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東杰
我的祖籍位于鹽城市濱??h樊集倪灘村仇莊。聽父親講,曾經的倪灘村與灘涂相依,與大海相連,土地松軟潮濕、高鹽,種不出一粒糧食。在那個缺乏農業(yè)機械的年代,老一輩們用“愚公精神”努力改良著鹽堿地。如今的倪灘村已是滿眼良田,每逢秋收,遍地稻谷香。
在農田旁,一棟棟年代久遠的老屋依然矗立著,與周圍各式各樣的磚瓦新房和小洋樓形成鮮明對比。每當我?guī)е⒆觽兓丶?,我的祖父仇老太爺便帶著孫輩們去村里轉轉,時常指著那些房子說:“這是我們工程隊一磚一瓦搭起來的!”
說起當年的工程隊,老太爺功不可沒。
太爺曾在公社舉辦的爐灶節(jié)能比武競賽中獲得過一等獎,也成功解決過鄰村建筑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如今,太爺家老屋的墻壁上,依然掛滿了各種自制工具,大部分還能正常使用。新中國成立后,全村人積極投入社會主義農村建設,作為當年村里最有名的瓦匠和木匠,老太爺被選為工程隊隊長,參與村里絕大部分房屋的建造。
“那時候條件差,很多工具只能自己動手想辦法制作?!蹦暧饩攀睦咸珷斦f,“現(xiàn)在科學發(fā)達了,高級工具很多,挖機、吊車、電鉆,連水平線都用電動的,我年紀大了,我這套手藝也過時了。”看著老太爺閑不住的身影,我想說,農具可能過時,但有一點永遠不過時,那就是您的工匠精神。
我的家鄉(xiāng)鹽城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qū),在這里,革命精神薪火相傳。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內涵,不僅僅是當?shù)攸h委政府的歷史使命,也是令每一個鹽阜家庭倍感自豪的“必修課”。
妻子翟琳磊的爺爺?shù)岳咸珷?,是當?shù)赜忻睦细锩?。上個世紀戰(zhàn)火紛飛年代,翟老太爺毅然投身革命,報名參加了游擊隊,任鹽城岡南地區(qū)(今鹽城大岡鎮(zhèn)、便倉鎮(zhèn)一帶)游擊隊長,帶著一幫子人堅持敵后斗爭,行走于鄉(xiāng)間小路,穿梭于蘆葦蕩間。
新中國成立后,他又主動申請回到便倉鎮(zhèn),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鄉(xiāng)鎮(zhèn)建設。他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兢兢業(yè)業(yè),克己奉公,時常走進農戶,深入田間,做起群眾工作。離休后直至八十多歲高齡,還堅持步行參加黨員會議,堅持按時交納黨費,積極參加黨組織的各項活動。用當?shù)厝罕姷脑捳f:“總能見到翟老弓著腰、手拎小板凳的身影。”
我父親兄弟四人先后參軍,分別當了炮兵、坦克兵和步兵,他們立志尚武,保家衛(wèi)國,獻身國防,無怨無悔,為后輩們樹立了榜樣。父親于1996年從部隊轉業(yè)后,分配在鹽城市公安局紀委;十多年后,我和妻子也先后進入公安、紀委工作。
祖輩的工匠精神、革命熱情和父輩的軍人職守、不忘初心的使命感,影響我和妻子,從我們踏入這個崗位那天起,我們就更加注重個人修養(yǎng),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把忠誠、干凈、擔當作為衡量自我的標準,堅決做到筑牢思想防線,嚴守法紀紅線,恪守良知底線。
我在鹽城市公安局辦公室工作期間,先后多次參與全國、全省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十四五”規(guī)劃和全國公安標準性文件的編寫工作,主筆鹽城公安“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在字里行間,我用祖輩傳承下來的工匠精神描繪著一幅幅藍圖。
此外,我自行編導攝錄二十余部警示教育片,每季度向分局全警播放,一度成為亭湖公安的教育范本;妻子也有幸成為分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兼職講解員,接待各地各單位來訪者百余批次,受到了上級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
兩代人先后踏進紀檢監(jiān)察事業(yè),是組織的信任,也是難忘而又寶貴的經歷。這個崗位賦予我們責任擔當,也在生活中規(guī)范我們的言行舉止。
如今,家風傳承已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使命。我有了孩子后,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地將祖父輩對我的教育傳遞給下一代。
每逢節(jié)日慶典,我們都會對孩子講故事,講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講祖輩們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告訴孩子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讓他們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報效國家,讓愛黨、報國、為民成為家訓。在我家,這是一種堅持,一種堅守,更是一項承諾,今后也必將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