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光輝,褚志華,田婭玲,周發(fā)為,王姣平,曾守逵,柳青子
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湖北恩施 44500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β冠狀病毒屬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所引起的傳染病[1]。COVID-19以發(fā)熱、干咳、乏力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發(fā)熱。重癥患者可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代謝性酸中毒、膿毒血癥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嚴重并發(fā)癥,危及生命。因此,及時對患者進行病情嚴重程度判斷,對其病情轉(zhuǎn)歸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選取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30例COVID-19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通過總結COVID-19患者常見實驗室檢測指標在病情不同嚴重程度時的水平,為COVID-19病情分析、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30例COVID-19確診患者。并選取同期非COVID-19患者48例為普通肺炎組。
30例COVID-19患者均符合COVID-19診斷標準。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1]分為兩組:輕型組(輕型和普通型)和重型組(重型和危重型)。輕型為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xiàn)者。普通型為具有發(fā)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xiàn)者。重型為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1)出現(xiàn)氣促,呼吸頻率≥30次/分;(2)靜息狀態(tài)下,指血氧飽和度<93%;(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 mm Hg;(4)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 h內(nèi)病灶明顯進展>50%者按重型管理。危重型為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1)出現(xiàn)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2)出現(xiàn)休克;(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jiān)護治療。通過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收集確診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煙酒史等。
1.2儀器與試劑 AU6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及武漢生之源生化試劑(武漢生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N-1000血常規(guī)全自動分析儀(日本希森美康株式會社)及配套試劑。
1.3方法 采集5.0 mL靜脈血至帶分離膠的真空采血管中,室溫靜置30 min,置于離心機內(nèi)3 500 r/min,離心8 min分離血清。采用貝克曼AU6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漿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清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結合膽紅素(DBi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采集靜脈血2~3 mL,立即混勻,使用希森美康XN-1000全自動分析儀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
2.1一般資料 非COVID-19患者48例(普通肺炎組),年齡1~95歲,中位年齡31歲;男27例,女21例;有煙酒史6例,基礎病16例。共收治COVID-19確診病例30例,輕型組14例,年齡1~80歲,中位年齡44歲;其中男6例,女8例;有煙酒史2例,基礎病5例。重型組16例,年齡8~87歲,中位年齡63歲;其中男10例,女6例;有煙酒史3例,基礎病8例。與普通肺炎組患者比較,重型組患者年齡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3組患者常見實驗室檢測指標結果分析 重型組患者LDH、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NEU)、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CRP水平均高于輕型組、普通肺炎組(P<0.05),而Alb、淋巴細胞計數(shù)(LYMPH)、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單核細胞百分比(MON%)均低于輕型組、普通肺炎組(P<0.05),各指標在輕型組與普通肺炎組之間有所差異,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輕型組比較,普通肺炎組和重型組PCT水平均升高(P<0.05),但普通肺炎組與重型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重型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WBC)有所增加,但與普通肺炎組、輕型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重型組隨著病情加重,單核細胞計數(shù)(MON)逐漸減少,但與普通肺炎組、輕型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常見實驗室檢測指標結果比較或M(P25,P75)]
組別nDBiL(μmol/L)血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CK-MB(U/L)CK(U/L)普通肺炎組484.45(3.10,6.15)3.89(3.19,5.41)60.00(43.00,76.00)17.00(14.00,25.50)83.50(57.25,120)輕型組144.40(3.10,6.20)4.00(3.22,5.27)75.00(53.50,78.50)15.00(10.25,21.25)67.00(34.50,130.75)重型組166.90(3.75,10.95)4.64(2.47,6.66)68.50(49.25,111.50)13.00(9.50,22.00)109.00(51.50,203.75)
