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華
結合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實際情況來說,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老師應當具備以下幾個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是能積極地悅納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確評價、樂于接受并喜歡自己。承認人是有個體差異的,人的能力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允許自己不如別人。
二是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認知水平——能面對現(xiàn)實并積極地去適應環(huán)境與工作要求。比如,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客觀了解學生的能力;具有及時獲取信息、適宜地傳遞信息和有效運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等等。
三是要熱愛本職工作,積極地去愛學生——能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自我安慰與自我實現(xiàn),從有成效的教育教學中獲得個人成就感。
四是具有穩(wěn)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教育心理環(huán)境是否穩(wěn)定、樂觀、積極,將會直接影響到班主任老師的整個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同時也關系到教育教學的工作效果。
五是能自我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當今社會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即教育教學工作中明確的目的性和堅定性;處理問題時決策的果斷性和堅持性;面對矛盾時沉著冷靜地自制力以及關愛學生的能力。
六是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健全的獨立的人格,在交往中能與同事和諧相處,積極態(tài)度多于消極態(tài)度。
七是能夠積極適應當前社會大的教育環(huán)境——能適應當前新時代的發(fā)展、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教育環(huán)境,心中時刻裝有學校,為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獻計獻策,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只有我們班主任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去對本班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對于學生、家長、學校以及社會來說意義都是非常重大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心理案例:曾經(jīng)在某一所學校有一位非常幽默爽朗的同學突然死了,看情形好像是自殺,但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說這樣一位同學是絕不會自殺的。后來警方找到了這個男生的日記本,才知道他因為個矮體胖經(jīng)常遭到大家的嘲笑和調(diào)侃,從而非常難過和自卑。他在日記里這樣寫到:我之所以揭開自己的傷疤,就是乞求大家不要再嘲笑我了,我把自己都貶成這樣了,你們就不要再貶我了!但是,大家還是不放過我,仍然把快樂建立在我的痛苦基礎之上,看來為了擺脫這痛苦,我只有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看完這個案例,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覺得像這個男生面臨的這種心理問題在廣大學生當中是比較普遍存在的,這對于一個孩子的心理壓力和心理考驗也是比較大的,這也正充分表明教師做好學生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那么什么是心理輔導呢?心理輔導的目標又是什么呢?心理學上曾經(jīng)這樣下過定義,心理輔導就是針對心理形式不協(xié)調(diào)、主觀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不一致、人格不太穩(wěn)定的那么一種狀態(tài)來進行科學合理地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
心理輔導的基本目標是學會調(diào)適自己的心理,高級目標是尋求自我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范圍大都在六七歲到十二三歲之間,這是一個為一生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是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主要是通過學習活動來進行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認知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文化知識、操作技能和社會行為規(guī)范,在豐富自己的認知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內(nèi)化于己,以促進心理結構的積極發(fā)展。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于一個孩子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和各項機能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也是一個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學生之間存在的心理差異,有遺傳的天性使然,但更多的是受到周圍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那么社會環(huán)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方式制約著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程度和范圍。比如貧富差距的拉大,炫富現(xiàn)象,攀比現(xiàn)象,社會腐敗現(xiàn)象等物質(zhì)層面存在的問題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其次,社會關系影響著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方向和性質(zhì),雖然小學生還未離開校園真正融入社會,但是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人際交往的原則等,還是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
最后,社會的精神文化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內(nèi)容。許多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案例說明,相當一部分的高年級學生就是受到網(wǎng)絡上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響,并效仿之從而犯下了搶劫罪、故意傷害罪等一系列惡性犯罪行為;反之,積極向上的正面文化則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電臺網(wǎng)絡媒體對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的傳播,榜樣的力量有助于學生努力完善自身,積極追求真善美。
前幾年發(fā)生的馬家爵事件可能很多老師都還記憶猶新,這個事件使我們對當代的學生心理有一個很深刻的反思,他讓我們?yōu)樗麘z惜和心痛。他曾經(jīng)是村里最引以為傲的名牌高校的大學生,也是一個即將走出校門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高材生。然而,他卻成了殺人犯,為什么?通過分析,我們才知道,因為他的心理自始至終就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他缺乏一個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總認為別人都不友善,都是壞人。他的自我封閉、憂郁使得他孤獨寂寞,缺乏朋友,缺少關愛。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內(nèi)心的自我封閉和錯誤的社交態(tài)度以及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注定了他的悲慘結局。環(huán)視當下,我們作為教師,更關心的是學生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需要。
