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亮
(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放射線科,吉林 安圖)
臨床中對于子宮肌瘤來說,此疾病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在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疾病中,屬于可能對患者產(chǎn)生較大危害的一種。子宮肌瘤一般體積相對較大,而且占據(jù)的范圍比較廣泛,很容易和鄰近臟器之間相互推移或相貼,最后導致患者的超聲診斷嚴重受限[1]。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可以多平面顯示,同時有著很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相比于其他方式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2]。因為子宮肌瘤屬于一種良性腫瘤,無明顯的癥狀,隨著病情不斷發(fā)展會導致良性腫瘤逐漸出現(xiàn)病變,甚至會變化成為惡性腫瘤,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需加強患者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一般可應用超聲、核磁共振成像等方式進行診斷,此情況下對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分析,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和后續(xù)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選取2019 年1 月至10 月在本院接受診斷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160 例,平均年齡(40.4±6.1)歲,平均病程(10.1±3.2)個月?;颊咴谌朐汉蠖急憩F(xiàn)出月經(jīng)量過多、下腹疼痛以及月經(jīng)紊亂等,通過相關診斷全部得到確診,患者的肌瘤直徑均在2cm 以上。研究將顱內、眼睛有金屬異物的患者排除,并排除腎、肝、心等病?;颊吲懦?,同時還需排除攜帶人工心瓣膜的患者。160 例患者均分別實施超聲診斷(對照組)、1.5T 核磁共振成像(觀察組)。
對照組應用超聲診斷。觀察組應用1.5T 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應用的儀器主要為1.5T 核磁共振掃描儀,通過此儀器對其子宮肌瘤進行掃描檢查。展開此操作時,患者選擇的體位為仰臥位,對其應用體部位線圈,患者的橫斷面T1WI 和T2WI 通過自旋回波相關序列進行檢查,掃描了兩個截面后,對其應用翻轉恢復法,檢測患者的矢狀面T2WI,并通過相同的措施檢測患者冠狀面T2WI。按照儀器的相關操作程序,對掃描厚度進行科學選擇,研究中選擇的層間和層厚分別設置為6mm、2mm,設置矩陣為274×247、234×350。掃描時每個面實施3 次,應用的措施為多序列平行掃描。
對比兩組漏診率、定位錯誤率、診斷準確率情況。
采用SPSS21.0 軟件處理研究中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使用()和(%)表示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漏診率、定位錯誤率均低于對照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準確率等指標情況對比(%)
針對子宮肌瘤進行分析,此類患者人數(shù)較多,發(fā)病率較高,疾病的病發(fā)因素和生活習慣、遺傳以及激素水平有關。子宮肌瘤主要由惡性和良性腫瘤組成,其中良性的腫瘤對機體產(chǎn)生的傷害相對較小,但是惡性腫瘤會導致女性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如果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很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死亡[3]。所以,此情況下需對患者子宮肌瘤的診療效果進行加強。
在臨床中對子宮肌瘤進行診斷時,核磁共振的作用很突出,通過此技術可以對子宮肌瘤具體位置進行快速判斷,對肌瘤的實際大小進行分析,可以將肌瘤的具體形態(tài)客觀反映出來,而且還可以對子宮肌瘤和其他子宮疾病進行區(qū)分[4]。相關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核磁共振對患者疾病診斷效果十分顯著,但采用此措施對患者干預,必須對核磁共振圖像特征準確掌握,并通過詳細對比和專業(yè)分析,將核磁共振正確率高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出來[5]。在此次研究中,子宮肌瘤患者利用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診斷,為了對患者診斷準確性急性確保,對每個面反復掃描3次。根據(jù)研究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的形狀、性質和位置可以通過核磁共振有效反應出來,利用圖像可以對患者病情有效判斷,并將科學的治療方案制定出來。在相關研究中,傳統(tǒng)的診斷設備和核磁共振技術進行對比,后者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6]。在核磁共振的圖像中對各種類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分析,可以將典型信號有效呈現(xiàn)出來,以此輔助醫(yī)生對患者病理類型快速推斷。根據(jù)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在T2WI 上患者良性腫瘤的信號強度百分比和肌瘤的平滑肌細胞含量之間呈正相關。臨床中針對肌瘤進行分析,醫(yī)生對平滑肌的細胞含量進行預測時,此過程中肌瘤的信號強度百分比進行分析,患者的肌瘤血檢可以不用刻意進行實施,所以工作時間得到了有效節(jié)約,而且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讓工作量得以減少[7]。
針對出現(xiàn)子宮肌瘤的患者進行分析,傳統(tǒng)的宮動脈栓塞術和子宮肌瘤切除術雖然是一種價值很高的治療措施,但是患者的生育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降低,對于很多沒有進行生育的女性來說,上述兩種措施都是不最佳的選擇。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核磁共振技術在最近這些年得到快速發(fā)展,在此技術的指導下,在臨床中冷凍治療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和普及[8]。對于冷凍技術來說,此技術主要對患者的肌瘤組織細胞的內部產(chǎn)生作用,對細胞的內外液進行冷凍,使一些微小血管中出現(xiàn)血栓,此情況會導致細胞因為受凍而出現(xiàn)死亡。冷凍技術對患者應用時,在核磁共振的作用下不但可以在肌瘤內部有效控制冷凍部位,并使其對周圍正常組織產(chǎn)生的傷害減少,還可以讓患者的創(chuàng)口面積得以減少,對細胞的本體直接進行冷凍,此情況可以讓異種蛋白的生成得以有效避免?;颊叩募×黾毎M織被冷凍后,還可以對其再次應用核磁共振進行診斷,提高后續(xù)的治療效果,而且其診斷結果也比較突出。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可以充分說明T1 部位受到冷凍后會產(chǎn)生弛豫時間減少,而且減少的效應十分顯著,可以讓冷凍部位信號暫時性失去,尤其在核磁共振成像中還具有非冷凍部位形成強烈對比。
但是對于核磁共振診斷技術來說,進行應用時也具有一些不能忽視的缺點,具體如下:①此設備技術的價格比較昂貴,對患者應用時不能大面積進行應用。②對于核磁共振成像來說,此技術比較復雜,對患者診斷時如果醫(yī)生沒有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其成像病理并不能進行準確判斷,很容易導致出現(xiàn)誤診。③不適合疾病危急或急救團隊應用,因為在核磁共振工作室中不能讓心電監(jiān)護器等急救設備進入,如果出現(xiàn)強行的進入,會影響核磁共振設備的信號,最后導致患者疾病的診斷結果受到影響。④此技術無法進行定量分析,尤其對于T1 和T2 的密度來說,其運算能力相對較差,導致其中的很多工作會出現(xiàn)失誤,在定量分析工作中不能運用。在此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診斷時,對其應用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干預,根據(jù)研究結果可知,對比兩組的診斷準確率可發(fā)現(xiàn)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很多,此情況可充分說明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患者具有的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在子宮肌瘤的鑒別診斷和病理分型以及保守治療中,MRI 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通過此技術可以對不同類型子宮肌瘤的病理進行準確分型,讓患者子宮肉瘤檢出率得以提高,同時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分子影像學隨著醫(yī)學影像學技術不斷快速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了研究熱點,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完善,可以讓活體狀態(tài)下分子水平變化有效反應出來。所以,1.5T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的探索中具有更加廣闊的研究前景和應用價值,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