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山林 郭梓桃
摘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終身發(fā)展的品格和能力。課堂教學是師生活動的主要陣地,如何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的課堂,一直是廣大師生關注的話題。本文將探究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來達成對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yǎng)? 高效課堂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與生活、環(huán)境保護、能源、國防建設等方方面面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筆者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對于高中生來說,只要熟練掌握高中化學知識,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就夠了嗎?顯然不是,國家和社會對我們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課堂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讓所有的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獲得高效發(fā)展。如何使化學課堂高效且有利于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認真研讀教材、教學大綱
課堂教學條理要清晰。每一節(jié)課有哪幾個教學重點內容?作為教師必須了然于胸。重點內容就要重點強調,對于難點內容可以通過設計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同學們逐步接受。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小主人”
高效的課堂,絕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我們可以選擇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包含豐富化學特質的素材,如有意義的化學圖片、化學史實,化學最前沿的新信息、新材料等。 以人教版選修5中《醛》這一節(jié)為例,我在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選用了“甲醛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十大物質之一”“甲醛助劑與免燙衣物”“殺菌防腐的明星”作為教學素材,引出甲醛是基本的化工原料,有3000多種作用,廣泛用于有機合成(樹脂、塑料等)、皮革、紙張、藥品、建筑材料制作中,是重要的殺菌劑和保鮮劑。純棉制品容易起皺,使用甲醛助劑,可以提高棉花的硬度,改善手感(免燙的原理),甲醛屬于化學工業(yè)中“多才多藝的人”。甲醛濃度只要在標準范圍內,就不會對人體構成傷害,無須恐懼。這樣,在改善學生學習相關化學知識的方式的同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能用來解決目前的環(huán)境問題,從“被動聽課”躍升為“課堂的主人”,努力通過形式上的改變來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構建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展示圖片、視頻等,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一些只靠想象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物質結構》時,對于晶體的晶胞的三維立體結構,通過PPT展示和視頻播放的形式來教學,同學們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課堂上適當引入了一些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打破了以往板書教學和白板教學,以筆記本電腦(甚至手機等)作為媒介,將新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讓每位學生都可以通過學生端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發(fā)表看法,使老師可以知道所有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情況,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只能一對一的交流對話模式。在這次全國英勇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戰(zhàn)役中,滁州中學全體師生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利用各種在線教學方式,在空中課堂里積極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布置、檢查作業(y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四、指向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高效課堂研究的典型課堂教學案例
1.導入新課
閱讀與思考:哪位科學家首先分離出苯?哪位科學家確定了苯的分子式?其分子結構是怎樣的呢?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對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起到了積極作用。
2.提出問題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思考:
(1)根據(jù)分子式C6H6,你能寫出哪些結構式?
(2)了解完凱庫勒提出苯分子的環(huán)狀結構的經(jīng)過,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同學學習嗎?
(1)學生經(jīng)過學習和掌握知識點,如碳、氫原子不飽和度等,寫出各種不同的結構式。
(2)教師從中選出一些結構式進行適當?shù)狞c評。課堂問題的設置,要緊扣課堂學習內容。
通過學習凱庫勒對苯的分子結構的探索過程。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3.合作與探究
(1)復習乙烯的化學性質。
(2)實驗探究:苯滴入溴水中產生什么現(xiàn)象?
(3)對苯的球棍模型進行組裝,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1)產生分層。
(2)利用課件進行資料搜索、自主探究。
學生的“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4.交流與評價
將學生的學習想法進行小結。
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將本組的探究成果集中展示,推選一名同學做總結發(fā)言,同時小組間可以互相點評,實現(xiàn)成果共享。
通過學習與交流,同學們達到了互幫互助的目的。
5.總結與反思
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間的特殊連接方式,是有機物中重要的環(huán)狀結構。
高效的化學課堂使學生善于思考,積極與老師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通過對苯分子結構的了解,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等方面多下功夫,逐步形成高效的化學課堂。同時,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化學知識的習慣。
參考文獻:
劉桂敏.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化學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