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寧
摘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學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出其重要性,而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文教學,也越來越備受廣大師生關注。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興趣,改進作文教學模式,使學生胸中自有丘壑,顯然是當今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閱讀;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8-0063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日益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備受人們重視,尤其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文教學,更是廣大師生最敏感的神經。的確,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工程,若想搞好作文教學,只講方法和技巧不行,重在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靈感的激發(fā),重在學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單就這兩點來說,語文教師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但是為了進一步搞好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師就應耐下心來,從一點一滴做起,平時重視寫作訓練,并借鑒課內外閱讀教學,為學生講解寫作之道,讓學生在這些閱讀理解和訓練中,有所領悟,有所收獲,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學會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加上自己親身經歷,就會產生表達和寫作的欲望。筆者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上有經歷、有困惑,也要一些成績,現在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學習。
一、作文教學要滲透在課內外語文閱讀教學當中
作文教學雖然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是獨立存在的,任何時候,將作文教學單一的拿出來講解,是站不住腳的,當然,作文訓練除外。尤其是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他們閱讀范圍還比較狹窄,其思維也不是那么靈活,受小學作文的影響,他們的作文大都是“三部曲”(開頭、中間、結尾),很少注意細節(jié)的刻畫和環(huán)境的渲染。升入初中后,僅僅是字數的增加,學生們就產生了畏懼的心理。這時候,教師一定要對學生多鼓勵,平穩(wěn)度過小升初這個過渡期。首先,可以采用“仿寫”的形式降低寫作的難度,一下子不要求學生寫那么多字,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這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其次,教師要將作文教學巧妙地滲透在課內外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欣賞、品鑒這些名篇名作,通過學習這些名篇名作,讓學生談感覺,講認識……有的學生就會列舉出素材選得好,貼近生活,作者情感真摯,并且觀察得非常細致……當學生自己能夠一一列舉出作品的優(yōu)點時,便是最大的收獲,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素材,如果讓你來寫,你會怎樣落筆,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學生們很快就會陷入思考,然后教師就鼓勵學生課下做好摘抄或仿寫片段,字數不限,隨心而寫,隨感而發(fā)……這樣學生們便不會對初中作文字數多而產生畏懼情緒,相反,信心大增,因為教師要求的是“隨心而寫,隨感而發(fā),這樣便大大放寬了寫作的要求,學生自然就會“由心”而寫,其效果往往會出乎意料。
可見,作文教學一定要和語文教學,尤其是語文閱讀教學充分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寫”的欲望,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將學生這一寫作熱情“變現”,或者讓學生當場摹寫兩句,或者布置成課下作業(yè),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閱讀過程中,喜歡上寫作。
二、堅持練筆,積累素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貴在日積月累,堅持練筆。這樣,學生對素材的敏感度會慢慢增強,就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筆者常常要求學生一周內寫1-2篇周記,每周上交一次,教師做到篇篇批改,然后擇優(yōu)在班內進行宣讀,或者謄寫后張貼在教室“作文園地”欄里,讓學生們欣賞。僅此一舉,學生們寫作熱情大增,尤其是被教師表揚的同學,更是熱情高漲。為了鼓勵那些沒有得到表揚的同學,教師完全可以從他的周記里找出值得肯定的語句或者對周記的題目,進行肯定,讓他們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進而增強寫作的信心。學生寫的多了,自然素材就多了,寫起作文來,也就會更加得心應手。當然有的學生也會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這時教師就要對其進行指導,例如可寫自己感興趣的事,或令自己感動的人,或者寫寫窗外的景色,寫寫天氣,寫寫自己的心理活動等等,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就會嘗試著去寫,慢慢就會覺得寫周記很充實,自己變得多“情”善“感”了,這就是寫作帶來的妙不可言的感覺。
當然,為了讓學生堅持練筆,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盡量多閱讀,不能只用“眼睛”來閱讀,要多用“心”閱讀,這樣,學生才能由“讀”而感,由“讀”而發(fā)。多讀可以為堅持練筆提供靈感,可以增長學生寫作的技巧,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感受文字表達的魅力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跳出原有的思維定式,敢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時代氣息,才更加富有新意。固定的作文思維模式,永遠都不會“出彩”,因為打動不了閱讀者,不能讓閱讀者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一定不要給學生過多的拘束,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起來,善于從小處著筆,能從多角度、多方向反映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立意要新穎。例如七年級課文《散步》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范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來感受文字的表達的魅力———文章就通過散步這再尋常不過的小事,流露出作者的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對親情的珍愛。七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階段,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做問題的發(fā)現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他們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時,寫出心中的故事,抒發(fā)出自己真摯的情感。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對作文教學充滿熱情和信心,用自己對文字的感知來喚醒學生對寫作的渴望,要用自己的熱情來點燃學生的寫作欲望,相信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初中作文教學的春天會更加明媚。
參考文獻:
[1]陳惠清;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J;科普童話;2019年11期
[2]楊春聰;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策略J;中華辭賦;2019年04期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田家炳中學 石家莊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