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
多重耐藥(MDR)革蘭陰性菌感染治療是一個臨床難題。由于近年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SBL)細菌對多種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耐藥、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大量或過度使用,導致目前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出現(xiàn)并流行,CRE引起的感染與住院時間延長、治療失敗和高死亡率相關(guān)。CRE在中國的主要耐藥機制為產(chǎn)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carbapenemase,KPC)、產(chǎn)新德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NDM)和產(chǎn)OXA-48碳青霉烯酶,其中成人主要以產(chǎn)KPC為主[1]。
2019年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在國內(nèi)上市,除復雜腹腔感染、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包括呼吸機相關(guān)肺炎(VAP)]適應(yīng)證獲批外,也被批準用于治療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敏感、治療方案選擇有限的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其中包括CRE。上市前Ⅲ期研究中對照組治療藥物為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因而研究基本排除CRE感染病例,目前為止,尚無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CRE感染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理論上對由產(chǎn)KPC和產(chǎn)OXA-48碳青霉烯酶腸桿菌引起的感染有效,體外實驗證實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對產(chǎn)KPC菌株和產(chǎn)OXA-48菌株具抗菌活性,有必要關(guān)注該藥在治療方案選擇有限的CRE感染中的療效[2-3]。
4宗回顧性隊列研究報告了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在治療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的效果[4-7]。2016年,Shields等[5]首次報告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CRE感染研究,納入37例患者,其中84%為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78%菌 株 攜 帶blaKPC基因,沒有編碼NDM、VIM、IMP或OXA-48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疾病分布為肺炎12例(50%呼吸機相關(guān)肺炎,50%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血流感染10例、腹腔感染4例、皮膚和軟組織感染4例、腎盂腎炎4例(50%繼發(fā)血流感染)及其他3例,APACHEⅡ評分中位數(shù)為34,序貫器官功能衰竭(SOFA)評分為5[5]。研究報告臨床有效率為59%,治療失敗與腎臟替代治療(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及高SOFA評分有關(guān),30 d病死率為24%,與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上市之前報告的22%~72%的病死率相比處于較低水平,首次提出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是治療CRE感染有限治療方案的一個重要補充,但其中8%患者在治療10 d后產(chǎn)生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耐藥,需要臨床警惕[5]。隨后,Krapp等[6]發(fā)表了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CRE感染的病例報告,其中肺炎2例、腹腔感染2例、傷口感染1例和腎周膿腫1例,致病菌為CR-KP,攜帶blaKPC-3基因,同時產(chǎn)ESBL。臨床有效率達到83%,30 d病死率為33%,也處于較低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報道中2例肺炎患者停藥3周后復發(fā)和死亡,再次提出需要關(guān)注RRT時劑量調(diào)整[6]。2017年,Temkin等[4]報告了一項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共38例患者,致病菌為CRE或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23株產(chǎn)KPC和13株產(chǎn)OXA-48碳青霉烯酶;患者包括腹腔感染15例、肺炎7例、原發(fā)性或?qū)Ч芟嚓P(guān)性血流感染7例等,26例患者合并血流感染(68%)。該研究中病例為威脅生命、難治性感染,95%在開始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前接受了3~4種其他抗生素治療13 d無效的感染。使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為基礎(chǔ)方案平均治療16 d,取得較高臨床有效率(68%)和細菌清除率(63%),病死率為26%,處于較低水平,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是治療嚴重CRE感染的重要挽救性治療方案之一。