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凌 蔡娟 楊馨婷
2014年底,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出臺文件,決定對本市2015年1月1日起出生的新生兒實施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聽力障礙免費篩查工作,并采取屬地化管理模式和成都市婦幼一卡通系統(tǒng)(以下簡稱一卡通)對所有信息進行數據錄入和上報管理?,F將免費篩查前后,2014年至2019年成都市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開展情況及本地區(qū)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檢出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聽力篩查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各級醫(yī)院產科出生的1 226 747例新生兒,其中男嬰635 709例,女嬰591 038例。
1.2測試方法及評估指標
1.2.1聽力篩查方法及流程 按照原衛(wèi)生部《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guī)范》(2010版)的要求和《成都市新生兒聽力篩查實施方案》,活產新生兒出生后48小時至出院前,家屬簽署新生兒聽力篩查知情同意書后,由23個區(qū)(市)縣的產科執(zhí)業(yè)機構專業(yè)技術人員應用篩查型耳聲發(fā)射(DPOAE/TEOAE)儀或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儀進行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者,發(fā)放復篩通知單,于出生后42天內回原篩查單位進行OAE和/或AABR復篩。復篩未通過者,發(fā)放轉診通知單,統(tǒng)一轉診至四川省新生兒聽力障礙診治成都分中心(成都市婦女兒童醫(yī)院聽力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初篩、復篩、轉診數據均由產科執(zhí)業(yè)機構的聽力篩查人員規(guī)范錄入一卡通。
1.2.2聽力診斷方法及流程
1.2.2.1轉診登記和病史詢問 聽力中心工作人員接診登記篩查未通過的轉診嬰幼兒,測試前向家長詳細詢問病史,并對嬰幼兒體格檢查,了解孕產期情況、聽力損失高危因素、嬰兒期疾病情況等,明確有無頭面部畸形及其它出生缺陷等。
1.2.2.2聽力評估 聽力測試方法包括ABR、OAE和聲導抗,測試在睡眠中進行。采用美國NATUS公司Navigator-PRO型誘發(fā)電位儀測試ABR,參照WHO(1997)標準,在我院聽力中心測試的正常值基礎上進行校正后,以ABR波V反應閾>30 dB nHL作為2~4 kHz范圍聽力損失標準,分級如下:正常≤30 dB nHL,輕度31~50 dB dB nHL,中度51~70 dB nHL,重度71~90 dB nHL,極重度≥91 dB nHL。聲導抗測試:采用德國Maico公司生產的RaceCarTymp中耳分析儀進行中耳功能測試,采用 226 Hz和1 000 Hz探測音。通過標準,1 000 Hz聲導抗鼓室圖為正峰,226 Hz為A型(鼓室壓力-150~+50 dapa,峰補償靜態(tài)聲導納0.2~1.5 ml,鼓室容積為0.5~1.5 ml)。TEOAE測試:使用美國NATUS公司AUDX/580-AX2191型耳聲發(fā)射儀,刺激聲強度80 dB SPL,頻率1、1.5、2、3、4 kHz。通過標準:每個分析頻率點信噪比≥3 dB,重復率>80%,5個頻率中至少有4個頻率通過。所有嬰幼兒轉診聽力測試結果均由測試人員錄入一卡通。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18.0軟件,采用χ2檢驗進行數據的分析與比較。
2.1篩查結果 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地區(qū)活產1 226 747例新生兒,完成新生兒聽力初篩1 189 694例,篩查率 96.98%(1 189 694/1 226 747)。初篩未通過48 658例,未通過率4.1%(48 658/1 189 690),復篩42 982例,復篩率為88.33%(42 982/48 658),復篩未通過19 913例,轉診率為1.67%(19 913/1 189 694)(表1)。實際診斷15 199例,診斷率76.33%(15 199/19 913),轉診流失4 714例,流失率23.67%(4 714/19 913)。
表1 成都地區(qū)2014~2019年新生兒聽力篩查情況(例)
2.2診斷結果 15 199例接受診斷的嬰兒中,11 316(74.46%,11 316/15 199)例診斷為聽力正常,3 883例診斷為聽力損失,檢出率為3.26‰(3 883/1 189 694),轉診檢出率為25.54%(3 883/15 199),其中,男2 238例,檢出率3.63‰(2 238/616 230);女1 645例,檢出率2.87‰(1 645/573 463)。男嬰聽力損失檢出率明顯高于女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19,P<0.01)(表2)。
表2 成都地區(qū)2014~2019年新生兒聽力診斷情況(例)
2.3自費篩查與免費篩查情況比較 2014年自費篩查期間,篩查率88.63%,復篩率81.16%,聽力損失檢出率2.10‰。2015~2019年免費篩查期間,篩查率98.34%(χ2=47 597.01,P<0.01)、復篩率89.25%(χ2=309.54,P<0.01)和聽力損失檢出率3.43‰(χ2=69.73,P<0.01)均明顯高于自費篩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3)。
表3 自費篩查和免費篩查聽力初、復篩及診斷結果比較(例)
