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芬蘭的原始森林。
芬蘭的湖泊數(shù)量高達(dá)18.8萬個,而且那大大小小的湖泊跟狹窄的水道與短河相通,使得整個芬蘭水系縱橫,急流相連,稱之為“干湖之國”都實在是貶低了它。由于太多,以致芬蘭人來不及為那么多湖泊走心地取名字,有的索性就叫“大湖”“小湖”,或根據(jù)顏色地貌把它們叫做“藍(lán)湖”“綠湖”,這些稱呼也是直自得很了。
位于芬蘭中部的派延奈湖算得上芬蘭最大的湖了,它與綿延在周邊的百里森林共同榮膺“國家公園”的稱謂。為近觀它的風(fēng)采,我們昨晚就住在離湖邊只有1公里的民居中。
2派延奈湖邊就是原始森林。
3派延奈湖邊就是原始森林。
徒步出發(fā)前,房東囑咐大家,在森林中很容易迷路,而且林中沒有信號無法呼救,所以你們一定要沿著湖走,始終讓湖水在你們的左邊,這樣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大家答應(yīng)著,然后就扛著相機(jī)背著水壺出發(fā)了。
我們沿著小路在森林中穿行,剛剛還在密林中推枝撥葉地跋涉,驀然抬頭眼前一片天光,人還沒來得及反應(yīng),便已經(jīng)一腳踹進(jìn)了水里。那湖水與森林之間竟然沒有“岸”,最前列的大樹樹根就浸泡在水中,而我們腳下的橫枝豎干居然全是浮木。沒想到派延奈湖竟然充盈到無邊無岸,四方流溢的程度。派延奈湖被當(dāng)?shù)厝朔Q作“大湖”,它全長135公里,這概念就是綠皮火車開一個小時,你眼中的風(fēng)景除了這個湖還是這個湖。
站在水邊環(huán)顧四方,湖的對岸是森森的喬木密林,高大如屏風(fēng)。陽光斜灑湖面,潑下滿湖碎金,波光粼粼地發(fā)出誘惑,引人抑制不住撒網(wǎng)撈金的念頭。一葉小舟蕩過來,船上的一男一女相對而坐,看不清年齡卻看得出浪漫,在如此天高水闊間,什么情感也會歷久彌堅吧。
芬蘭中部每公里平均只有五六個人,我們6人閃進(jìn)林子就沒見過其他人。這里是沒有邊際的湖泊與走不到盡頭的森林,舉著相機(jī)竟深覺鏡頭不夠用,惟有廣角才能拍出一二。我們沿著“大湖”慢慢溜達(dá),那種湖光山色唯我獨享的狀態(tài),竟會讓人產(chǎn)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感覺。
1派奈湖被當(dāng)?shù)厝朔Q作大湖。
2湖邊珍禽。
3在湖里嬉水的嬰孩。
芬蘭有三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內(nèi),氣候寒冷,極晝漫長,所以他們喜歡桑拿。在芬蘭平均三四個人就擁有一間桑拿房,不僅家里有,酒店有,一般休閑場所也都有設(shè)備豪華的干蒸浴室。我們在湖邊還見到立在林子邊上的小木頭桑拿房,這些木屋有的是私人專屬,也有的是供旅游人使用的,投幾個幣就可以通電加熱了。桑拿小屋里花灑、木桶、水瓢、麥飯石、防水燈等設(shè)備一應(yīng)俱全。小木屋離湖邊只有二三十米,之間鋪著橡膠跑道。旅游人在森林里徒步累了,進(jìn)小木屋里蒸個高溫桑拿,出來后緊跑兩步光著身子直接跳進(jìn)冰冷的湖里,連蒸帶激三幾個回合,全身熱血沸騰,還能再走20公里。
