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樂迪
我從小到大被灌輸?shù)挠^念都是自力更生,不要麻煩別人,不要占人便宜……但是隨著認(rèn)識的人越來越多,我發(fā)現(xiàn)這一套理論在送禮物和收禮物上似乎不太行得通。
被同學(xué)知道了自己的生日,我往往不愿意收他們的禮物,怕欠人情。而且收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想要回什么,這會讓我陷入糾結(jié)。即使和朋友一起出去,如果對方請客或是給自己買了什么,我也會有愧疚感,所以第一反應(yīng)是拒絕。
小崔是我高中的第一個朋友,也是打破了我這種理論的朋友——她管這叫閉關(guān)鎖國式外交。小崔很喜歡送禮物,從她覺得好用的耳機到小賣鋪隨手買的零食。最開始我總是不要,她說那我留著也沒用啊。我說你隨便,但是我不能要,我會覺得有虧欠。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這個理由很傷人。
為什么呢?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送禮物并不是期望從對方那里得到什么回報,畢竟對方在送你禮物的時候,并不是一心想進(jìn)行等價交換。
這是我上大學(xué)之后才慢慢明白過來的。搞活動認(rèn)識了隔壁宿舍的一個女生,圣誕節(jié)時送了她一支大棒棒糖,只是因為她之前說這個糖造型可愛。中午去食堂吃頓飯的工夫我就忘了這事,直到回宿舍后看到這支糖又帶著包裝回到我的桌子上。
明明壓根兒不是什么值錢東西,卻仍被煞有介事地退回,怎么說呢,比表白被拒絕了還要難過。我突然就明白小崔的感覺了。
而且,說實話還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我們從小被教導(dǎo)不能隨便收別人的東西,并不是指刀槍不入啊。尤其是生日禮物、畢業(yè)禮物之類的,代表著一番心意,拒絕掉反而讓人家有些莫名其妙。
對于一些小禮物,最好的方式不是立刻回絕,而是日后有機會再回應(yīng),這會讓自己感到愉悅,對方也不會覺得沒面子,而是體會到被需要?;刭浀亩Y物不一定要多貴重,無論是對方喜歡很久的玩具模型還是DIY 的手工、剪輯的視頻,讓對方體會到自己的用心是最珍貴的。
禮物是維持弱關(guān)系的最好方式。如果我們沒有機會每天聊天保持聯(lián)系,也不能花很多時間來互相陪伴,那么節(jié)日時的一份禮物無疑是在用最便捷的方式告訴對方,我還在。
小崔知道我的毛病,所以我倆現(xiàn)在有了各讓一步的相處方式。出去玩或是逛街,心照不宣地這次你買下次我買?;蛘?,如果你買了兩個人的電影票,那么我就去買看電影時的小零食和飲料,這讓我們彼此都感到安寧,有不是AA 勝似AA 的平等和親近。這也是一種體驗感不錯的“禮尚往來”的形式。
對于一些并不想保持這種緊密聯(lián)系的普通朋友,也有不送禮物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宿舍8 個人,今天送禮明天送禮,最后只會花很多錢收獲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可以提出大家都不送禮物,一起出去聚個餐聊聊天,換種方式同樣能增進(jìn)感情。當(dāng)然,禮尚往來可以用來約束自己,但不能強求別人。畢竟每一個非親非故卻愿意對你好的朋友,已經(jīng)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