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濤
腦梗死是神經科常見疾病,主要由于腦部血管功能障礙引發(fā)的局部血流異常,導致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性壞死等病癥,可造成神經功能嚴重損傷[1]。溶栓、介入治療等是治療腦梗死患者的常用方法,可改善患者病情,減少腦死亡面積,降低患者病死率,但部分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易發(fā)生偏癱、語言障礙、癡呆等后遺癥,仍需要堅持藥物治療[2-3]。目前,臨床上常應用丁苯酞軟膠囊改善腦梗死患者恢復期腦血流,可改善缺血區(qū)血流灌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但作用強度較弱,整體治療效果欠佳。而血塞通膠囊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缺血區(qū)血流灌注,同時還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腦梗死再次發(fā)生[4]?;诖?,本研究著重探討血塞通膠囊聯(lián)合丁苯酞軟膠囊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腦血流及預后的影響,旨在為此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具體如下。
選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治療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100例,納入標準:(1)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相關診斷標準確診[5];(2)患者腦梗死發(fā)病后2周~6個月,伴有偏癱、癡呆及語言障礙等癥狀;(3)對試驗藥物無過敏反應。排除標準:(1)合并外傷或進行性出血性疾?。唬?)患者對芹菜過敏;(3)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法,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48~73歲,平均(60.54±4.18)歲;病程1~3個月,平均(2.03±0.32)個月;發(fā)病部位:腦干19例,小腦16例,腦葉7例,基底節(jié)區(qū)8例。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9~73歲,平均(61.08±4.03)歲;病程1~4個月,平均(2.52±0.51)個月;發(fā)病部位:腦干18例,小腦15例,腦葉8例,基底節(jié)區(qū)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呒捌浼覍倬栽负炇鹬橥鈺?。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腦細胞治療,抗凝治療采用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71021,規(guī)格:100 mg/片)口服,100 mg/次,1次/d;并采用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0.1 g/粒)治療,餐前口服,0.2 g/次,3次/d,持續(xù)治療1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血塞通膠囊(云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3020833,規(guī)格:0.1 g/粒)口服,0.1 g/次,3次/d,持續(xù)治療1個月。
(1)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治療前、治療1個月時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包括意識障礙、視野、上肢運動等,共42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6]。(2)血流動力學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結束時采用北京乾元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型號為ALC-BFS的超聲多普勒血流儀檢測兩組患者動脈阻力指數(shù)(resistance index,RI)、脈動指數(shù)(pulsatility index,PI)、平均血流速度(Vm)。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個月時,兩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1個月 t值 P值觀察組(n=50) 27.03±3.42 14.16±2.07 22.765 <0.001對照組(n=50) 26.87±3.26 21.37±2.68 9.215 <0.001 t值 0.220 13.798 P值 0.827 <0.001
治療前,兩組RI、PI、V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時,兩組RI、PI水平均低于治療前,Vm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RI、PI水平低于對照組,Vm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RI PI Vm(m/s)治療前 觀察組(n=50) 0.81±0.23 1.27±0.28 24.07±2.49對照組(n=50) 0.82±0.21 1.25±0.26 24.12±2.53 t值 0.227 0.370 0.100 P值 0.821 0.712 0.921治療1個月 觀察組(n=50) 0.61±0.18* 0.87±0.22* 32.48±3.06*對照組(n=50) 0.73±0.20* 1.04±0.25* 27.15±2.64*t值 3.154 3.610 9.326 P值 0.002 0.001 <0.001
腦梗死作為臨床常見的血管疾病,其發(fā)病機制較復雜,主要由于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引起硬化斑塊及大動脈血栓栓子脫落而導致腦血管阻塞,造成腦組織供血嚴重不足,繼而引發(fā)患者腦神經功能損傷[7]。而腦梗死恢復期是腦梗死患者病情相對平穩(wěn)的階段,在此期間內,梗死灶瘢痕增生已形成,患者神經功能癥狀及體征逐漸平穩(wěn),但部分患者仍易出現(xiàn)偏癱、感覺障礙、語言障礙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相關研究表示,腦梗死患者由于腦水腫區(qū)域及缺血區(qū)域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仍有少量神經元保持一定活性[8]。因此,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腦血管功能,增加腦組織血流灌注,對恢復患者腦神經功能、降低腦組織損傷范圍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時,兩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血塞通膠囊聯(lián)合丁苯酞軟膠囊可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分析原因在于,丁苯酞軟膠囊是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能夠改善腦能量代謝及缺血腦組織的微循環(huán)和血流量,有效抑制腦神經細胞凋亡,改善腦神經功能[9]。不僅如此,丁苯酞軟膠囊可增加腦組織缺血區(qū)域的毛細血管數(shù)量,從而減輕腦水腫,縮小腦梗死面積,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而血塞通膠囊能夠拮抗內毒素,抑制炎癥反應發(fā)生,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氧自由基水平,同時可營養(yǎng)腦細胞,促進損傷的腦組織細胞修復、再生,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10]。因此,血塞通聯(lián)合丁苯酞軟膠囊治療可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1個月時,RI、PI水平均低于治療前,Vm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RI、PI水平低于對照組,Vm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塞通膠囊聯(lián)合丁苯酞軟膠囊可提升梗死恢復期患者腦血流速度。分析原因在于,丁苯酞軟膠囊可阻斷腦梗死中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可改善缺血腦組織的微循環(huán)及血流量。此外,丁苯酞軟膠囊還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平滑肌收縮,促進血液流動,提升腦組織血液供應。血塞通屬于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三七,能夠有效擴張外周血管及冠狀動脈,增加腦組織供血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11]。同時,血塞通膠囊還能夠抑制血小板的釋放、聚集,促進纖維酶原激活物水平增加,提高纖溶酶活性,減輕血液黏度,降低血流阻力,提高腦血流[12]。與丁苯酞軟膠囊聯(lián)合使用,可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增加腦血流。
綜上所述,血塞通膠囊聯(lián)合丁苯酞軟膠囊可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增加腦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