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瑩
(撫順市第四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123)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對女性身心健康影響較大。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法,能夠較為徹底地清除病灶,具有較好治療效果,但手術不可避免會給患者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性,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1-3]。因此,在臨床中要重視對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的護理服務,以最大限度改善其身心狀 況[4-6]。循證護理是一種基于循證醫(yī)學的護理模式,可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病情和臨床經(jīng)驗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7-9]。循證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已得到諸多研究證實,為了解該模式在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對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試驗病例總數(shù)為66例行乳腺癌保乳手術者,病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影像學、病理等檢查確診為乳腺癌。②腫瘤直徑在3 cm以內(nèi),病灶與乳頭距離超過3 cm。③均具備手術指征。④患者病歷資料齊全,自愿參與本試驗。排除標準:①術前采取過放化療治療。②認知能力障礙或精神疾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本研究征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3例。研究組年齡38~68歲,平均(50.36±4.95)歲;腫瘤TNM分期:Ⅰ期、Ⅱ期各21例、12例;腫瘤部位:左側乳腺癌13例,右側乳腺癌20例;疾病類型:浸潤性導管癌16例,浸潤性小葉癌9例,硬癌2例,黏液腺癌4例,髓樣癌2例;已婚31例,未婚2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5例,初中及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13例。對照組年齡37~66歲,平均(50.31±4.86)歲;腫瘤TNM分期:Ⅰ期23例,Ⅱ期10例;腫瘤部位:左側乳腺癌15例,右側乳腺癌18例;疾病類型:浸潤性導管癌14例,浸潤性小葉癌10例,硬癌2例,黏液腺癌5例,髓樣癌2例;已婚32例,未婚1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例,初中及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2例。組間一般資料對比P>0.05,試驗可行。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手術前需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術前宣教,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協(xié)助患者選取合適的手術體位,術后給予功能鍛煉、飲食、用藥指導。
研究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措施如下:①組建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為我院資深護士,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在正式參與工作前需對全體組員進行乳腺癌疾病知識和循證護理知識方面的培訓,以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②提出循證問題。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提出乳腺癌保乳術患者的護理問題。本研究所提出的循證問題包括如何改善乳腺癌保乳術患者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如何預防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何改善患者病情等。③尋找循證證據(jù)。根據(jù)提出的循證問題在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檢索相關文獻,并對有用文獻進行提取、分析,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和我院情況制訂護理方案。④實施護理方案。a.切口出血護理。在手術后需加強對患者引流情況、切口滲血情況的觀察,并注意監(jiān)測其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對于存在出血指征者需及時處理,如2 h內(nèi)未止血成功則應給予清創(chuàng)止血處理。b.皮瓣壞死護理。造成皮瓣壞死的原因較多,如切口設計不合理、游離皮瓣時厚薄不適、縫合時皮瓣張力過大、貧血等,醫(yī)護人員應明確造成患者皮瓣壞死的原因,并在皮瓣未完全壞死前給予針對性處理,可對局部進行乙醇濕敷,盡可能改善患者血運,避免全層壞死,對于壞死無法愈合者可在適當時候剪去壞死邊緣,并進行植皮處理。c.皮下積液護理。感染、負壓過小、拔管過早等諸多因素皆可引起皮下積液,如患者皮下積液較少則無須處理,等待自然吸收便可,如患者積液量達到15 mL以上則需進行抽吸,之后再進行加壓包扎處理,如積液量達到50 mL以上,則需從積液最低處切開,并置入引流管引流。d.心理護理。多數(shù)患者會伴有明顯的恐懼、緊張情緒,護理人員需積極與其交流溝通,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告知手術的安全性和疾病的可治愈性,引導其宣泄負面情緒,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讓患者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e.營養(yǎng)支持。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食欲減退,機體免疫力下降,護理人員需重視其營養(yǎng)補給,為其設計科學的食譜,飲食要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尤其要增加新鮮果蔬的攝入量,囑咐患者戒煙酒、濃茶、咖啡。f.疼痛護理。在手術后患者會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癥狀,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其選取合適的休息體位,可適度應用鎮(zhèn)痛藥,還可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疼痛。g.制訂康復方案。需為每位患者制訂科學的術后康復方案,需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肩關節(jié)和上肢運動,還需注意預防相關并發(fā)癥。h.定期隨訪。在患者出院后需對其進行一段時間的隨訪,隨訪方式包括電話隨訪、微信隨訪、上門家訪等。
1.3 觀察指標 ①負性情緒改善情況評價方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得分越高則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4]。②圍手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三項。③生 活質量采取SF-36量表進行評價,共涉及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等維度,每項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 高[5]。④護理服務質量以我院自制的調(diào)查表進行分析,包括病房管理、健康宣教等5個維度,每項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護理質量越高。⑤統(tǒng)計兩組術后并發(fā)癥,主要包括皮瓣壞死、切口感染、皮下積液等。
2.1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 兩組術后1周、1個月的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分,)
2.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2.3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術后1個月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2.4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2.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 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乳腺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fā)生增殖和失控的現(xiàn)象,對于該疾病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通常認為可能與哺乳時間短、月經(jīng)初潮早、絕經(jīng)年齡晚、停經(jīng)后采取雌激素替代療法等因素有關,該類患者在發(fā)病早期多會出現(xiàn)乳頭溢液、乳房腫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在晚期可引起多器官病變,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脅[10-14]。不過乳腺癌并非不可治愈,許多患者在采取手術治療后病灶能徹底清除,且乳腺癌根治術和保乳手術均已十分成熟,其療效和安全性可靠[15-18]。相比于根治手術而言,保乳手術能最大限度保障患者乳房的完整性,能滿足其對形體美的要求,臨床應用更加廣泛。不過保乳手術也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并降低生活質量,患者在術后還需經(jīng)歷一個長時間的康復階段[19-22]。
相關研究認為,對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實行恰當?shù)淖o理干預有助于加速其病情的康復,并改善其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在臨床中應重視對該類患者的護理服務[23-24]。循證護理是一種較為科學的護理模式,能根據(jù)患者的護理需求和日常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設計護理方案,護理措施更加系統(tǒng)、有針對性,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保障其身心健康。循證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是一類非??茖W的護理方案,其護理質量較高,患者認可度較高,將其在臨床中推廣應用還有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綜合素養(yǎng)。對乳腺癌保乳術患者實行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還可大幅提升其生活質量,這一護理方案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次試驗結果顯示,在對乳腺癌保乳術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后,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其SAS、SDS評分明顯下降,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質量評分明顯提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為6.06%,且以上指標均優(yōu)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提示循證護理在乳腺癌保乳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保乳術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能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該方法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