那么,教師如何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呢?結合實際情況,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自己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這是做好學生心理輔導的前提和基礎。在當今時代,教師不僅僅只是教書育人,還應當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和維護者。試想,如果老師們自己本身還存在心理問題,又怎么能夠教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因此,我們要積極調(diào)整自我心態(tài),創(chuàng)造寬容、樂觀、溫馨、和諧的內(nèi)心環(huán)境,尊重、信任和關愛每一個學生,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我們的親密朋友和合作伙伴,用心去思考學生,尋找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會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二、學會創(chuàng)設氛圍,營造和諧課堂。課堂是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評價每一個孩子,多表揚多鼓勵,肯定后進生的進步,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更不能隨意批評任何一個學生,要滿足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以促進和諧氣氛的形成,從而營造出和諧課堂。只要我們做個有心的老師,心中有學生,以生為本,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必定會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會心理溝通,掌握學生心理動向。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受到網(wǎng)絡世界和各種信息的影響,使他們成為了新新人類,他們是幸福的一代,同時也是復雜的一代。面對他們,我們?nèi)绾稳ジ麄儨贤??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心理溝通,也就是師生之間在心理互相容納的基礎上進行良好的溝通,即理解學生、接受學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老師熱愛學生,學生懂得老師的苦心,這是一種新型的良好的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你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
四、指導學生(尤其高年級學生)學習一點簡單的心理常識。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學習一點兒心理常識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及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比如:學習了記憶規(guī)律后,學生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問題和記不住的問題;學習了注意規(guī)律后,學生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更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后,學生就可以對自己的性格有了大致的了解,從而更好地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等等諸多好處。
總而言之,造成學生心理行為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全面細致地了解情況,全方位地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把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力量整合起來,心理輔導工作才會更有成效。
下面我將結合發(fā)生在我自己真實的案例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如何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心理輔導:
2017年我教二年級的時候,在我班里有一個男生,我記得當時他8歲。這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差,性格比較古怪,很難與同學相處。衛(wèi)生習慣也不好,手上臉上每天都是總是臟兮兮的;人際關系很差,他還總是欺負班里的同學,總想以英雄好漢的形象出現(xiàn),有時候無緣無故的就上去打別人一巴掌或踢別人一腳。而且上課紀律也不好,坐不住,上課時有話就說,還凈說些不著邊的廢話。沒有認真聽講、仔細思考、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后來經(jīng)過我一系列的調(diào)查分析,得出的原因是:
1、這個孩子從小跟奶奶在老家生活,基本上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缺少父母的關愛。奶奶對他言聽計從,任何要求都無條件地滿足他,慢慢地養(yǎng)成了他這種蠻橫不講理的性格。
2、我曾經(jīng)跟他父親溝通交流過,得知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慢慢地,他由一個受別人欺負的人轉(zhuǎn)為一個欺負別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所謂的“英雄”。
由于這個男生從小被家里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不聽任何人的意見。他也并沒有意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樣的孩子,光一味地批評教育是沒用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是來源于家庭的病根,那就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很顯然,這個孩子當時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1如何避免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2如何調(diào)整人際關系;3如何適應學校環(huán)境。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首先說攻擊性行為:
根據(jù)兒童的成長經(jīng)歷,攻擊性行為的產(chǎn)生主要是經(jīng)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取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例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主角的轉(zhuǎn)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后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xiàn),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心理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同時也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孩子的大腦中中有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能夠透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fā)出警示,以證明自己的強者形象。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就現(xiàn)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早期干預是能夠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xiàn)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yōu)槿烁裉卣鳌?/p>
2再說一下人際關系問題:
孩子的人際關系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構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理解的。
3學習適應學校環(huán)境:
這個學生學習成績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適應環(huán)境不良的表現(xiàn)。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xié)調(diào)外,還有對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他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diào)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用心的推薦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針對這個男生出現(xiàn)的問題,我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
1、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xiàn),表明學校想與家長取得共識來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3、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小時候發(fā)生過的重大的或特殊的事件;
4、與學生交談,探尋他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讓孩子表達"當時怎樣想,想怎樣做,感覺如何",目的一是在于讓孩子宣泄;二是在于讓家長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三是能夠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孩子的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下一步繼續(xù)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讓他繼續(xù)做好自我監(jiān)督與控制。
8、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目標和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后來這個孩子在我的指導和幫助下,最終變得性格溫和起來,對待同學的態(tài)度也好了很多,不再調(diào)皮惹事了,上課也認真聽講了,好像一下子變得懂事了很多,成績也進步了,慢慢地進入了班級中游水平。這說明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有針對性的去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了,效果肯定會有的,學生也會向好的方面轉(zhuǎn)化的。
(山東省東阿縣第二實驗小學?2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