組別nWBC(109/L)NEU(109/L)?NEU%(%)?LYMPH(109/L)?LYMPH%(%)?普通肺炎組487.08(5.31,9.91)4.26(2.58,7.05)54.70(28.80,78.00)1.81(0.97,2.66)23.45(10.80,43.53)輕型組146.08(4.03,8.66)3.38(2.66,6.32)63.50(52.33,83.23)1.10(0.72,1.94)29.00(7.83,37.25)重型組1610.13(6.43,13.28)9.25(4.99,11.89)88.40(78.08,92.40)0.66(0.46,1.16)6.00(4.03,16.68)
組別nMON(109/L)MON%(%)?CRP(mg/L)?PCT(ng/mL)?普通肺炎組480.49(0.31,0.77)7.40(5.28,10.03)28.90(2.10,53.60)0.27(0.22,0.44)輕型組140.38(0.26,0.68)7.35(5.65,8.55)11.70(4.73,74.85)0.14(0.10,0.25)重型組160.35(0.24,0.51)3.60(2.08,5.35)69.83(8.38,128.24)0.35(0.13,0.75)
SARS-CoV-2與SARS-CoV高度同源,屬于β屬冠狀病毒,臨床表現(xiàn)以發(fā)熱、干咳、乏力為主要特征。SARS-CoV-2傳播速度較SARS-CoV快,但致病力較SARS-CoV弱[2]。COVID-19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疫苗研發(fā)進入臨床Ⅲ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得到驗證[3-4]。COVID-19患者實驗室檢測指標可對病情分析、病情評估提供重要的依據(jù)及支撐。
COVID-19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增多,使患者病情更容易進展為重癥,甚至是危重癥,有研究表明,年齡和伴隨基礎疾病可能是COVID-19的危險因素[5-6]。本研究中與普通肺炎組患者比較,COVID-19患者年齡較大,尤其是重型組患者。同時,合并有基礎疾病的COVID-19患者比例較高,且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其比例有所升高,與YANG等[5]研究相對趨勢一致。本研究中,COVID-19男女患者比例未見明顯差異。
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型組患者LDH、NEU、NEU%、CRP水平明顯升高,而Alb水平、LYMPH、LYMPH%、MON%明顯降低。LDH是糖酵解過程中主要的酶,分布在心臟、肝臟、肺臟等組織中,以心臟水平最高。因此,影響LDH升高的因素較多,例如心肌梗死、肝臟疾病、肌肉組織疾病等。有研究表明,LDH水平升高與COVID-19密切相關[7],SARS-CoV-2通過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2(ACE2)受體直接作用于心肌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這可能是LDH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其次,肺部炎癥導致氧合功能下降,引起心肌細胞缺氧,可能是其升高的另一原因。LDH升高水平隨病情變化而出現(xiàn)相應改變,可作為COVID-19重癥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8]。Alb由肝臟合成,是肝臟受損的一項重要指標,但COVID-19患者Alb水平受較多因素的影響:患病期間患者受到疾病本身及精神狀態(tài)的影響其蛋白攝入減少;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使蛋白丟失增多;肝臟受到病毒及炎癥的攻擊受損,使蛋白合成功能受到一定影響,龍丹等[9]表示,由于肝臟有較強的再生能力,輕癥患者一般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Alb水平下降,在COVID-19重癥患者水平下降明顯,但隨著病情好轉(zhuǎn),可自行恢復正常。因此,對于COVID-19患者可將LDH、Alb水平作為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
本研究中重型組NEU、NEU%、CRP水平高于輕型組、普通肺炎組,而LYMPH、LYMPH%、MON%低于輕型組、普通肺炎組,COVID-19重型組與輕型組上述炎癥相關指標變化,與汪曉鳳等[10]研究結果一致。同時,與普通肺炎組比較,重型組LYMPH和LYMPH%下降程度均較明顯。在普通肺炎中,以細菌性肺炎最常見,因此,細菌感染相關炎癥因子NEU、NEU%、CRP、PCT等水平會升高。而LYMPH、LYMPH%變化主要在病毒感染中出現(xiàn),且多表現(xiàn)為LYMPH、LYMPH%水平升高,在COVID-19患者中LYMPH、LYMPH%下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毒直接對淋巴細胞進行免疫攻擊,導致淋巴細胞凋亡或壞死[11],但其具體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本研究也顯示,LYMPH、LYMPH%隨著病情加重逐漸降低,同研究證實的LYMPH、LYMPH%下降程度與COVID-19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相符合[12]。MON%降低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趨化單核細胞并遷移至組織,從而使血液中MON%下降;SARS-CoV-2通過ACE2受體或ACE2依賴性受體作用進一步損傷單核細胞,也可使單核細胞數(shù)量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下降[13]。同時,NEU、NEU%、CRP、PCT水平的升高,提示病情可能向重癥發(fā)展,合并感染的風險增加,需要進行相應的干預,控制感染進一步發(fā)展。SARS-CoV-2 在體內(nèi)有一定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對判斷NEU、LYMPH、MON等指標變化是否由感染所引起有一定程度地干擾。同時,本研究顯示,隨著病情發(fā)展,NEU、LYMPH、MON改變相對遲緩,NEU%、LYMPH%、MON%的變化更加靈敏,用于評估病情變化及嚴重程度更有價值[11]。
COVID-19病情變化較快,對于病情變化及嚴重程度評估,實驗室指標的變化較影像學反應更加靈敏。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檢測LDH、Alb、WBC、NEU%、LYMPH%、MON%、CRP、PCT等可作為評估COVID-19病情變化及嚴重程度的有力指標。但本研究尚存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樣本量較少,可能導致結果有一定偏差,后期可進行多中心研究,增加樣本量,對COVID-19患者實驗室常見指標進行更加深入研究,為臨床提供更加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