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主要包括顯效、有效、穩(wěn)定和無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則視為顯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好轉則視為有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則視為無效。計算出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并進行對比[3]。
觀察組治療后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s)
*與對照組比,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P<0.05。
組別 時間 全血黏度(mPa·s) 血漿黏度(mPa·s) 血細胞比容(%) 纖維蛋白原(g/L) 血小板(×109/L)觀察組(n=26) 治療前 12.74±1.91 1.96±0.32 0.58±0.07 5.19±1.09 266.36±41.22治療后 7.97±1.23*# 1.34±0.15*# 0.44±0.05*# 3.02±0.42*# 182.44±26.03*#對照組(n=26) 治療前 12.69±1.87 1.88±0.33 0.62±0.06 5.18±1.05 268.93±40.11治療后 8.82±1.46# 1.52±0.21# 0.53±0.07# 4.25±0.53# 225.81±22.98#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84.6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57.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6.399,P=0.021),見表 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地不斷提升,人們生活方式也在慢慢發(fā)生改變,每年肺癌的發(fā)生率都在不斷上升,而肺癌作為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在社會上也逐漸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對于肺癌患者,在早期的臨床癥狀多樣化且復雜難懂,并且根據患者病癥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多樣復雜等特點,很多肺癌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時就已經處于肺癌晚期的階段了[4]。目前臨床上針對氣虛血瘀型肺癌患者主要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但這對于氣虛血瘀型肺癌患者來說并不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所以臨床上在常規(guī)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的過程中給予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從臨床研究中可以看出聯(lián)合中藥進行治療有著更為理想的臨床效果,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價值[5]。氣虛血瘀型肺癌患者經常出現(xiàn)的也是最為致命的一種癥狀為高凝狀態(tài),高凝狀態(tài)主要是由于血栓傾向或者血栓前狀態(tài)等多種病理因素而引起的機體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凝血及體內抗凝系統(tǒng)等功能失調,使患者的血液凝固性變高,這樣更容易形成血栓的病理狀態(tài)。并且高凝狀態(tài)能夠通過遺傳或后天所獲得。肺癌本身導致血液高凝狀態(tài)主要是由于大量的腫瘤細胞代謝產物及壞死物質入血后激活凝血系統(tǒng),從而導致高凝狀態(tài)[6-7]。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可以從補陽還五湯的藥劑成分得出,藥方主旨為“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補氣以活血”。黃芪在藥方中的用量較多,是因為黃芪能夠補充患者元氣,瘀消而不傷正;所以聯(lián)合使用當歸活血和血,是一劑良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輔當歸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以上所有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夠使氣足來推動血行,筋肉得以濡養(yǎng),痿廢可愈,用藥比例及配伍方法十分科學[8-10]。并根據現(xiàn)代藥理實驗顯示,補陽還五湯可助血黏度降低,抑制紅細胞、血小板聚集,阻礙紅細胞變形,降低血栓形成指數(shù)[11-12]。促進腦血管擴張,降低腦血管阻力,修復損傷腦組織及神經功能等,補陽還五湯在以上所有的功效中還有著一定的溫和降壓作用[1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的治療基礎上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能夠改善觀察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等血液流變學指標;臨床療效(84.6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57.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99,P=0.021),說明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能夠得到較高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對氣虛血瘀型肺癌患者給予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能夠改善其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得到較高的臨床療效,臨床價值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