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利,陳依柳,滕云田,2,張鈺梓,邱忠超
(1.防災科技學院電子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河北廊坊 065201;2.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微地震監(jiān)測在石油工程、核廢料處理、大壩、危險性結構的預防和穩(wěn)定性監(jiān)測有廣泛的應用[1],其信號與常規(guī)地震信號相比具有能量弱,頻率高,容易被吸收等特點,這就對其信號的采集提出更高的要求[2-3]。與傳統(tǒng)的電學加速度傳感器相比,光纖布拉格光柵(FBG)加速度傳感器以其體積小、質量輕、抗電磁干擾、耐腐蝕、易于實現(xiàn)分布式測量等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重視[4-5]。
近年來,國內學者根據(jù)FBG應變傳感原理設計了多種形式的FBG傳感器[6-7],然而,適用于中高頻領域的加速度傳感器研究較低頻領域仍有不足[8-10]。由于加速度傳感器的固有頻率和靈敏度相互掣肘,而中高頻加速度傳感器所需的高固有頻率決定其靈敏度較低,所以研究提高中高頻光纖光柵加速度傳感器的靈敏度具有重要意義[11]。
針對中高頻光纖光柵加速度傳感器靈敏度低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帶有2個慣性質量塊的三鉸鏈加速度傳感器新型結構。從理論給出了傳感器的靈敏度和諧振頻率公式,并討論了結構參數(shù)對傳感器靈敏度和諧振頻率的影響,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傳感器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特性,制作傳感器實物并對其有效性進行驗證。
傳感器的結構如圖1所示,該傳感器是基于3個鉸鏈的新型FBG加速度傳感器,由底座、3個帶有慣性質量塊的橢圓柔性鉸鏈以及光纖光柵組成。
圖1 傳感器結構示意圖
該傳感器可由一整塊彈簧鋼經(jīng)過線切割和熱處理一體化加工而成,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將光纖光柵粘貼在2個慣性質量塊中間,并使光纖光柵有一定的預拉量。
當產(chǎn)生振動,2個質量塊會圍繞各自的鉸鏈微幅轉動,質量塊產(chǎn)生的慣性力會帶動光纖光柵發(fā)生軸向的微小伸縮形變,從而導致FBG反射波長發(fā)生漂移。由于中間的鉸鏈連接,2個質量塊同時振動,上下光柵兩端的形變方向相反,因而可達到靈敏度倍增的效果,并能消除溫度變化帶來的影響。
傳感器力學模型如圖2所示,當振動激勵信號加速度a作用在傳感器敏感方向時,質量塊因為慣性力產(chǎn)生振動。
圖2 傳感器力學模型
由于傳感器完全對稱,左右橢圓柔性鉸鏈相對于中心鉸鏈的位移的大小始終相同,可以提取結構的左半部分進行分析。整個系統(tǒng)在慣性力作用下達到轉矩平衡,得到式(1)。
(1)
式中:m為質量塊的總質量;d為質量塊質心與鉸鏈中心的距離;Δl為光纖的拉伸距離;2b為橢圓鉸鏈長軸,2c為橢圓鉸鏈短軸;e為慣性質量塊寬度;h為慣性質量塊高度;k為光纖的彈性系數(shù);K為鉸鏈轉動剛度;θ1為兩端鉸鏈轉動角度;θ2為中心鉸鏈轉動角度。
光纖彈性系數(shù)k為
(2)
式中:Af為光纖橫截面積;Ef為光柵彈性模量。
質量塊質心與鉸鏈中心的距離d為
d=b+e/2
(3)
鉸鏈轉動剛度K為
(4)
式中:E為材料的彈性模量;w為鉸鏈的厚度;t為鉸鏈間最小厚度。
u表示為
(5)
式中s=c/t。
(6)
傳感器靈敏度為光纖光柵的中心波長變化量和加速度a之比,S即FBG加速度傳感器靈敏度,S為光柵的中心波長變化量和加速度a之比,即
(7)
式中:Pe為彈光系數(shù);λB為光柵的中心波長;εf為光纖應變;在下文中的所指的靈敏度為峰-峰值靈敏度為2S。
諧振頻率f是加速度傳感器的另一個重要參數(shù),與傳感器的可用帶寬相關。為了求得傳感器的諧振頻率,設質量塊繞鉸鏈中心轉動的轉動慣量為J,動力學方程為
(8)
整個系統(tǒng)的諧振頻率f為
(9)
其中轉動慣量J為
(10)
傳感器的靈敏度和諧振頻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是負相關。例如,當提高質量塊的質量m時,加速度傳感器的靈敏度會上升,而其整體的諧振頻率會下降。想要在所需的測量范圍內獲得更高的靈敏度,則需要對傳感器的結構參數(shù)分析。利用matlab對傳感器關鍵參數(shù)b、c、t、e、h分析。傳感器材料為304不銹鋼,其彈性模量為190 GPa,密度為7 850 kg/m3,傳感器厚度為15 mm,光纖的橫截面積為1.23×10-8m2,彈性模量為72 GPa,彈光系數(shù)為0.22,光柵的中心波長為1 550 nm,l為5 mm。
第1組分析b和c在t=0.5 mm、1 mm和2 mm時對傳感器靈敏度和諧振頻率的影響,令e=5 mm、h=30 mm、0 mm≤b≤8 mm、0 mm≤c≤8 mm,得到傳感器靈敏度如圖3(a)所示,諧振頻率如圖3(b)所示。
