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玉 左琍娜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xù)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好發(fā)于兒童及老年人群中,患者常為一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fā)性骨折[1]。而對于復雜性骨折患者常伴有神經、血管、肌腱與關節(jié)損傷,患者以疼痛及肢體功能異常為主,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與健康。手術治療是復雜骨折患者中常用的干預方法,借助手術能促進骨折愈合,利于患者恢復[2]。但是,由于骨折的發(fā)生相對突然,患者短時間難以適應新的角色,導致患者應激反應強烈,睡眠質量較差。改良臨床護理路徑屬于是一種新型的干預模式,能結合患者疾病特點、疾病類型等,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3]。同時,護理過程中能根據患者文化背景等進行改進,以期利用最適當的介入順序、時間順序進行護理管理。但是,改良臨床護理路徑對復雜骨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研究較少[4]。因此,本研究以復雜骨折患者為對象,探討改良臨床護理路徑在復雜骨折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0月復雜骨折患者78例為對象,納入標準:(1)入組患者均符合復雜骨折診斷標準[5];(2)均擬行手術治療,且患者均可耐受;(3)具有完整的基線資料與隨訪資料。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骨科疾病、器質性疾病或認知功能異常;(2)嚴重肝腎功能異?;螂y以控制的感染性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齡18~72歲,平均(53.98±6.73)歲;病程1~4個月,平均(2.12±0.41)個月;骨折類型:四肢骨折11例,肱骨髁間復雜骨折9例,橈骨頭復雜骨折13例,股骨遠端復雜骨折6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空墜落13例,跌倒9例。觀察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齡21~76歲,平均(54.73±6.83)歲;病程1~5個月,平均(2.17±0.43)個月;骨折類型:四肢骨折9例,肱骨髁間復雜骨折10例,橈骨頭復雜骨折15例,股骨遠端復雜骨折5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空墜落14例,跌倒9例,其他2例。本研究均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積極向患者/家屬講解復雜骨折相關知識,包括:骨折產生原因、骨折的危害性、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等,提高護理配合度;常規(guī)加強患者飲食、功能鍛煉干預,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改良臨床護理路徑。(1)成立改良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根據科室情況由護士長牽頭,成立改良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并通過自愿方式招募組員,加強組員復雜骨折相關知識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護士專業(yè)技能;培訓完畢后對護士進行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參與護理。(2)術前護理。術前完善有關檢查,充分評估患者身體狀態(tài),制定詳細的護理方案;護理方案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文化背景及家庭狀況,于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與患者進行溝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3)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盡可能穩(wěn)定患者情緒;協助醫(yī)生完成患者體位的擺放,建立靜脈通道,幫助患者控制血壓;手術過程中快速、準確地完成器械的傳遞;加強患者圍術期保溫干預,根據患者舒適選擇合適的體位,提高患者圍術期舒適。(4)術后護理。術后指導患者去枕平臥,預防誤吸,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多飲水,避免腎功能受損;術后2~3 d根據患者恢復指導患者康復鍛煉;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性格特點、配合度等進行多方面綜合考量,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護理優(yōu)勢;根據患者術后恢復制定詳細的康復鍛煉方案,護理3個月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
(1)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對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持續(xù)性、睡眠潛伏期、睡眠紊亂、習慣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亂及使用睡眠藥物7個維度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每項均采用0~3分評分法評估,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6]。(2)自我管理水平。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調查問卷從癥狀管理(20分)、日常生活管理(50分)、情緒管理(40分)、信息管理(10分)及社會管理(20分)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7]。(3)并發(fā)癥及依從性。記錄兩組護理期間壓瘡、肺部感染、關節(jié)僵硬發(fā)生率;兩組護理3個月后采用醫(yī)院通用依從性調查問卷從治療方法、定期復查、康復鍛煉依從性進行評估,每項總分100分,≥90分為依從[8]。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睡眠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PSQI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分,(±s)]
表1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分,(±s)]
*與對照組護理3個月后比較,P<0.05;#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主觀睡眠質量 睡眠持續(xù)性 睡眠潛伏期 習慣性睡眠效率 白天功能紊亂 使用睡眠藥物 睡眠紊亂觀察組(n=39) 護理前 2.12±0.59 1.86±0.43 1.53±0.29 1.48±0.31 1.95±0.15 1.56±0.18 1.61±0.17護理 3 個月后 0.78±0.12*# 0.89±0.16*# 0.75±0.11*# 0.64±0.09*# 0.91±0.13*# 0.32±0.06*# 0.49±0.08*#對照組(n=39) 護理前 2.13±0.60 1.87±0.45 1.52±0.28 1.51±0.33 1.96±0.17 1.57±0.19 1.60±0.16護理3個月后 1.21±0.32# 1.41±0.32# 1.15±0.21# 1.26±0.22# 1.42±0.25# 1.21±0.13# 1.16±0.12#
護理前兩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3個月后自我管理水平均低于護理前(P<0.05);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緒管理、信息管理及社會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 [分,(±s)]
表2 兩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 [分,(±s)]
*與對照組護理3個月后比較,P<0.05;#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
兩組護理3個月后壓瘡、肺部感染、關節(jié)僵硬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治療方法、定期復查、康復鍛煉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及依從性比較 例(%)
近年來,改良臨床護理路徑在復雜骨折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9]。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PSQI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改良臨床護理路徑有助于提高復雜骨折患者睡眠治療,利于患者恢復。改良臨床護理路徑能針對復雜骨折的特點,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定,制定詳細的護理干預方法,有助于鞏固手術效果,促進患者骨折部位恢復。既往研究表明:改良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能根據患者的生理、病理需求,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最佳治療[10]。同時,患者治療過程中能針對護理計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及時的反饋與調整,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緒管理、信息管理及社會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改良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能充分發(fā)揮患者主觀能動性,能獲得良好的預后。改良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能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宣教,講解有關護理內容與實施方法,能細化圍術期的護理,善于根據患者恢復制定詳細的康復鍛煉方案,讓患者積極主動完成制定的護理方案,能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12]。本研究中,兩組護理3個月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治療方法、定期復查、康復鍛煉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改良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復雜骨折患者中安全性較高,能提高患者依從性。
綜上所述,改良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復雜骨折手術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未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助于提高護理依從性,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