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紅,王孝財
(1 重慶市江津區(qū)白沙中心衛(wèi)生院,重慶 402289;2 重慶市江津區(qū)吳灘中心衛(wèi)生院,重慶 402288)
糜爛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是內(nèi)鏡醫(yī)生在對患者胃部進行檢查之后根據(jù)肉眼所見而使用的一種描述性語言,這種疾病是指在多種原因作用之下導致胃黏膜出現(xiàn)糜爛情況,疾病有急性以及慢性之分[1]。糜爛性胃炎患者除了有胃黏膜糜爛表現(xiàn)之外,一些患者還會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情況,主要發(fā)生在急性期患者中。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的癥狀相對隱蔽,缺乏典型性,常見的表現(xiàn)如反酸、上腹部不適、疼痛、噯氣等[2,3]。在患病之后,患者應當及時就醫(yī),以便促進病情盡快康復,避免病情加重。臨床中以藥物治療措施為主,如奧美拉唑、蒙脫石散等,均可用于此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文章主要觀察探討了以上兩種藥物聯(lián)合用于糜爛性胃炎患者中的方法以及具體效果。
將2020 年1 月 至2021 年1 月在本 院接受治療的80 例糜爛性胃炎患者納入研究,根據(jù)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療方案實施分組:(1)研究組40 例患者接受聯(lián)合用藥治療,其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27-66 歲,平均(42.13±4.57)歲;病程最長2 年,最短3 個月,平均(1.21±0.33)年;急性和慢性患者分別為10 例、30例,有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21 例。(2)對照組40 例患者接受單用藥治療,其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齡29-65 歲,平 均(41.74±4.33)歲;病 程2 個 月-2 年,平均(1.19±0.28)年;急性患者9 例,慢性患者31 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23 例。兩組患者入院時的各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好的研究價值。入選患者對于用藥均無禁忌證,同時對治療方案均簽署同意書,具有較好的治療配合度。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糜爛性胃炎的常規(guī)性治療,內(nèi)容主要包括指導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證飲食合理、作息規(guī)律、戒煙戒酒,同時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治療、抗感染治療、補液等。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患者,使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在以上基礎上,對照組患者使用奧美拉唑腸溶片,用藥方式為口服,20mg/次,2 次/d,治療時間共計4 周。研究組患者采取蒙脫石散+奧美拉唑的用藥方案。其中奧美拉唑使用方法同對照組,蒙脫石散使用方法為口服用藥,3g/次,3 次/d,治療時間同上。
主要對比兩組患者的如下幾項指標水平:(1)胃糜爛程度:無糜爛(0 分)、輕度糜爛(糜爛總數(shù)≤2 個,1 分)、中度糜爛(糜爛總數(shù)3-5 個,2 分)、重度糜爛(糜爛總數(shù)>5 個,3 分)。(2)胃泌素水平。(3)不良反應。(4)6 個月復發(fā)率。(5)治療總有效率,其中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顯示糜爛面積消失或是比之前縮小90%以上為顯效;癥狀有所改善,糜爛面積縮小50%-90%為有效;癥狀改善不明顯,糜爛面積縮小程度不足50%或是有所擴大為無效。
統(tǒng)計學軟件及版本:SPSS 22.0;計數(shù)資料:差異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進行t檢驗,用()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P<0.05。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糜爛評分以及胃泌素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糜爛評分以及胃泌素水平均比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研究組糜爛評分以及胃泌素水平均比對照組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糜爛評分以及胃泌素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糜爛評分以及胃泌素水平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研究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1 例,占比2.5%,表現(xiàn)為惡心;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3 例(7.5%),其中頭暈1 例,惡心2 例。對兩組患者均實施為期6 個月的隨訪,其中研究組復發(fā)1例(2.5%),對照組復發(fā)率為15.0%(6/40)。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復發(fā)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糜爛性胃炎為消化內(nèi)科的常見疾病,導致此類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不合理、作息不規(guī)律、長期酗酒、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等,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導致糜爛性胃炎的發(fā)生[4,5]。如果發(fā)病后不及時接受有效的診治,隨著病情加重,不但患者痛苦增加,還會對患者的健康構成更大威脅,甚至可能誘發(fā)癌變[6]。臨床中治療糜爛性胃炎主要是采取藥物治療措施,給予的藥物類型主要有質(zhì)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抗生素、H2受體拮抗劑等[7]。本研究將奧美拉唑和蒙脫石散聯(lián)合用于此類患者的治療。其中奧美拉唑為質(zhì)子泵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對胃黏膜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8]。但是單獨用藥的情況下,效果仍然有待提升。蒙脫石散主要用于治療腹瀉,保護胃黏膜,促使消化道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9]。本研究結果表明,采取聯(lián)合用藥方案,患者的胃泌素水平、胃糜爛程度獲得了明顯改善,療效可靠,同時不良反應少,復發(fā)率低,提示這種用藥方案對糜爛性胃炎患者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