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吉祥物——笑翠鳥“奧利”、鴨嘴獸“悉德”和針鼴“米莉”。這三種動物都是澳洲特有的,其中的“米莉”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珍稀物種——澳洲針鼴。
身披硬刺的小家伙
在澳洲生活著一種小型的珍稀動物,全身長滿針刺,嘴又尖又長,樣子看起來像刺猬。它,就是澳大利亞的特產(chǎn)動物——針鼴。
別看針鼴的個子不大,但它卻有一套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奇妙本領(lǐng)。首先,它有一套覓食的工具——長鼻子、長舌和銳利的爪。針鼴最愛吃的是螞蟻和白蟻,但它的視力欠佳,這就要靠它那個長得像竹筒般的鼻子去探尋蟻巢的所在了。當針鼴發(fā)現(xiàn)蟻巢以后,便首先用有力的尖爪把蟻巢搗毀,受到驚動的蟻群便沖出蟻巢,企圖奪路而逃。針鼴便伸出長舌,將螞蟻一個個抓來送到了嘴里。它的長舌足有30厘米長,上面布滿了黏液,只要螞蟻一粘上去,那就休想掙脫。一只針鼴一次就可以吃掉上千只螞蟻和白蟻。
生存有妙招
在天敵眾多的自然“王國”里,要生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每一種動物都要有自己的自衛(wèi)本領(lǐng)和武器,這是生存競爭的“法寶”。針鼴的自衛(wèi)武器和自衛(wèi)本領(lǐng)非常出眾。敵害來臨,針鼴會“毛發(fā)聳立”,全身的針刺尖尖地豎直起來,直挺挺的像針叢一樣,用以威嚇進攻者。
針鼴還有一件護身“法寶”,那就是它的后腳生有“毒距”。遇到十分緊迫的情況,它能放出毒液來。此外,它還有一個對付強敵的辦法,它會像刺猬那樣,迅速地把身體蜷縮成球形,使敵人看到的只是一只沒頭沒腦的“刺毛團”,很難下手。一旦危機過去,它便逃之夭夭。
針鼴棲息于灌叢、草原、疏林和多石的半荒漠地區(qū)等地帶。它是夜行動物,白天隱藏在洞穴中。性情孤僻,不愛過“集體”生活,經(jīng)常單獨出沒。只有當秋天來臨的時候,它們才愿意彼此接觸,尋找伴侶,一旦“情投意合”,它們便雙雙生活在一起,度過一段很短的“蜜月”以后,又各自分手了。
產(chǎn)卵的哺乳動物
針鼴雖然是哺乳動物,但它卻和雞一樣下蛋。但它不像雞那么多產(chǎn),針鼴每次只下一個蛋就算完成了它的產(chǎn)蛋任務(wù)。有趣的是,針鼴下完蛋以后,就用嘴把蛋送入由皮膚臨時折成的“育兒袋”內(nèi)進行孵化。約三十八天,小針鼴就出世了。針鼴媽媽沒有乳房,但有腺體分泌乳汁哺育幼崽。兩個月左右幼崽斷奶后,育兒袋也隨之消失。
和鴨嘴獸是近親
雖然澳洲針鼴外表上更接近刺猬,但在親緣關(guān)系上無疑是鴨嘴獸的近親。它們兩者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以產(chǎn)卵的方式繁殖后代,它們同屬于哺乳動物中的單孔目,消化道、排泄道和生殖道都開口于身體后部的泄殖腔內(nèi),是原始、低等的奇異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