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丹丹
(淮南市教師進修學校 安徽 淮南 232000)
準確理解字詞的意思是學習古詩文的基礎,經由文字進入文本的內里,才能借助“客觀”的文字形成“主觀”的體驗,在古詩文中習得優(yōu)秀的語言文字,理解與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課文注釋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材已成經典,其注釋也幾乎成為不刊之論??v然集眾人之力也難以盡善盡美,教材古詩文注釋存在一些瑕疵,學生理解古詩文則會有困惑之感。本文指出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古詩文注釋存在的三類問題,提出商榷建議,希望引起對語文教材古詩文注釋的關注及討論。
教材中概括化的注釋雖然不算有誤,但應該追求釋義準確,古詩文教學需要嚴謹和求真。
例如,《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課文注:卻,再?!皡s”的詞性比較復雜。作動詞有若干意義,如“卻扇”有“去除”義,“已卻秦存趙”有“退”義;作連詞表示轉折,相當于“但”、“可是”;作助詞,如“忘卻”、“冷卻”,用于動詞后,相當于“去、掉”;作副詞,如“卻看妻子愁何在”(卻:再),與此處詩句“卻話巴山夜雨時”用法一致??此坪唵蔚摹皡s”字,詞性不同則意義不同,因此注釋中指明詞性是有必要的。
2.1 《陋室銘》。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課本“素琴”注釋為“不加裝飾的琴”,這一說法歷來有頗多爭議。一種說法認為“素琴”為無弦琴,另一種說法認為“素琴”是不加彩漆的琴。著名古琴專家鄭珉中指出“素琴與彩琴相對立而存在于一定的歷史階段”,認為素琴是無弦琴的觀點不成立?!啊抖Y記·注》:‘素琴,無漆飾也。’”[1]素琴應是“沒有經過華繪雕琢、布藻垂文的琴”。
2.2 《孟子》兩章。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1 《木蘭詩》。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課本對此未作解釋,此處運用了互文修辭手法。古文云:“參互成文,含而見文?!焙x是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了解互文修辭手法的形式和作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文。
3.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課本未對“翻”做專門解釋,通過翻閱字典,搜索例證,認為把“翻”解釋為“反倒”,是有依據(jù)說得通的?!豆艥h語常用字字典》:“翻,副詞,反而。李白《猛虎行》:“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薄豆糯鷿h語詞典》:翻,副詞,反而、反倒?!逗鬂h書·袁紹傳》:“盡忠為國,翻成重愆?!?/p>
結合課文注釋的典故,將此詩翻譯成“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鄉(xiāng)反倒像是故事中的爛柯人,恍如隔世,人事全非。”如此就容易理解了。
3.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關于“輔”的意義,主要有三種看法:一是“輔助”義,二是“以……為輔”義,三是“輔”為“俯”的假借字,表示“俯臨”。根據(jù)前兩者的解釋,此句可譯為“三秦護持著長安”或“長安以三秦為輔”?!俺顷I”對應“風煙”,“三秦”對應“五津”?!啊o’與‘望’相對,形成對文。訓詁學中‘所謂對文,就是指處在結構相似的上下兩個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詞。這樣的字和詞往往是同義或反義的?!鶕?jù)對文的這一特點,可以利用它來求得某一詞的確切解釋。據(jù)此可以推知‘輔’當與‘望’義近,帶有‘看’的意義?!盵3]這就與第三種解釋不謀而合。
古籍記載提供了進一步的依據(jù),《四庫全書·文苑英華》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下注“(王勃)集作俯西”;清人蔣清翊在《王子安集注》中注解“楊本作俯”(楊指的是楊炯編纂作序的《王勃集》。
綜上所述是對人教版初中古詩文存在疑義和可以改進的注釋的列舉,以及提出可供商榷的建議,用以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專家學者們對于教材注釋嚴謹性和準確性的重視。古詩文為教師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學習古詩文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更應充分發(fā)掘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通過教與學彰顯古詩文的文化性與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