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榮 張芝華 葛錦澤
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第6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1,2]。手術(shù)切除是治療早期肝癌的重要手段,但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階段,預后極差[3]。目前,肝動脈化療栓塞術(shù)(TACE)是治療中晚期肝癌的首選方法,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單純TACE治療不能有效殺滅癌細胞,并容易引起肝損傷等嚴重不良反應[4,5]。本研究在TACE基礎(chǔ)上輔助使用巖黃連注射液治療中晚期肝癌,探討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措施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將蔚縣人民醫(yī)院2018至2019年中晚期肝癌患者110例納入研究范圍,按照治療方式分為2組。對照組55例,其中男41例,女14例;年齡35~62歲,平均(53.16±6.42)歲;臨床分期:Ⅱ期17例,Ⅲ期32例,Ⅳ期6例;病理分級:低分化19例,中分化29例,高分化7例。治療組55例,其中男44例,女11例;年齡37~66(54.22±6.52)歲;臨床分期:Ⅱ期15例,Ⅲ期31例,Ⅳ期9例;病理分級:低分化21例,中分化30例,高分化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7年版)》制定的肝癌診斷標準[6];②臨床分期Ⅱ~Ⅳ期;③患者能夠耐受介入治療;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外臟器轉(zhuǎn)移者;②血液系統(tǒng)疾病、肝性腦病患者;③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TACE治療,步驟如下:常規(guī)消毒麻醉后于右側(cè)股動脈穿刺,置入導管,行肝動脈造影術(shù),觀察腫瘤大小、數(shù)目、供血動脈走向,注入化療藥物5-氟尿嘧啶1 g,奧沙利鉑100 mg,之后注入40%碘化油栓塞血管。治療組在TACE基礎(chǔ)上輔助使用巖黃連注射液治療,巖黃連注射液12 ml+250 ml 10%葡萄糖,靜脈滴注,1次/d,連用14 d。
1.4 近期療效 完全緩解(CR):治療后病灶完全吸收;部分緩解(PR):治療后病灶面積較前縮小>50%;穩(wěn)定(SD):治療后病灶面積較前增大<25%;進展(PD):治療后病灶面積較前增大>30%。有效率=(CR+ PR)/總例數(shù),疾病控制率=(CR+PR+SD)/總例數(shù)。
1.5 觀察指標
1.5.1 標本采集:采集2組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設(shè)離心機轉(zhuǎn)速為4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凍于-80℃冰箱。
1.5.2 腫瘤標志物:采用ELISA法檢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
1.5.3 肝功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γ-谷氨酰轉(zhuǎn)移酶(γ-GT)、總膽紅素(TBil)水平。
1.5.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2組消化道癥狀、發(fā)熱、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5.5 無進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復發(fā)率:隨訪1年,觀察2組無進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復發(fā)率。
2.1 近期療效 對照組CR 19例,PR 13例,SD 8例,PD 15例,有效率為58.18%(32/55),疾病控制率為72.73%(40/55);治療組CR 38例,PR 8例,SD 4例,PD 5例,有效率為83.64%(46/55),疾病控制率為90.91%(50/55)。2組近期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近期療效比較 n=55,例(%)
2.2 腫瘤標志物 治療前,2組CEA、AFP、CA19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EA、AFP、CA199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CEA、AFP、CA199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腫瘤標志物比較
2.3 肝功能 治療前,2組ALT、AST、γ-GT、TBi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ALT、AST、γ-GT、TBil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ALT、AST、γ-GT、TBil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肝功能比較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9.09%(16/55),其中消化道癥狀5例,發(fā)熱3例,骨髓抑制4例,肝功能損害4例;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09%(5/55),其中消化道癥狀2例,發(fā)熱1例,骨髓抑制1例,肝功能損害1例。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55,例(%)
2.5 無進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復發(fā)率 隨訪1年,對照組和治療組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40.67±8.23)d、(171.43±12.42)d;1年生存率分別為70.91%(39/55)、89.09%(49/55);復發(fā)率分別為43.64%(24/55)、14.55%(8/55)。治療組無進展生存期明顯長于對照組,1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無進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復發(fā)率比較 n=55