2019年,Jorgensen等[7]發(fā)表了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MDR革蘭陰性感染的多中心、回顧性、觀察性隊列研究,這是目前最大的隊列研究,納入203例患者,為CRE感染和耐碳青霉烯類假單胞菌屬感染,其中117例為CRE感染,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63.4%)、大腸埃希菌(14.5%)和其他腸桿菌屬(12.8%)細菌,感染部位分別為呼吸道(37.4%)、泌尿系統(tǒng)(19.7%)、腹腔(18.7%)、皮膚和軟組織(8.9%)以及骨關(guān)節(jié)(10.8%),血培養(yǎng)陽性率為10.8%。該研究用藥時機明顯提前,平均感染后93 h,其中21.4%在感染后48 h內(nèi)用藥,平均治療13 d,臨床有效率70.9%,30 d病死率16%,首次提出感染48 h內(nèi)使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可改善預后,也發(fā)現(xiàn)血流感染和肺炎是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7]。上述4個非對照隊列研究30 d病死率在16%~26%,均處于較低水平,與既往文獻報道相比有優(yōu)勢,血流感染、肺炎和RRT可能影響治療效果[2]。
4項研究比較了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方案與既往非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對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的療效。Shields等[8]2017年報道了一宗回顧性研究,比較了CR-KP菌血癥患者接受含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方案與其他方案:碳青霉烯類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碳青霉烯類聯(lián)合黏菌素或其他包括氨基糖苷類或黏菌素單藥療法的預后。109例CR-KP菌血癥患者被納入研究,97%分離株攜帶編碼KPC-2或KPC-3亞型碳青霉烯酶的blaKPC基因,納入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組13例,主要有泌尿道感染(5例)、導管相關(guān)性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3例)和腹腔感染(2例)[8]。臨床有效率85%,明顯高于其他治療方案的有效率(37%~48%),30 d病死率8%,低于其他組(30%~32%),這是首個對照研究,證實含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方案要優(yōu)于既往的其他聯(lián)合方案[8]。2018年,van Duin等[9]前瞻性納入137例CRE感染患者(7例重癥感染),根據(jù)初始抗生素選擇分為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組與多黏菌素對照組。97%致病菌為CR-KP,3%其他腸桿菌屬細菌,在54株CR-KP菌株中,blaKPC-2和blaKPC-3的陽性率分別為52%和44%,未檢測到blaNDM、blaVIM、blaIMP或blaOXA-48,近半數(shù)(46%)患者為血流感染,其他感染源為呼吸道感染(22%)和尿路感染(14%)[9]。這是首個比較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和多黏菌素的研究,30 d病死率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組(8%)低于多黏菌素組(33%),初始選擇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要比多黏菌素預后改善62%,對于非重癥的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選擇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要優(yōu)于多黏菌素[9]。Tumbarello等[10]也評價了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產(chǎn)KPC的肺炎克雷伯菌(KPCproducingK. pneumonia,KPC-KP)感染的療效,138例患者(33例為重癥患者)75.4%為血流感染,將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挽救治療患者與使用其他挽救治療方案(不包括頭孢他啶-阿維巴坦) KPC-KP感染匹配隊列中的患者進行比較。在這個多中心研究中,以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為基礎(chǔ)的挽救治療方案30 d病死率為36.5%,低于其他挽救治療方案(55.8%),多因素分析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是唯一改善預后因素,首次證實含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的挽救治療方案優(yōu)于其他方案[10]。Tsolaki等[11]在兩個ICU進行了一項回顧性、觀察性隊列研究,研究對象均為重癥且機械通氣的CRE感染患者,75%患者則合并休克,患者分為兩組:接受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組和接受其他適當抗生素治療組,血流感染在兩組中最常見,其次是VAP、泌尿系統(tǒng)和腹腔感染,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組均攜帶編碼blaKPC基因,對照組為87.1%??紤]到危重癥患者液體復蘇、毛細血管滲漏、低蛋白血癥及腎功能改變和RRT治療對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藥動學(PK)和藥效學(PD)影響,大部分患者給予標準劑量,其中包括RRT時不調(diào)整劑量,證實危重癥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方案可以迅速降低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SOFA評分、提高細菌清除率(80%對53%)和改善預后(28 d病死率:14.6%對38.9%)[11]。
