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學勤,劉桂昌,駱寒松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 昭通 657000)
肺癌屬于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惡性腫瘤,吸煙、大氣污染、肺部慢性感染都是引發(fā)疾病的危險因素,早期以咳痰、低熱、咳嗽、氣悶為典型臨床表現,隨著病情發(fā)展,會逐漸形成一種不可逆疾病,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目前針對該疾病多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會給患者身體帶來嚴重創(chuàng)傷,雖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易引起負面情緒,不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所以為提高整體護理效果,臨床多在患者手術治療期間對患者心理進行干預。比較常見的干預方式為常規(guī)心理護理,但是由于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患者身心需求,護理效果往往無法令患者滿意?;诖?,本文為患者選擇個性化心理護理模式,探究此護理模式的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對象共選擇64 例,于2019 年3 月至2020年10 月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各32 例。研究組平均年齡(51.5±2.6)歲;平均病程(3.6±1.6)年;其中男患者13 例,女患者19 例;左肺癌20 例,右肺癌12 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51.8±2.4)歲;平均病程(3.6±1.8)年;其中男患者15 例,女患者17 例;左肺癌19 例,右肺癌13 例。兩組肺癌患者基線資料對比P>0.05,可比性較高。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手術相關事宜,做好基礎護理工作。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采取個性化心理護理,具體護理內容:(1)術前護理。①健康知識教育。健康教育方法有很多種,包括給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建立微信交流平臺、一對一健康宣教、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具體可根據患者個人情況、接受程度等方面去選擇,旨在使患者對疾病、手術相關知識有所了解,能夠勇敢面對疾病和手術,端正心態(tài),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另外健康宣教還可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增強自身保護意識和健康意識,以降低危險事件的發(fā)生率。②心理護理。在患者得知自己患上肺癌后,會受到心理打擊,從而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為避免不良情緒對手術治療產生影響,護理人員需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以緩解其內心負面情緒;同時還可通過指導其散步,讓其看電影、聽音樂等方式,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使其保持良好心態(tài)。(2)術中護理。由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需接受多次手術治療,導致患者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質疑,所以護理人員需做好術中心理護理,通過眼神和肢體接觸,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勵,使患者能夠安心接受手術治療,并在手術過程中保持鎮(zhèn)定。(3)術后護理。由于多數患者在手術治療時均需采用麻醉治療,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語言障礙、精神錯亂,所以護理人員需陪伴在患者床旁,安慰鼓勵患者,告知患者手術結果,使其能夠安心休養(yǎng)。
評估患者入院時和入院前焦慮情況、深睡眠量表評分,詳細記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從自主下床活動時間、心電監(jiān)護時間等方面進行評估。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個性化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將相關數據錄入到SPSS15.0 統計學軟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樣本t檢驗;若P<0.05 則代表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入院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和深睡眠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兩組患者深睡眠量表評分、焦慮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院前、術前深睡眠量表和焦慮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入院前、術前深睡眠量表和焦慮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心電監(jiān)護時間和自主下床活動時間更為理想,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監(jiān)護時間和自主下床活動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電監(jiān)護時間和自主下床活動時間比較()
肺癌屬于一種較為嚴重的惡性腫瘤,具有轉移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點,病情較為頑固,治療周期較長,患者需承受較大痛苦。隨著手術操作的反復進行,患者會產生強烈的畏懼和抵觸心理,致使機體自主神經調節(jié)功能紊亂、血壓上升、心率加快,還會導致術后一系列臨床并發(fā)癥,增加疾病復發(fā)的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為進一步減少患者抵觸情緒,多對其提供護理服務[2-4]。
個性化心理護理屬于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能夠結合患者自身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措施,使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知識有所了解,引導患者用正確態(tài)度和看法對疾病有一個判斷,使患者能夠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積極配合,以提高整體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的好轉,最終提升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5-8]。同時個性化護理通過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進行護理,實現了手術全程護理,不僅大大降低手術風險,還減少了患者心理壓力,使其能夠獲得心理安慰和支持,維持平和心態(tài)。除此之外在患者護理過程中,個性化護理還搭配飲食、生活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能夠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使其生活變得更加規(guī)律,生活質量更高。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組患者焦慮評分、深睡眠量表評分、自主下床活動時間、心電監(jiān)護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肺癌手術患者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術前焦慮,促進患者術后身體的恢復,臨床護理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