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兢兢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 漳州 363000)
在如今的知識學習中,許多學生表現(xiàn)出知識點混淆、概念理解能力差等問題。加之,面對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學生們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他們的錯題率開始上升。為解決學生們頻繁出錯這個問題,要有效利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錯誤資源,從惡性循環(huán)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生自卑等不良學習情緒,鞏固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下面,將針對如何利用錯誤資源進行詳細闡述。
在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考試試卷中,學生們經常錯誤百出。針對這種情況,指導學生用心收集典型性錯誤資源。但在錯誤資源的具體收集中,除了要教會他們收錄具有典型性的錯誤資源以外,還要注意對具有代表性錯誤資源的整理,并重點整理重復錯誤的題型,以彌補薄弱之處,及時糾正學習中的偏差。另外,要給予學生足夠時間收集錯題,指導他們專心整理,以方便用于知識體系的完善。如在《四則運算》一課教學時,為加深學生對“按運算順序計算”的感受??梢龑W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典型錯題,對典型錯題展開深度剖析,以鞏固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當學生收集完典型錯題以后,引入87-87÷87具體錯題展開分析活動。活動中,直觀展示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87-87÷87=0÷87=0,結合錯題,詳細說明混合運算中要“先乘除,再加減。”
平時學習中,學生們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不盡相同,主要體現(xiàn)在概念不清、邏輯混亂、計算錯誤等幾個方面。課上,要利用好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對常見錯因進行分析,引起他們的重視,避免他們同類錯誤的重復出現(xiàn)。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主體地位,鼓勵他們自行診斷錯誤原因。例如: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理,牢牢掌握其計算法則。課上,可先以“24×12”為例帶領學生梳理連加法、連乘法、拆數(shù)法、豎式法等算法,再耐心講解筆算關鍵點。待學生初步理解了算理以后,精心設計一個“學以致用”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38×43,57×94,89×76并與同桌組成一個小組,用“□”號圈出錯題,請錯題學生展示說明典型錯因——進位錯誤。錯因展示過程中將引起學生對進位錯誤、算理錯誤、書寫錯誤等錯因的認識,由此提高計算水平及學生對自我水平的認知。
對錯解進行更正,目的在于喚醒學生對錯誤的回顧,進一步深入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提煉、更正錯誤,避免他們表現(xiàn)出“敷衍了事”的學習態(tài)度,于研錯糾錯中高效預防錯誤的再次出現(xiàn),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更正錯解時,可以用列表方式直觀羅列出題目中關鍵信息,在學生有了清晰思路基礎上要求他們訂正錯解。此時,還可以先引導學生分析錯解,再在準確把握解題關鍵基礎上進行更正。舉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在《簡易方程》一課教學時,當學生掌握了新課知識以后,設計3.5+25x=13.5這樣一道練習題,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簡易方程運算。期間,巡視學生完成情況。接著,向學生直觀展示部分人出現(xiàn)的典型錯解:6x=13.5,x=2.25。請另一位學生分析并更正錯解。通過對比、及時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導致錯誤的原因,糾錯成效。
綜上可知,面對機械模仿訓練形式,學生們注意力難以集中。為解決這個問題,要結合學生們的認知特點,有效利用錯誤資源,帶領學生收集典型錯題,精準分析每一個錯誤的原因,再更正錯題,安排一些變式訓練。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錯誤資源進行整理與總結,學生們將慢慢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順利完成知識的查缺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