雖然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的研究結(jié)果不盡一致,也無隨機對照研究結(jié)果,但上述基于真實世界的研究證實了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方案是目前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的一個重要治療選擇。產(chǎn)KPC腸桿菌導致的普通感染或重癥感染,以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為基礎(chǔ)的早期治療或挽救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細菌清除率及改善預后[4-11]。
產(chǎn)OXA-48碳青霉烯酶的CRE在某些醫(yī)療機構(gòu)內(nèi)可引起暴發(fā)流行,但占CRE總體比例偏低,在我國成年人CRE中占0.5%,迄今,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產(chǎn)OXA-48腸桿菌感染研究較少[1]。Sousa等[12]于2018年發(fā)表了由產(chǎn)OXA-48腸桿菌引起醫(yī)院感染隊列研究,報道57例患者[腹腔感染(26%)、呼吸道感染(26%)和尿路感染(25%)],50%患者合并血流感染。81%患者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單藥治療,臨床有效率77%,細菌清除率65%,30 d病死率14%,復發(fā)率為10%,未觀察到繼發(fā)耐藥。2019年,De la Calle等[13]也發(fā)表了類似的回顧性隊列研究,33%合并血流感染,臨床有效率62.5%,復發(fā)率為35%??傊?,在治療產(chǎn)OXA-48腸桿菌時,臨床有效率為62%~77%,治療后30 d病死率8.3%~14%,對于產(chǎn)OXA-48的腸桿菌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優(yōu)于既往聯(lián)合治療方案[2]。
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上市之前,包含至少兩種有效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被認為可以降低CRE感染患者病死率,尤其是高死亡風險患者[14-15]。8個國家115所醫(yī)院臨床調(diào)查顯示99.1%醫(yī)師選擇聯(lián)合治療方案治療血流感染、肺炎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RE感染,但實際上,并無隨機對照研究支持聯(lián)合治療方案[16]。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治療常為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聯(lián)合方案(30%~79%患者),同時使用氨基糖苷類(吸入或靜脈注射慶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或替加環(huán)素,在某些情況下,也使用磷霉素、甲氧芐啶-磺胺甲唑或碳青霉烯類抗生素[4,6-7,9-11]。國內(nèi)個案病例系列報道,對于移植腎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需要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聯(lián)合美羅培南治療,相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標準劑量(3.75 g/d)增加劑量(7.5 g/d)可以提高療效[17]。但Jorgensen等[7]研究表明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聯(lián)合治療方案相比于單藥方案并不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即使高危人群,如原發(fā)性血流感染、肺炎或ICU獲得性感染,也未獲益,反而增加了部分患者腎毒性。與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相反,產(chǎn)OXA-48腸桿菌感染的治療中,大多數(shù)為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單藥治療,一些研究中87%患者為單藥方案,單藥治療與聯(lián)合治療在有效率和死亡率方面沒有差異,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單藥治療在多變量分析中不是死亡危險因素[12-13]。以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為基礎(chǔ)治療CRE時,21%~87%患者為單藥治療,以重癥CRE感染患者為對象的研究中有22%選擇單藥治療,聯(lián)合治療并不優(yōu)于單藥治療,最終選擇單藥或聯(lián)合需要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確定[11,13,18]。
