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容
摘要: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對傳統(tǒng)灌輸式、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說教式教學方式的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思考、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對“讀·思·達”教學模式中的閱讀、思考和表達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以期讓學生更快地達到外語交際和閱讀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讀·思·達”?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從高中開始,由于知識學習難度的不斷提升,英語的學習難度和深度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課本篇幅不斷增大,內(nèi)容逐漸加深。而學校的教學仍然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雖然教學模式改革一直在不斷地嘗試和推進,但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于現(xiàn)實課堂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按部就班,并不能做到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實時調(diào)整,只會按照固有模式,即首先帶領學生通讀全文,然后講解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最后講解課后練習。這種方式雖然有利于大量知識的傳授,但是缺少互動溝通,長此以往并不利于英語科目的學習?!白x·思·達”作為備受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
一、閱讀教學閱讀分析
對于“讀·思·達”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讀”來說,讀即為閱讀。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閱讀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礎能力,也是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在講座時所闡述的重點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注重對閱讀的教學。
(一)選擇有效的閱讀材料
當前英語文化市場火爆,各種英語學習材料層出不窮,但是各類閱讀材料存在質(zhì)量上的差異,一部分的英語閱讀材料存在內(nèi)容方面的失衡,很難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材料選取的指導,教授學生辨別英語閱讀材料優(yōu)劣的小技巧,以促進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教師還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教材相關音頻,讓學生了解正確的語句發(fā)音,防止出現(xiàn)中式英語,并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舉行閱讀和糾錯的教學活動,同學之間相互閱讀和糾錯,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語閱讀。
(二)教授閱讀技巧,營造良好氛圍
實際上,正確的閱讀技巧對于英語學習能事半功倍,這就需要教師增加對閱讀技巧的教授,仔細講解,重復練習,讓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理解英語文章,讓學生能夠在腦海中構(gòu)建出多層級的知識網(wǎng)絡。例如,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英文音樂或視頻,讓學生體會和感受英語的文化魅力,為接下來的英語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二、閱讀教學思考分析
對于“讀·思·達”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思”來說,思即為思考。對于思考,余文森教授曾幽默地運用比喻修辭手法進行過論述,認為學習最終指向的是素養(yǎng),就如同人吃的是饅頭,而生長出來的卻是營養(yǎng)素。從教學上來說,思考的主體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當代學校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讓學引思教學方式逐漸流行開來。一方面,教師將側(cè)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上,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進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不斷反思,以此達到學生與教師之間共同進步的目的。
第一,事實上,學生學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無效努力,即勤于動手,懶于動腦。這讓教師產(chǎn)生學生很努力,但是成績?nèi)匀徊焕硐氲南敕?。這也從側(cè)面說明了必須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應當對導學案進行精心設計,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欲望,使學生在閱讀導學案和教材之后能夠自行完成思維導圖,在腦海里形成知識的整體框架。
第二,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根據(jù)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困惑,創(chuàng)建相關備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者批改學生作業(yè)的時候,都可以想起授課中的不足之處或者學生的欠缺表現(xiàn)。這些靈感稍縱即逝,所以需要通過創(chuàng)建備忘錄的方式不斷地進行記錄,將教學中的困惑和難題一一記錄下來,時時翻閱和反思,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閱讀教學表達效果分析
對于“讀·思·達”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達”來說,達即為表達。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能夠相互之間通過英語進行有效溝通就是學習這門課程最大的意義所在。余文森教授認為學習=閱讀+思考+表達,可見表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一)破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阻礙,應用交際教學法進行口語教學
交際教學法的核心是學生,認為課堂的教學應當以交流為主,著重強調(diào)語言的應用性。因此,教師應該借助教學內(nèi)容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讓教室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場,而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英語口語課上,教師與學生雙方應當進行雙向溝通,避免出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中單向溝通的情況。教師要注重對英語的語言形式和英語的語言運用方面的講解。其間穿插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口語交流,以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二)增強學生的語言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欲望
在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有時將訓練的重點放在語音和語法上。英語口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習慣,力求做到英語語言用詞簡潔適當、清晰流暢。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要求,就需要在交流時避免受當?shù)卣Z言的影響,杜絕中式英語。例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話,用英語來說是On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因為按照中國人的語言習慣來說,米應當是rice,但是英國人并不習慣吃米,所以就需要將米換成面包,這樣才更加適合英文的狀態(tài),以免聽起來不自然,防止學生和外國人講話時出現(xiàn)交流障礙。
結(jié)語
“讀·思·達”教學模式是學校開展英語課程的重要教學方式,有利于讓學生更快地達到外語交際和閱讀提升的目的。英語學習是一個需要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唯有堅持積累,不斷自我糾正,才能真正高效地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李健.英語閱讀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 2012 (8):611.
[3]郭有吉.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的思維之路[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