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輝,安穎
(內蒙古通遼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內蒙古 通遼)
精神分裂癥的病程偏長,需要進行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單純化藥物治療難以取得理想化治療預后,需要聯(lián)合功能訓練[1]。臨床多為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心理療法,可協(xié)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治療觀,糾正其不良心態(tài),改善其社會功能。繪畫訓練屬于心理療法的新型模式,可將心理想法投射至繪畫活動中,再結合大腦半球的分工功能理念評估患者的內心情感,使其宣泄情感,加快疾病康復[2]?;谝陨侠碚?,本研究選取10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用于分析繪畫訓練的作用。
研究落實于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統(tǒng)計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以隨機法為分組標準,研究組50例,男女比例為26:24;年齡均值(50.24±1.65)歲;病程2-18 年,均值(10.21±0.85)年。對照組50 例,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均值(50.13±1.50)歲;病程3-16 年,均值(10.38±0.7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精神科康復治療。研究組采取繪畫訓練康復治療:(1)設計繪畫手冊:由專業(yè)繪畫治療師結合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訓練特點擬定繪畫題型,包括點、線、圖形、放大縮小、看圖進行補畫、填補對稱圖、冷色調與暖色調顏色運用、自畫像等題型,繪畫訓練堅持統(tǒng)一性和漸進性原則。(2)課題安排:第1 階段的繪畫目標是平面訓練,為期4 周,繪畫內容為點、線、圖形、放大縮小、看圖進行補畫、填補對稱圖等。第2 階段的繪畫目標是色彩訓練,為期4 周,繪畫內容為冷色調與暖色調顏色運用,使患者能夠掌握到色彩的運用技巧,鍛煉其大腦思維。第3 階段的繪畫目標是完成自畫像,為期2 周,使患者盡量完成自畫像任務。課前,專業(yè)繪畫師對繪畫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指導患者進行原圖描繪,而后改為臨摹和填充畫,最后完成自畫像,以提升執(zhí)行能力。(3)實施方法:繪畫期間保持繪畫室內光線充足且安靜,設置寬敞書桌,統(tǒng)一繪畫筆與紙張。每周訓練5 次,每次30min。繪畫期間進行適度引導,使其能夠表現(xiàn)自我。
利用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試(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評價患者的工作記憶、認知轉移、分類維持和抽象概括等能力,本研究觀察指標為分類完成數(shù)、正確數(shù)、持續(xù)錯誤數(shù)和隨機錯誤數(shù)。
利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價患者的注意與集中、語言、抽象思維、執(zhí)行功能等能力,若受教育時間短于12 年則另加1 分,需要注意的是總分值不超30 分。
利用精細運動評價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F(xiàn)MFM)評價患者的精細動作能力,精細運動能力和分數(shù)呈正相關。以上量表的測試時間為繪畫訓練的0 周、4 周、12 周。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WCST 測試結果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WCST 測試結果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MoCA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MoCA 評分比較[()/分]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FMFM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的FMFM 評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率高,需要進行藥物和康復治療,而康復治療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和接受能力,使其主動配合藥物治療[3,4]。繪畫訓練根據(jù)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特點設計繪畫題型,可以反映患者的內心想法,根據(jù)繪畫成果評估其情感體驗,進而擬定心理干預模式[5]。結果中,研究組的WCST 測試結果更佳,MoCA評分與FMFM 評分更高,與對照組對比后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原因是繪畫訓練可以使患者的壓抑心理得以宣泄,使患者明確自身問題,主動調節(jié)心理和生活狀態(tài),進而改善其認知功能、精細動作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6,7]。繪畫訓練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價值感,鼓勵每位患者積極表達真實感受,對其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進而促進病情康復[8]。
總之,為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繪畫訓練能夠改善其認知功能,抑制病情進展,且能提高患者的精細動作能力、執(zhí)行能力,可使患者盡快回歸社會,取得較佳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