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若男
我們中國的漢字,不僅有趣、神奇,還蘊(yùn)含著豐富的文化。在這些漢字中,我最喜歡——尋。
“爸爸,尋是什么意思呀?”
“寶貝,尋是尋找、尋覓的意思。”
懵懵懂懂的我發(fā)出了一連串打破砂鍋似的追問:“爸爸,尋找什么啊?為什么要尋找?”爸爸一一解答:“什么都可以尋找啊,比如尋找人間真情,尋找……”還沒等爸爸說完,我就決定:“今天我就去尋找人間真情!”我立馬開始行動(dòng)。
在一條斑馬線上。
一位拄著拐杖,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正準(zhǔn)備過馬路,但老爺爺?shù)囊暳雌饋聿惶?,走路搖搖晃晃的,似乎下一秒就會(huì)摔倒。小小的我本想上前幫助老爺爺,可就在我邁開腳步時(shí),一個(gè)衣著考究,夾著公文包的年輕人走到老爺爺身邊。
“老爺爺,慢點(diǎn)。來!我扶您過馬路。”語氣異常溫和。年輕人一邊說,一邊伸出手?jǐn)v扶著老爺爺往前走。
原來真情就在彼此的攙扶中。
在明亮如白晝的家里。
我正在寫作業(yè),“咕咕——”不爭氣的肚子唱起了“空城計(jì)”。課桌上的小鬧鐘已經(jīng)指向夜里十一點(diǎn),我正在“加夜班”呢!
我本不敢說,但是難忍的饑餓還是讓我朝媽媽開了口:“媽媽,我餓了?!?/p>
“誰讓你晚飯不好好吃,你就餓著吧!”媽媽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是身體卻從床上起來,走到廚房忙碌,一陣鍋碗瓢盆的撞擊聲后,一碗雞蛋面出爐了。我品嘗著深夜里的美味,也品嘗著真情的滋味。
……
在中國文字寶庫里,漢字就像一顆顆明星,在天上閃爍。對(duì)我而言,最亮的那一顆就是“尋”。
老師小評(píng)
對(duì)“尋”的好奇,勾起了“我”尋找真情的決心:從街頭捕捉到的一幕中,“尋”到了陌生人之間的真情;從深夜的美味中,“尋”到了家人間的真情。習(xí)作首尾呼應(yīng),凸顯了“我”對(duì)“尋”的格外喜歡。
【作者系湖北鄖西縣城關(guān)鎮(zhèn)明德小學(xué)六·4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píng):吳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