成都地區(qū)的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采取屬地化三級網絡管理體系,包括:一級-成都市新生兒聽力障礙診治中心(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二級-區(qū)市縣婦幼保健院(23個區(qū)市縣),三級-產科執(zhí)業(yè)機構(104個)。所有產時、初篩、復篩、轉診、診斷等信息均錄入成都市婦幼一卡通管理系統(tǒng),保證了信息采集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相關報道多以單一產科機構出生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如林楠等[1]報道2010~2012年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活產新生兒21 479例,篩查率97.63%;吳丹等[2]報道2009~2013年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活產33 166例新生兒,篩查率為98.62%。其它報道整個地區(qū)篩查情況的,如袁濤等[3]報道廣東省2008~2016年篩查率78.8%,孫曉艷等[4]報道嘉興市2013~2017年篩查率為99.48%,是以數據報表形式采集統(tǒng)計。本研究調查成都地區(qū)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情況,所有數據均采集自成都市婦幼一卡通,2014~2019年共計活產新生兒1 226 747例,新生兒聽力初篩1 189 694例,聽力篩查率為96.98%,達到了國家技術規(guī)范要求95%的目標,但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還有一定差距。Ravi等[5]研究顯示,聽力篩查人員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是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所以,后期加強全市各級產科機構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健康宣教是工作的重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成都地區(qū)的新生兒聽力損失檢出率3.26‰,略高于國內文獻報道的1‰~3‰[1,2,4]。分析原因為,本次報道的檢出率是以初次診斷結果作為統(tǒng)計依據,而低齡嬰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聽覺發(fā)育不斷完善,部分聽力損失患兒尤其是傳導性聽力損失者在復診檢查中可能自行恢復或經過藥物、手術后聽力恢復正常,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對比初診和隨訪復診的診斷結果,了解確診永久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兒的檢出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男嬰聽力損失檢出率3.63‰,女嬰聽力損失檢出率2.87‰,男嬰聽力損失檢出率明顯高于女嬰。查閱國內相關文獻[6],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新生兒耳聾發(fā)病率性別間無明顯差異,具體原因尚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本研究顯示實施免費篩查后,篩查率從88.63%提高至98.34%,復篩率從81.16%提高至89.25%,聽力損失檢出率從2.10‰提高至3.43‰,與鄭新靈等[7]報道的臺州市開展免費聽力篩查后篩查率從96.54%提高為98.86%,復篩率從81.35%提高為92.14%,檢出率從1.31‰提高至1.68‰的情況相似??梢?,將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納入政府的民生工程,由政府出資進行篩查,可以更進一步完善新生兒聽力篩查網絡服務體系,建立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長效機制,加強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措施,保障母嬰安康。
本研究中,轉診檢出率為25.55%(3 883/15 199),轉診流失4 714例,流失率23.67%(4 714/19 913),按照上述比例估算,可能有1 204(4 714×25.55%)例潛在聽力損失新生兒未得到及時診斷。Ravi等[8]報道,全球范圍內單中心研究的轉診流失率為20%(9%~37.3%),多中心研究的轉診流失率為21%(11.5%~41.4%)。美國嬰幼兒聽力聯合委員會(JCIH)推薦理想的流失率應小于5%;但真正做到很困難,美國CDC公布的數據(https://www.cdc.gov/ncbddd/hearingloss/ehdi-data2018.html)顯示,2018年美國57個州平均轉診流失率為35.9%。降低轉診流失率是保證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質量最重要的指標,如果流失率過高,聽力篩查的意義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在篩查與診斷的環(huán)節(jié)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讓所有篩查未通過者按時轉診至聽力障礙診治機構[9]。相關研究顯示,家長的教育背景、缺乏相關知識和轉診距離較遠是報道最多的流失原因,成都地區(qū)轉診流失情況也與上述原因密切相關,因此在后期的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中,重點仍然是加強社會尤其是基層健康宣教,提高群眾聽力保健意識,做好轉診與接診的有效銜接,告知家長轉診的重要性和詳細的轉診流程,提供便利的轉診途徑等。同時完善相關數據信息系統(tǒng)和公眾服務系統(tǒng),加強多學科合作,信息共享,有效銜接篩查、診斷、康復干預和隨訪等全部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實現全覆蓋、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干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