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兵,柏會明,吳少兵,姚鈞,馬高見
(江蘇鹽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宮頸癌的主要療法為手術和放化療,但對于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而言,已錯失最佳手術時機,需采取綜合性治療方法[1]。近年來在放化療技術的發(fā)展下,調強適形放療(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聯(lián)合化療的臨床應用率逐年升高,使得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治療預后得到改善,且能減少放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改善實驗室指標。在以上觀點基礎上,本次研究選取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入院的83 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用于分析IMRT+腔內后裝放療+化療的治療效用。
選入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入院治療的83 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隨機分組,A 組42 例,男患:女患為22:20;年齡為40-67 歲,均值為(52.05±1.26)歲。B 組41 例,男患:女患為23:18;年齡為38-66 歲,均值為(52.25±1.34)歲。數(shù)據經假設檢驗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 組實行IMRT+腔內后裝放療+化療治療:體外照射療法:使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進行治療操作,先囑患者保持膀胱充盈,將直腸排空,經熱塑性網狀體膜固定體位。在真骨盆處使用模擬激光定位系統(tǒng)標記體表3 個交點,同時標記CT 掃描的中心點。指導患者口服造影劑,等待1h 后采取CT 掃描。臨床靶區(qū)范圍有上段陰道、髂內外、髂總、原瘤區(qū)、閉孔淋巴引流區(qū)、宮旁、骶前。臨床靶區(qū)各個方向朝外0.5cm 為計劃靶體積。其劑量為45-50Gy,每次劑量為1.8-2.0Gy,共設計7 野,等劑量曲線(95%)需完全覆蓋計劃靶體積。直腸與骨盆的受照劑量為V45<40%,小腸V45<20%,膀胱V45<30%,雙側股骨頭V45<25%。經電子射野影像系統(tǒng)行放療,對中心點位置進行校正后在三維空間層面確保各方的移位值在0.5cm 內,確保每次放療體位一致。腔內后裝放療方法:每周治療1 次,使用高劑量率γ射線對后裝治療機進行遙控,放射源為192Ir,設定A 點劑量是5-10Gy,總劑量是35-45Gy?;煼桨笧椋喉樸K單藥治療,劑量為30-40mg/m2,每周1 次,連續(xù)3-6 次。序貫放化療方法:放療后行紫杉醇加順鉑治療,紫杉醇劑量為150-170mg/m2,第1d 治療,順鉑劑量為50-70mg/m2,第2d治療,每3-4 周重復治療1 次。
B 組實行3D-CRT 治療:盆腔外照射方法為使用電子直線加速器和定位機,照射盆腔體外四野,6MV-X 線射線,處方劑量為4500-5000cGy,單次劑量為180-200cGy,每日照射1 次,共5 周。其他療法同A 組。
觀察直腸反應、骨髓抑制、泌尿生殖道損傷與胃腸道反應等急性不良反應;隨訪1 年,記錄腫瘤轉移、無瘤生存、復發(fā)與死亡等隨訪情況。治療前與治療4 周后于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患者靜脈血4ml,不予以抗凝處理,將血清分離后放置在-20℃冰箱中,經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測定血清鱗狀細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所有操作根據試劑盒說明書嚴格進行。
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測評治療6 個月的療效,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腫塊徹底消失;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腫塊面積縮小30%以上;病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腫塊面積縮小30%以下,或增大20%以下;病情進展(progress disease,PD):腫瘤增大20%以上[2]??傆行?CR%+PR%。
數(shù)據處理經由SPSS21.0 軟件完成,計量數(shù)據經t對比與檢驗,采用()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經χ2對比與檢驗,采用(%)表示,假設校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P<0.05。
A 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B 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A 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應率低于B 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應率比較
隨訪1 年,A 組患者的隨訪情況優(yōu)于B 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隨訪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CCA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A 組患者的SCCA 水平低于B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SCCA 水平比較(,μg/L)
表4 兩組患者的SCCA 水平比較(,μg/L)
宮頸癌是頻發(fā)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治療方法多為手術和放化療[3]。對于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而言,綜合性治療可縮小腫瘤體積,提高生存率,但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tǒng)與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因此具有治療局限性[4]?;诖?,臨床致力于尋找新型放化療技術,在提高療效的同時保證治療安全效益[5]。IMRT 是三維適形放療之一,可按照靶區(qū)的三維性狀和靶區(qū)、器官間解剖關系確定照射區(qū)的治療劑量,可利用等劑量線面評估與靶區(qū)性狀的符合率,確保照射劑量的精準性。該項療法可減少臨界器官的照射通量,進而增加靶區(qū)照射通量,可最大化控制腫瘤區(qū)域的照射劑量,因此近期療效理想[6,7]。SCCA 是腫瘤糖原抗原,其可評估宮頸癌病情,可通過其含量測定評估該病的治療效果,是較為常用的腫瘤標記物[8]。結果中A 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B 組,急性不良反應與隨訪不良事件少于B 組,SCCA水平低于B 組(P<0.05)。說明IMRT+腔內后裝放療+化療的治療速度更快,可重建機體免疫系統(tǒng),減少放化療期間不良事件,盡量改善遠期療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綜上,IMRT+腔內后裝放療+化療可作為中晚期宮頸癌的首選療法,其近期療效與遠期預后較佳,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