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璟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困擾著全球至少10%的育齡期婦女的婦科疾病,具有雌激素依賴性是它最大的特點[1]。子宮內膜組織在宮腔以外的部位生長是它的主要特征。目前,對于這種疾病的發(fā)生的機制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觀點,最為經(jīng)典的理論是經(jīng)血的逆流導致異位部位植入活的子宮內膜細胞[2]。這種內膜組織異位的種植導致嚴重的盆腔疼痛和不孕等癥狀[3]。目前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前者主要以腹腔鏡為主,這種治療方法能夠對疾病進行明確診斷和分級,同時可以在直觀下切除病灶、分離黏連、恢復盆腔解剖結構[4]。術中反復的沖洗也可以起到改善盆腔微環(huán)境的作用。后者主要包括GnRH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GnRHa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方法。這些化合物在減少子宮內膜相關疼痛方面的功效是眾所周知的,但是由于它們的激素性質,導致它們有許多的副作用,包括潮熱等[5]。GnRHa既能作用于下丘腦軸,形成低雌激素狀態(tài),也能直接作用于垂體外組織,如子宮內膜和卵巢[6]。這些不同的作用靶點使得GnRHa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表現(xiàn)多樣性和復雜性。目前,其對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的效果并不確切。所以,本文通過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探索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術后聯(lián)合GnRHa治療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醫(yī)院婦產科收治的腹腔鏡確診的80例腹痛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見表1),其診斷標準參照相關指南[1]。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腹腔鏡術后加用GnRHa,共40例。美國生育協(xié)會(AFS)分期[7]:Ⅲ期 26例,Ⅳ期14例。對照組患者在腹腔鏡術后聯(lián)合使用避孕藥,共40例,AFS分期:Ⅲ期27例,Ⅳ期13例。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指南的診斷標準,具有手術指征且于我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檢查輸卵管通暢性良好。配偶精液質量正常。②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合并對治療和預后有影響的腫瘤或既具有化療史。合并雌激素藥物禁忌。服用激素藥物或其他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
1.3 手術方法 排除手術相關禁忌,在全麻下使用腹腔鏡對盆腔進行全面的探查,根據(jù)AFS評分進行分期,同時對盆腔黏連充分松解,使其解剖結構盡可能得到恢復。在剔除卵巢異位囊腫時多保留正常卵巢組織。對于盆壁、韌帶等異位病灶進行切除或灼燒,并用可吸收線對卵巢進行縫合,術畢反復使用生理鹽水進行腹腔沖洗。
1.4 術后聯(lián)合使用GnRHa和避孕藥的方法 ①實驗組:腹腔鏡術后月經(jīng)來潮的1~4天予以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GnRHa)3.75 mg/次(國藥準字H20093852)。每隔4周重復一次,根據(jù)激素水平和子宮大小決定總注射計量,一般進行3~6次注射。②對照組:術后月經(jīng)來潮的第1天開始口服避孕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注冊證號H20170258),每晚一片,連續(xù)使用21天為一個療程,共治療三個療程。兩組患者所有治療完畢后進行隨訪。
1.5 觀察指標 ①評估兩組患者盆腔疼痛(痛經(jīng)或性交痛)改善程度:采用疼痛評分(VAS)[8]進行評估,評分的高低與盆腔疼痛程度呈正相關。②妊娠率:兩組患者均隨訪18個月,記錄治療完成后6個月、12個月、18個月妊娠率。③復發(fā)率:記錄治療完成后6個月、12個月、18個月復發(fā)率。④不良反應:潮熱,失眠,乏力,突破性出血。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IBM公司)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 術前對兩組患者的盆腔疼痛程度進行測量,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分別對各組各隨訪時間點的疼痛評分進行測量,疼痛評分均呈現(xiàn)下降趨勢,且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疼痛評分總體趨于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x±s,分)
2.2 兩組患者妊娠率比較 計算兩組患者累計妊娠率,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第6個月表現(xiàn)出相同的累計妊娠率;第12個月,對照組累計妊娠率略高于GnRHa組;第18個月,實驗組的累計妊娠率超過對照組,但各隨訪時間點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妊娠率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比較 計算兩組累計復發(fā)率,實驗組患者表現(xiàn)出更低的復發(fā)率,且各隨訪時間點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比較 例(%)
2.4 不良反應 兩組少量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潮熱、失眠、乏力、突破性出血,且因人數(shù)少,不能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共12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復雜的困擾育齡期女性的疾病。它也是導致女性慢性盆腔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并且與不孕密切相關[9]。腹腔鏡手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和治療的金標準[10],但患者術后復發(fā)率較高,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術后常聯(lián)合使用激素類藥物。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類似物(GnRHa),可高效的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造成體內低激素水平狀態(tài),也是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方法之一。
本研究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鏡術后添加使用避孕藥或GnRHa,觀察其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結果表明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GnRHa的患者與術后聯(lián)合避孕藥的患者妊娠率并無明顯差異,這與先前的研究一致[11],雖然也有研究結果表明腹腔鏡術后使用GnRHa可以提高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的妊娠率,但本實驗中并未涉及,因此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實驗還表明腹腔鏡術后聯(lián)合GnRHa比腹腔鏡聯(lián)合避孕藥有更低的復發(fā)率,腹腔鏡手術后,GnRHa治療可以使異位子宮內膜脫離雌激素的支持并抑制其生長,從而改善盆腔環(huán)境,降低復發(fā)率。先前的研究表明術后使用GnRHa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癥因子IL-17、IL-6、TNF-水平,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12]。同時GnRHa能夠改善機體免疫水平,縮減和去除病灶,加速患者康復進展,減輕患者的疼痛。這與我們的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手術能夠切除肉眼可見的病灶,而藥物的使用則可在根本上減低患者體內激素水平,改變盆腔微環(huán)境,從而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進展。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但樣本量有限,可能需要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來納入更多的數(shù)據(jù)和延長隨訪時間來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腹腔鏡術后聯(lián)合GnRHa對患者的盆腔疼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且能在改善患者預后的同時,無明顯的不良反應。但對妊娠率無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