具有起病隱匿、惡性度高、易侵襲轉(zhuǎn)移的特點,患者病死率高,中位生存時間僅2~6個月[7,8]。目前,肝癌的治療措施包括手術(shù)切除、放療、化療、保守治療等;而對于不能耐受手術(shù)或拒絕手術(shù)治療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主要采用TACE治療,該方法是一種重要的介入姑息治療方式,既能維持局部高濃度化療藥物殺滅腫瘤細胞,又能夠阻斷肝動脈血供造成腫瘤細胞缺血、缺氧和壞死,從而抑制腫瘤生長,緩解臨床癥狀并改善預后[9,10]。TACE具有微創(chuàng)、療效好、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但該方法對于癌灶直徑>5 cm的肝癌療效欠佳,腫瘤壞死率較低;此外,術(shù)后發(fā)熱、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且化療藥物和栓塞劑對患者肝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嚴重者甚至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1,12]。因此,如何提高化療效果效果,延緩病情進展,減輕肝功能損害對于疾病進展具有積極意義。
中藥巖黃連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濕等功效,方中巖黃連總堿是其活性成分,能夠抑制炎性反應、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13,14]。體外實驗結(jié)果顯示,總堿能夠濃度和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人舌鱗狀細胞癌Tca8113增殖,從而抑制舌癌發(fā)生發(fā)展,其機制與下調(diào)Bcl-2、端粒酶hTERT表達有關(guān)[15,16]。唐超玲等[17]報道,巖黃連能夠顯著肝癌SMMC-7721細胞增殖。本研究收集我院11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單純給予TACE治療,治療組在TACE基礎(chǔ)上加用巖黃連注射液。結(jié)果表明,對照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58.18%、72.73%;治療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83.64%、90.91%,2組近期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TACE基礎(chǔ)上輔助使用巖黃連注射液能夠彌補單純TACE治療的不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血清腫瘤標志物是肝癌診斷和療效評估的重要指標,目前CEA、AFP、CA199是臨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18,19]。其中CEA是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特異性表達的抗原,在正常人血清含量極低,病理狀態(tài)下CEA分泌增多,可進入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導致血清CEA異常升高。AFP對肝癌具有較高靈敏性和特異性,其水平高低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CA199是一種低聚糖類抗原,在胰腺癌等惡性腫瘤患者水平升高。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2組CEA、AFP、CA199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2組CEA、AFP、CA199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CEA、AFP、CA199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在TACE基礎(chǔ)上輔助使用巖黃連注射液能夠進一步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
此外,患者肝功能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ALT、AST、γ-GT、TBil等指標異常增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2組ALT、AST、γ-GT、TBil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2組ALT、AST、γ-GT、TBil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ALT、AST、γ-GT、TBil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西醫(yī)聯(lián)合用藥能夠發(fā)揮保肝作用,明顯促進肝功能恢復。此外,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09%,與對照組(29.09%)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中西醫(yī)聯(lián)合用藥能夠減少單純TACE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此外,隨訪1年,對照組和治療組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40.67±8.23)d、(171.43±12.42)d;1年生存率分別為70.91%、89.09%;復發(fā)率分別為43.64%、14.55%。治療組無進展生存期明顯長于對照組,1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西醫(yī)聯(lián)合用藥不僅能夠提高近期療效,還能夠抑制疾病復發(fā),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從而改善預后。
因此,在TACE基礎(chǔ)上輔助使用巖黃連注射液治療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夠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促進肝功能恢復,且不良反應少。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巖黃連注射液在中晚期肝癌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其抗腫瘤的具體作用機制尚待后續(xù)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