(a)不同t時靈敏度隨b、c的變化
由圖3可知,當b變化時,靈敏度變化較大,而諧振頻率變化較?。划攃變化時,靈敏度變化較小,而諧振頻率變化較大;而t變化時對靈敏度和諧振頻率的影響都很大。
第2組分析e和h在t=0.5 mm、1 mm和2 mm對傳感器靈敏度和諧振頻率的影響,令b=5 mm、c=3 mm,0 mm≤e≤10 mm,20 mm≤h≤35 mm,得到傳感器靈敏度如圖4(a)所示,諧振頻率如圖4(b)所示。
(a)不同t時靈敏度隨e、h的變化
由圖4(a)和圖4(b)可知,當e變化時,靈敏度變化較大,而諧振頻率變化較小;當h變化時,靈敏度變化較小,而諧振頻率變化較大;而t變化時對靈敏度和諧振頻率的影響都很大。
由圖3和圖4可知,鉸鏈的結構參數(shù)b、c和t發(fā)生微小變動時,會引起傳感器性能的極大變動,而質量塊尺寸e和h在一定范圍的變動時,對傳感器性能的影響較小。為了得到較理想的靈敏度和諧振頻率,取c=5 mm,h=30 mm,采用Lingo優(yōu)化軟件對傳感器的鉸鏈參數(shù)b、e和t進行最優(yōu)化設計。優(yōu)化模型為:
MaxS
為了便于加工優(yōu)化將結果取整數(shù),模型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優(yōu)化參數(shù) mm
為了分析傳感器的振動傳感特性,使用ANSYS對傳感器進行分析。在SOLIDWORKS上建模,傳感器中部件的材料性能參數(shù)見表2,將模型導入ANSYS使用WORKBENCH對傳感器模型進行模態(tài)分析。將模型網(wǎng)格劃分,在殼體下表面施加固定約束,運行后得到效果如圖5所示。
表2 有限元模型結構材料參數(shù)
(a)一階模態(tài)
由圖5(a)可知,該結構一階模態(tài)的固有頻率1 449 Hz,且2個慣性質量塊的運動方向相反。由圖5(b)可知,該結構的二階模態(tài)頻率約為2 945 Hz,與一階模態(tài)頻率相差較大。而傳感器的模態(tài)頻率越大,其結構剛度越大,因此,一階模態(tài)剛度與二階模態(tài)剛度之間的差異也很大。結果表明,該結構的交叉耦合很小,能夠滿足傳感器測量精度的實際要求。
傳感器標定實驗如圖6所示,函數(shù)發(fā)生器發(fā)出信號經(jīng)過功率放大器后驅動激振臺輸出相應的振動信號,加速度傳感器接受到振動信號使反射光譜產(chǎn)生變化;解調儀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計算機進行實時顯示并記錄數(shù)據(jù)。
(a)系統(tǒng)流程圖
頻率響應曲線決定傳感器的頻帶范圍,因此必須對所研制的傳感器進行動態(tài)標定。在傳感器幅頻測試中輸入10 m/s2的加速度作為恒定加速度值,首先測量在15 Hz時傳感器的波長變化量,然后頻率從100 Hz開始,每次遞增100 Hz作為1個步長分別記錄波長變化量,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傳感器幅頻響應特性
結果表明,該傳感器在15~1 000 Hz具有較好的平坦度,在約為1 500 Hz達到波長變化的最大值。因有限元法中均沒有考慮到光纖的預應力,且實際裝配傳感器材料屬性與有限元仿真中材料屬性不同,從而導致傳感器的一階頻率實驗值與理論值不同。
傳感器靈敏度標定選擇使用160、325、495 Hz作為測試頻率,加速度值從1 m/s2變化到16 m/s2,改變激振臺的加速度大小,使光纖加速度傳感器在不同加速度下運行,繪制波長漂移值隨加速度變化曲線,結果如圖8所示。
圖8 傳感器靈敏度標定曲線
結果表明該傳感器在頻率為160 Hz、325 Hz、495 Hz時波長變化量隨加速度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線性度,靈敏度約為18 pm/g。
由于FBG加速度傳感器是單自由度的,其橫向抗干擾能力也是不可忽視。在實驗過程中,調整FBG振動傳感器,使其測量方向垂直于激振器的振動方向。振動信號的振幅保持在10 m/s2,頻率為325 Hz,結果如圖9所示。
圖9 傳感器橫向特性
結果表明,該傳感器敏感方向的漂移量約20 pm,非敏感方向的波長變化量不超過1.8 pm,由此得出該傳感器的橫向抗干擾度小于10%。
考慮到FBG在震動監(jiān)測中的優(yōu)勢,根據(jù)微地震中的加速度信號具有的中高頻特性設計了一種新型結構的FBG加速度傳感器。通過數(shù)值分析方法討論了結構參數(shù)對傳感器固有頻率和靈敏度的影響,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傳感器結構特性,制作傳感器實物并對其有效性進行驗證。結果表明,該光纖光柵加速度傳感器固有頻率為1 500 Hz,傳感器靈敏度可達18 pm/g,并具有較好的橫向抗干擾能力,為光纖光柵加速度傳感器在微地震監(jiān)測的工程應用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