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又
俗話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中國畫尤其如此。一般人看畫,大抵只是在意像與不像,很難像本書這樣,幾乎是帶著放大鏡,恨不得將一幅畫的每個細節(jié)逐一琢磨出個所以然來??戳诉@本書,即便是外行,想必多少也能懂得一些門道了。
本書甄選的《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搗練圖》等19幅傳世中國畫作,每一幅都赫赫有名?!肚迕魃虾訄D》是本書的“壓軸之作”,無論從敘述篇幅還是細節(jié)分析上,均占有較大權重。就這幅畫,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的,懂的還是不懂的,大都從各種渠道見過幾回。對于筆者這樣一位品畫的“門外漢”,每每看到這幅畫,感受最深的總是氣勢恢弘:畫里汴京街頭商賈云集,人聲鼎沸,好一派祥和與繁榮的景象。
如果跟著本書作者,我們從這一巨幅畫卷中或可“讀”到不一樣的驚心動魄。宋朝經(jīng)濟發(fā)達,在當時的全球首屈一指。畫家筆下的“北宋一日”,通過描繪大量南來北往商賈的各色買賣活動,折射當時經(jīng)濟已經(jīng)相當活躍?;钴S,意味著改變,改變意味著會給社會特別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某些沖擊。
田玉彬從畫里找到三個反映這種沖擊的“鐵證”:一是受驚的驢,二是河里眼看就要失控的商船,三是在兩個地方出現(xiàn)長辮子的疑似女真人。前面兩個危機,只能算是日常生活一撇,見怪不怪,波瀾不驚;倒是最后隱藏的這個危機,到底還是左右了宋朝的命運。北宋末年,為抵擋北遼南下侵犯,北宋聯(lián)金抗遼。然而擊敗遼國后,金很快調頭攻宋,北宋自此走向下坡路。置于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很難讓人不覺得這兩個“長辮子”越來越像是金派來的細作。
在田玉彬看來,像《清明上河圖》里所蘊藏的種種“玄機”,正是中國畫最耐人尋味也最擅長隱喻的密碼。解開這些密碼,我們才可能透過畫作的表象,抵達畫家試圖表達的深刻寓意。不妨再回過頭來看看《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自始至終呈現(xiàn)的是一堆友人的夜宴歡聚,場面著實熱鬧。不過如果細看不難發(fā)現(xiàn),主角韓熙載始終悶悶不樂,心不在焉。這幅畫來源于畫家顧閎,他受南唐后主李煜之命,“臥底”韓府,目的是幫李煜打探韓熙載的內心想法。如果顧閎的動機是真,那么以韓熙載的智慧又怎能不知?從這層意義上講,韓熙載的這番表現(xiàn)到底是內心想法的自然流露,還是在顧閎面前裝模作樣,或值好好揣摩。
眾所周知,與西方畫重寫實不同,中國畫更偏重抒意。本書選取的十來幅畫作中,大都隱藏有“畫龍點睛”之筆。如《墨蘭圖》里的“無根之蘭”,是畫家鄭思肖對宋元改朝換代,不忘故國的表達;《骷髏幻戲圖》,直接用一個骷髏來喻指傀儡戲藝人的艱辛;《江行初雪圖》里,為了生計,漁民們不得不冒著嚴寒赤腳捕魚;《聽琴圖》里,部分松葉的葉端是紅褐色,有研究者據(jù)此推測該樹可能患了落針病、赤枯病,因而猜測畫家是想表達“君子失德”,畢竟坐在宋徽宗對面聽琴的是大奸臣蔡京和童貫;《清明上河圖》第一段畫為表達繁華下的危機,居然隱藏著一棵斷樹……
本書還選取了一幅南宋梁楷的《潑墨仙人圖》。梁楷在畫界有“潑墨仙人”之譽,當然他的畫絕非信手潑出來的,只是“不見筆跡,如潑出耳”,說是神來之筆并不為過。頗為諷刺的是,時下倒是偶見一些所謂的大師,裝神弄鬼般地肆意潑墨,這樣的“大作”往往只見鬼畫符般的胡亂涂鴉,連最基本的構圖審美也難尋覓?!皾娔扇恕碧热粼谑?,目睹后人這般糟蹋他的神韻,只怕會氣得半死。
看懂古畫,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向歷史的大門?!白哌M”中國畫其實不難,關鍵在于兩點,一是細心,二是將畫置于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