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芳
摘 要:在小學低年段自主閱讀實踐中,很多學生和家長只注重讀書的數量,忽視了讀書的質量,忽視了閱讀習慣與方法,最終導致學生收獲不大,甚至沒有收獲。在小學低年段開展自主閱讀教學,教師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除了看一看、想一想,必須得有深度體驗,既可以體驗自主閱讀的樂趣,也能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和自身涵養(yǎng)。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自主閱讀;閱讀教學
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學生涉獵繪本閱讀,進行閱讀的啟蒙;小學階段正式開展文字自主閱讀的訓練與培養(yǎng),為學生增長知識與提升內涵奠定一生的基礎。本文立足于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努力探究小學低年段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開展。
一、唯“讀書破萬卷”的怪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直以來是人們鼓勵自己勤奮讀書的座右銘,這句詩催人上進,指明讀書的追求目標,也適用在閱讀范疇。可在閱讀實踐中,很多人歪曲了它的真正意義,走進了唯“讀書破萬卷”的怪圈。
“我一共讀了100本書。”“我讀了140本。”“我讀了150本。”……在一次巡班過程中,二(2)班正在召開學期讀書反饋會,教師提出了“你本學期一共讀了多少本書?比比看,誰是閱讀小能手”等類似的問題,臺下天真爛漫的學生興致勃勃,爭先恐后地回答著。有的小手舉到了頭頂,有的索性邊舉手邊站起來,有的還在勾著手指,生怕數漏了,導致自己不能評為閱讀小能手?!敖涍^匯報,楊英同學本學期一共讀了150本書,是真正的閱讀小能手,我們一起為他鼓掌。”教師的表揚把反饋會推向了高潮,課室里好不熱鬧?!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家可要記住!”教師最后進行畫龍點睛的總結。隨手翻開學生桌面上的《作業(yè)登記本》,語文作業(yè)中每天都有這樣一項:看一本有意義的書。照這樣計算,每個學生一個學期至少看了100多本書。
二、唯任務式、開放式閱讀的現象
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書,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每天閱讀?;蛟S是興趣,或許是任務,或許是壓力,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量讀夠一定數量的書。
但是,經調查了解,絕大部分小學生自主閱讀都是囫圇吞棗式的。
目前教師還未對學生提過多的閱讀要求,也許教師認為學生年紀小,還缺乏一定的閱讀能力以滿足閱讀要求。因此,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只是簡單地閱讀,只注重一些情節(jié)內容,忽視精彩優(yōu)美的語句。只要學生能快樂地閱讀,把閱讀當作一種快樂,讓閱讀成為興趣和習慣,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閱讀興致高昂,但這樣隨意的閱讀,學生并不能形成正確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曾遇到這樣的難題:遣詞造句時、落筆寫作時,學生詞匯貧乏,更遑論委婉動人、引經據典。平時讀了那么多書,除了記住書的名字、故事的情景以外,好像什么都沒記住?!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說明可能大家都忽視了“熟讀”是模仿、創(chuàng)作的前提。
三、小學低年段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開展
(一)必須從習慣抓起
“百丈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睆倪@可見打好扎實基礎的重要性?!吧俪蓜t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睆倪@可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任務。若家庭和學校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他們怎么做到出口成章或者落筆如行云流水?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1. 引導學生學會隨時隨地讀
閱讀若成為習慣,其實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閱讀若成為樂趣,無人而不自得。不以上課、寫作業(yè)、做家務、參加運動等為借口,不以看書是教師布置的任務、家長的要求為理由,隨手翻,隨意看。當學生了解閱讀、親近閱讀、愛上閱讀,就會隨時隨地地展開閱讀。引導學生在碎片化的時間中進行閱讀,不一定要完整地看完一本書,只要每次看上一小段,慢慢地就能積累起來。
2. 學會必要的背誦
李白三歲讀書,五歲背古籍,詩書過目不忘且能出口成章;胡適四歲就開始讀古詩,六歲開始背古文;郭沫若五歲就開始背“四書五經”。近代大作家如魯迅、老舍、朱自清、徐志摩、錢鐘書、林語堂等,都是從幼年開始背誦古詩文。腹中有詩書,靠的是積累。背誦是最好的一種積累方式。它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意識,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一種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選兩個語文水平相當的學生,要求他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閱讀《國學經典故事》。對A生閱讀的要求是看,反復看;對B生的閱讀要求是除了看,還要選取重點進行背誦。兩個學生都十分認真地按照要求自主閱讀。一個星期以后,對兩個學生進行訪問調查:讀了《國學經典故事》,你有什么收獲?A生將書中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系等娓娓道來;B生對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關系也說了個大概,還能引用書中的名句表達看法。自主閱讀的反饋結果顯示,背誦式的閱讀效果是立竿見影的,讓閱讀更有層次感,更有內涵。
3. 學會借助工具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應用多種閱讀方法?!钡W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有限,這成為他們閱讀的一大障礙。學會使用工具書,能讓學生多掌握閱讀和學習的方法,多習得自主閱讀和學習的能力。教師和家長應該鼓勵他們多使用工具書幫助閱讀。就閱讀而言,最基本的工具書是字典、詞典。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最基本的工具書弄懂閱讀中遇到的生字、新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使用工具書,家長可以做好榜樣,在閱讀中遇到生字、生詞時,先查閱工具書,學生受到感染,也會對查閱工具書產生興趣。另外,家長還可以與孩子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以提高其的積極性。
(二)必須有深度體驗
“一天讀一本書”的固定模式比較落后,每天機械式的閱讀難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明顯提升。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他們的自主閱讀,我們必須有清晰的原則:允許閱讀節(jié)奏放慢,閱讀內容有限,閱讀方式有趣。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邊學邊思考。當學生對閱讀內容越來越熟悉時,會自然而然地與角色對話、與同伴分享,也會通過表演、繪畫、辯論等再現故事情境或進行無限的延伸。這樣的深度體驗,不僅讓知識走進了學生的生活,也使學生在深入閱讀的基礎上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筆者在二年級里布置了以“童話經典再現”為主題的六一活動。這在級里掀起了童話閱讀的熱潮。學生迫不及待地從各種渠道找到各種不同的童話故事書,并且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年級里順勢推出“我愛童話甜甜的味道”演講比賽、“我手繪我心”童話繪本展覽會、“經典·童心”童話故事劇場等。據二(3)班班主任李老師反映,他們班的學生想在童話故事劇場中表演《白雪公主》,并在家長義工的指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準備工作。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多次集中討論故事的情節(jié)、要表達的理念、角色的分配、道具與服裝的設計。在排練的過程中,針對某一個角色、某一個動作、某一個表情、某一句對白等各抒己見,甚至有時爭得面紅耳赤,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表演的過程中,盡管表現得并不完美,但他們對童話經典的理解非常到位。整個“童話經典再現”活動相當成功,也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學生體會到深度閱讀帶來的愉悅,增長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和開拓了思維。
我國著名電視主持人董卿舉手投足間透露出端莊、高雅、知性。她曾說過自小喜歡閱讀各種經典,至今也堅持每天閱讀一小時。武亦姝,自小飽讀詩書,實力強大,氣魄淡定,不僅拿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的總冠軍,還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教育部一再強調:不管語文怎么改革,都不能離開讀書。從小好讀書,讀好書,孩子將不斷地從書中獲益。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羨慕別人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其實,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可以做到的。從小喜歡讀書,開心讀書,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多去了解,多去看看,多去體驗,多去深化,總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