2016年,Shields等[5]首先描述了產(chǎn)KPC腸桿菌不能被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清除,耐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菌株出現(xiàn),清除微生物治療失敗中30%(3/10)患者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10~19 d出現(xiàn)耐藥。其他研究中也觀察到了這一現(xiàn)象,在TANGO Ⅱ研究中,4例患者接受了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2例患者出現(xiàn)耐藥,MIC增加≥4倍,l例患者MIC增加256倍(0.5 mg/L升 至>128 mg/L)[19],Tumbarello等[10]觀察到138例患者中有3例 (2.2%)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對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耐藥。CRE感染患者治療期間耐藥性的出現(xiàn)與RRT有關(guān),可能與RRT期間劑量不足有關(guān)。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期間誘發(fā)耐藥已有10余宗病例報告,整體概率偏低[20-21]。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治療產(chǎn)OXA-48腸桿菌感染觀察性研究目前僅2個,總病例數(shù)80例,治療過程雖有10%~35%的復發(fā)率,但無繼發(fā)耐藥報告[12-13,22]。在中國,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上市之前,3.7% CR-KP對其耐藥,其中高水平耐藥是由于產(chǎn)金屬β內(nèi)酰胺酶和blaKPC-2點突變(D179Y),其中突變僅在872株CR-KP發(fā)現(xiàn)1株,KPC過度表達是低水平耐藥的原因,目前國內(nèi)尚無繼發(fā)耐藥的報道[1]。
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為時間依賴性抗生素,其抗菌活性決定于游離藥物濃度超過MIC的給藥間隔時間百分比(%fT>MIC),%fT>MIC必須超過2次給藥間隔時間的50%,給藥間隔期間均超過4~5倍MIC(100%f T>4~5×MIC)抗菌活性最強[23],阿維巴坦與治療成功相關(guān)的PK參數(shù)為fT>Ct,其中Ct是阿維巴坦充分抑制β內(nèi)酰胺酶的最低濃度1 mg/L。通過蒙特卡洛模擬分析,以經(jīng)典頭孢他啶-阿維巴坦(50%f T>MIC)和阿維巴坦(50%f T>Ct,Ct=1 mg/L)為聯(lián)合PD目標,頭孢他啶-阿維巴坦 對病原體MIC為8 mg/L時,2 g-0.5g 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靜脈滴注(1次/8 h,滴注2 h)方案達標概率(PTA)將達到>98%以上,而16、32 mg/L的MIC時,PTA分別降至51%、1%[24-25]。結(jié)合Ⅲ期臨床試驗PK數(shù)據(jù),同樣為上述聯(lián)合PD目標,在>65歲的患者中觀察到中度增加的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暴露,在腎清除增加和病態(tài)肥胖患者中暴露中度減少,但PTA仍超過95%,因而老年人、肥胖或嚴重感染不需要劑量調(diào)整,只有腎衰竭患者需要劑量調(diào)整[24-25]。需要臨床注意的是VAP、復雜腹腔感染和腎清除增加或腎衰竭患者達到PK目標的可能性差異較大,Ⅲ期復雜腹腔感染研究中,腎功能不全是治療失敗相關(guān)的因素,特定患者需要優(yōu)化劑量調(diào)整[26]。肺炎和RRT是治療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微生物清除失敗和繼發(fā)耐藥的獨立危險因素,治療失敗和繼發(fā)耐藥可能與劑量不充分有關(guān),治療藥物濃度監(jiān)測可能明確上述猜測,迫切需要相關(guān)研究[20,27]。由于其基本自腎臟排出,腎功能與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的血濃度和療效直接相關(guān),中度至重度腎損傷患者需要調(diào)整劑量[28]。在RRT時,研究有限,目前給藥方案(每8 h給予1.25 g)下RRT是治療失敗和產(chǎn)生耐藥的危險因素,RRT時常規(guī)劑量(每8 h給予2.5 g)取得臨床治療成功、細菌清除個案已有多個報道[20,25,29]。
危重(PK明顯變化,如清除率增加)、VAP、嚴重腹腔感染、腎衰竭或RRT以及高MIC的微生物感染患者,根據(jù)PK/PD優(yōu)化給藥方案對于避免臨床失敗和耐藥性的出現(xiàn)至關(guān)重要[30-31]。優(yōu)化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主要策略在于延長輸注時間,最大化%f T>MIC(50%f T>MIC是普通感染最低要求),盡可能長時間保持血清谷濃度高于MIC,同時超過防突變濃度以最小化耐藥產(chǎn)生[23,30]。ICU患者,更高的PD目標(100%f T>MIC或100%f T>4~8×MIC)與最大化細菌學清除和更高臨床治愈率相關(guān),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延長輸注(超過4 h)可以進一步提高PD目標,已有成功的臨床報道[32]。
總之,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是治療CRE有希望的選擇。目前的證據(jù)支持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是治療產(chǎn)OXA-48腸桿菌引起感染的一線藥物。產(chǎn)KPC腸桿菌感染在我國常見,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為基礎(chǔ)的方案可以降低病死率,臨床根據(jù)病情輕重選擇聯(lián)合或單藥治療,對于其他方案無效的感染,挽救性治療也可降低病死率。由產(chǎn)金屬β內(nèi)酰胺酶腸桿菌引起的感染的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不具有體外活性,臨床已有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與氨曲南聯(lián)合治療成功報道[33-34]。通過延長輸注時間優(yōu)化PK/PD可能是預防治療失敗和繼發(fā)耐藥的關(guān)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