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廣
(江蘇省興化市中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興化 225700)
腸梗阻是一種以腹脹、惡心、嘔吐、腹痛、停止排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外科急腹癥,隨患者病情進程持續(xù)加快,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極易出現(xiàn)休克、毒血癥及死亡情況[1]。所以,加強腸梗阻患者的早期診斷,對提升患者康復效果與臨床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對腸梗阻這種急腹癥進行診斷,通常采用影像學手段,常見的影像學手段包括X線攝片、多層螺旋CT等方式,由于X線攝片空間辨析度不高、檢出率過低,不光難以準確反映出患者梗阻病灶、病因及狹窄情況,還難以達到良好的臨床診斷效果[2]。隨多層螺旋CT掃描在腸梗阻疾病中的廣泛應用,其在腸梗阻疾病的臨床檢查與診斷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接受手術治療的腸梗阻患者,其手術結(jié)果也可有效提升腸梗阻臨床檢出率與病因,在外科手術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為探究腸梗阻患者接受多層螺旋CT與手術診斷的臨床應用效果差異,本文對我院在2016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110例經(jīng)手術確診的腸梗阻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xiàn)就診斷結(jié)果匯報如下。
對我院在2016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110例經(jīng)手術確診為腸梗阻且術前經(jīng)CT診斷的患者進行臨床分析,將手術結(jié)果設對照組,多層螺旋CT診斷結(jié)果設為觀察組?;颊咧校耗?6例,女54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40.76±3.41)歲,病程1~6 d,平均病程(3.32±0.19)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較強可比性。家屬及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臨床資料較為完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嘔吐、惡心及腹痛等癥狀;患者均經(jīng)手術證實為腸梗阻患者;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障礙及心肺功能障礙疾病患者;臨床配合度較差患者。
所有患者接受多層螺旋CT檢查,儀器選擇飛利浦MX16 evo CT掃描儀,將電流、電源設置為200 mAs、120 kV,將掃描厚度與螺距調(diào)整為3 mm與1~1.5,選擇碘海醇為對比劑,劑量為80~100 mL,保持注射速度為3 mL/s。掃描范圍為膈頂至恥骨聯(lián)合水平,緩慢增加掃描強度,同時將對比劑進行注射。掃描30 s、60 s時,取患者靜脈、動脈及延遲期圖像。
患者接受開腹手術治療時,給予患者平臥位全身麻醉,打開腹腔探尋梗阻及病變,分離腸系膜下動脈根部,切除周邊脂肪組織,充分游離病變組織,并切除病變部位,縫合腹腔,進行造瘺處理。
腸梗阻診斷標準:小腸腸管直徑超過25 mm,結(jié)腸腸管直徑超過60 mm,腸管內(nèi)有不同程度的擴張積液與積氣。由兩名年資較高的影響學醫(yī)師采用雙盲法對患者CT掃描圖像進行分析,通過查看影像軸位與MRP圖像,對患者小腸腸管擴張情況進行仔細觀察,以確認梗阻位置;按遠端腸管塌陷程度、殘留氣液量比重,評估患者梗阻程度。(1)對比患者CT檢查結(jié)果與手術結(jié)果的診斷符合率差異;(2)從單純機械性梗阻、絞窄性梗阻、動力性梗阻三方面,對比CT與手術對患者腸梗阻病因診斷準確率差異。
選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以病程等指標為主的計量資料,以(±s)為表現(xiàn)形式,其檢驗方式為t值;以診斷準確率為主的計數(shù)資料,以[n(%)]為表現(xiàn)形式,其檢驗方式為χ2,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腸梗阻患者經(jīng)CT檢查,確診107例,誤診3例,診斷準確率97.27%,對照組腸梗阻患者經(jīng)手術結(jié)果確認110例,診斷準確率100%,兩組之間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52,P>0.05)。
觀察組中單純機械性梗阻48例、絞窄性梗阻40例、動力性梗阻22例,與對照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10,0.000,0.000,P>0.05),見表1。
表1 患者梗阻類型診斷準確率差異對比表(n,%)
腸梗阻作為一種由腸道內(nèi)容物運行障礙引起的臨床常見急腹癥,其具有病因多樣、患病率高、病情進展速度快等特征,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則易增加患者休克、毒血癥及病死率[4-5]。腸梗阻通常是由腸道內(nèi)容物運行障礙、氣體能力減弱引起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腹痛、腹脹、嘔吐、肛門停止排氣等表現(xiàn),其在急腹癥中占比約為20%[6]。由于腸梗阻起病較急,病情進展速度較快,為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做好患者梗阻部位、梗阻病因的有效診斷是極為必要的[7]。臨床對腸梗阻的臨床診斷方式主要包括X線攝片、手術結(jié)果檢驗及多層螺旋CT[8]。X線攝片雖具有費用低、操作簡便等特點,但由于分辨率低、難以清晰反應征象,導致臨床診斷效果并不理想。手術結(jié)果檢驗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雖能準確判斷患者病因,具有較高診斷準確率、但由于對患者損傷較大,術后恢復較慢,診斷實用性不高[9]。多多層螺旋CT應用于腸梗阻疾病患者的檢查中,通過對患者全腹動脈期與門動脈期實施薄層掃描,不光能準確、直觀地反映出患者是否患有機械性腸梗阻,還能準確反映出患者的血運、梗阻病因及梗阻部位,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
觀察組腸梗阻患者經(jīng)CT檢查,確診107例,誤診3例,診斷準確率97.27%,對照組腸梗阻患者經(jīng)手術結(jié)果確認110例,診斷準確率100%,兩組之間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52,P>0.05。這提示多層螺旋CT對腸梗阻患者進行檢查,患者的確診情況與患者手術結(jié)果并無明顯差異性。無論是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還是近年來常用的腹腔鏡手術,均對患者具有創(chuàng)傷性,雖標本檢驗準確性高,但受術后恢復時間長、術后并發(fā)癥多等因素影響,給患者的術后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多層螺旋CT是一種對患者全腹部進行掃描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只需患者屏住呼吸,整個掃描過程僅需5 s~10 s,不具有創(chuàng)傷性,檢查安全性高。所以,臨床可將多層螺旋CT視為腸梗阻疾病的首選檢查方式。
觀察組中單純機械性梗阻48例、絞窄性梗阻40例、動力性梗阻22例,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10,0.000,0.000,P>0.05)。這與胡曉丹[10]等人的“螺旋CT對單純機械性梗阻、絞窄性梗阻及動力性梗阻診斷準確率分別為36(94.74%)、30(100%)、17(85%),與手術結(jié)果的100%相比,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一致。這提示多層螺旋CT應用于腸梗阻疾病檢查,其對患者梗阻類型的判斷準確性不亞于手術結(jié)果。由于CT具有空間與密度分辨率高優(yōu)勢,可有效顯示出患者病灶細節(jié),經(jīng)過多平面重建技術,甚至還可以準確顯示出患者解剖結(jié)構(gòu)與周圍組織之間關系。此外,CT還能顯示出患者腸壁、腸系膜供血情況,這從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CT對患者腸梗阻病因的判斷準確性。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不光能顯示腸壁、腸系膜血管等情況,還可明確梗阻發(fā)病原因,可將其作為腸梗阻疾病的首選檢查方式,相比于手術檢查,患者痛苦更小,臨床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