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榮 李敏佳 傅舒霞 張運強 鄒思苑
近些年,尿毒癥發(fā)病率逐漸增多,多因患者腎功能下降造成機體無法經(jīng)腎臟排出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或者雜質(zhì),進而發(fā)生一系列的腎臟損傷,尿毒癥具有極高的致死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1-2]。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臟功能衰竭的方法之一,但是,長期進行血液透析,加上在治療期間需要插管、造瘺等措施,極易造成患者體內(nèi)流失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并產(chǎn)生各種并發(fā)癥。皮膚瘙癢是其中之一,隨著治療時間越來越長,皮膚瘙癢的程度也會隨之嚴重?,F(xiàn)階段臨床醫(yī)學尚未對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得出結(jié)論,其認為與患者體內(nèi)鈣磷代謝紊亂、分子物質(zhì)積聚、繼發(fā)性甲狀腺亢進等因素有關(guān)[3-5]。為了研究采取何種血液透析方式能夠緩解其皮膚瘙癢癥狀,改善血清甲狀旁腺素與β2微球蛋白水平,本次研究將患者分為兩組,采用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124例在筆者所在科治療的尿毒癥患者,納入標準:患者均為尿毒癥,經(jīng)血液透析治療,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癥狀。排除標準: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按照血液透析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最小45歲,年齡最大68歲,平均(56.52±1.12)歲;皮膚瘙癢時間0.5~6個月,平均(3.12±1.02)個月;透析時間在1~5年,平均(3.11±0.12)年。研究組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齡最小29歲,年齡最大68歲,平均(56.38±1.22)歲,皮膚瘙癢時間0.7~6.2個月,平均(3.21±1.01)個月,透析時間1~4.9年,平均(3.13±0.1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研究內(nèi)容符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操作規(guī)程并獲得批準;患者知情且愿意配合,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血液透析濾過治療,血液透析器的表面積為1.6 m2,透析器的血流量根據(jù)患者的情況設置在180~240 ml/min。研究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將濾過系數(shù)設定為 57 ml/(h·mm Hg),表面積設定為1.7 m2。兩組均采用碳酸鹽透析液,流速設定為 500 ml/min,每周透析治療 2~3 次,4~4.5 h/次,對其進行3個月的隨訪。
(1)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皮膚瘙癢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皮膚瘙癢程度進行評分,0~10分,0分表示沒有瘙癢,10分表示瘙癢程度最嚴重,分數(shù)越低表示瘙癢程度越輕。(2)對比治療前后血清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3)對比治療有效率。分為三個等級,治療后患者皮膚瘙癢程度減少85%,甲狀旁腺素下降到正常值為療效顯著;治療后患者皮膚瘙癢程度減少60%~84%,甲狀旁腺素明顯下降為病情改善;治療后患者皮膚瘙癢程度與甲狀旁腺素指標未緩解為治療無效;治療有效率=(療效顯著+病情改善)/總例數(shù)×100%。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皮膚瘙癢程度評分、血清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有效率等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皮膚瘙癢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皮膚瘙癢程度評分降低,且皮膚瘙癢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程度評分對比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程度評分對比 [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62) 6.42±0.88 3.66±0.55研究組(n=62) 6.41±0.91 2.12±0.41 t值 0.062 2 17.676 2 P 值 0.950 5 0.000 0
治療前,兩組血清甲狀旁腺素、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顯著改善,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對比 (±s)
組別 血清甲狀旁腺素(mmol/L) β2微球蛋白水平(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62) 605.21±94.22 512.44±90.63 59.42±12.87 44.72±9.61研究組(n=62) 605.18±94.13 433.53±84.68 59.37±12.78 34.21±8.67 t 值 0.001 7 5.009 4 0.021 7 6.393 8 P 值 0.998 6 0.000 0 0.982 7 0.000 0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尿毒癥患者多因長期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患者腎功能不全很容易引發(fā)腎功能下降,對機體有很大的損傷,不僅會造成水電解質(zhì)失衡、代謝性酸中毒,若不能及時地治療還會導致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疾病[6-8]。血清甲狀旁腺素是一種尿毒癥毒素,很多臟器功能的損傷都與其有關(guān)。而體外的甲狀腺激素對肝臟脂酶活性能起到抑制的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脂蛋白酶的活性造成尿毒癥脂代謝發(fā)生異常[9-11]。臨床治療尿毒癥多采用血液透析方式,常用的透析方式包括血液透析濾過與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規(guī)血液透析濾過治療能夠?qū)⑿》肿游镔|(zhì)清除掉,并采用對流清除中分子物質(zhì),具有超濾和擴散的作用,但是常規(guī)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對血清甲狀旁腺素與β2微球蛋白水平改善作用一般。而高通量血液透析是采用高流量排除血液中的雜質(zhì),是近些年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高效血液透析技術(shù),血液凈化效果較高,清除率較高,可將大分子量的溶質(zhì)透析出來[12]。本次研究將124例尿毒癥患者分兩組采取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結(jié)果顯示,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皮膚瘙癢癥狀明顯緩解,血清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顯著改善,總體治療有效率更高,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的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尿毒癥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改善其血清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還能緩解其皮膚瘙癢的癥狀,改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