在一個凹形的淺水岸邊,我們終于見到了同類,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兩個小孩正在湖邊玩耍。年輕的爸爸媽媽坐在岸邊聊天,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在冰冷的湖里嬉水。那大孩兒不足三歲,小的也就一兩歲,走路趔趔趄趄的還都算嬰孩呢。那倆娃精赤溜條兒像兩只雪白的小肥鵝,在湖里撲騰得可歡實了。
我們得知森林中有一個瞭望塔,算是這里的制高點,據(jù)說在那兒可以俯瞰湖光林色,離我們所在的地方不過15分鐘的路程,我們自然要去看看。
我們6個人沒入森林,就像6條小魚游進(jìn)了大海,立刻變得茫然無措。原始森林與我們見過的人工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林子雖然以高大喬木為主,但紅楓槭樹也顯猙獰,灌木荊棘橫生枝節(jié),野藤雜蘿見縫插針,自生自滅的朽木七躺八臥,一切都是野蠻生長,誰有能耐誰生存。如果你想了解物競天擇,森林就是最好的解讀。房東告訴過我們,林中隔不遠(yuǎn)就會有一根涂著藍(lán)色標(biāo)記的樹干,沿著它走就會找到瞭望塔。我們確實見到了畫著藍(lán)色標(biāo)記的樹干,但兩棵信號樹相隔百米開外,而林中并沒有路,我們躲坑繞樹走的也不是直線,所以大家很快就迷失了方向,轉(zhuǎn)悠了半個多小時不得其所。正在這時,山下居然來了一個小伙子,他就住在附近,是晚飯后散步去瞭望臺看夕陽的,我們喜出望外地跟他一塊走。
4森林中的瞭望塔。
說是瞭望塔,不過就是十來米高的一個木平臺,站在上面還夠不到杉樹的褲腰,扒著樹縫才能窺見到湖泊的影子,別提俯瞰,一切都還需仰視,根本體驗不到莽莽林海與蒼蒼大湖的氣勢。但是我們這些人還是很高興,摽著柱子,攀著欄桿,擠在臺階還是“嘁里咔嚓”一通拍照。要到晚上8點多鐘,大家才想起該往回返,也才驀然回過味來“向?qū)А弊吡?,誰帶我們出林子呢?
究竟往哪個方向走,6個人有8條意見,我們早已遠(yuǎn)離了湖泊,鬧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左岸還是右岸,但大家有一點是統(tǒng)一的就是—起走,不分開。
真正深入到林中,樹木遮蔽了陽光,森林顯得十分陰暗。已經(jīng)晚上8點多鐘,寒涼上來了,蚊蟲小咬也成團(tuán)出動,我們戴上沖鋒衣的帽子,拉上護(hù)臉,但手腕腳腕還是不斷被襲擊。而腳下厚厚的腐葉覆蓋了很多陷阱,踩不好就會崴一下。高大的喬木裸露著蛇一般的根系,隨時形成羈絆。林中傳來敲擊聲,那不是啄木鳥的溫柔,樹梢被呼啦啦地振翅搖動,也絕非善類所為,芬蘭的森林也是有棕熊和狼的……我們拄著杖吃力前行,沒有多余的力氣說話,大家就在森林中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度我們好像又轉(zhuǎn)回到了原點。大家停下愣了一會,徒勞地重新辨別方向。
突然左前方傳來輕微的聲音,大家敏銳地豎起耳朵,好像是汽車的引擎聲,我們判定那個方向應(yīng)該有人有路。這地方人跡罕至,即使有路一天也過不了幾輛車,此時傳來車聲絕對是我們的運氣使然,老天再次把救生繩拋給了我們。于是大家提起精神朝著那個方向出發(fā)。這回我們不敢繞來繞去,生舊走偏了。我們遇到朽木擋路直接跨過去,荊棘草窠果斷穿過去,淺溪泥淖不惜膛過去,山坡在前也不猶豫地爬上去……大家你拉我拽,盡量直行,當(dāng)我們的雙腳踏在了堅實的砂石路上,大家不禁歡呼起來——我們終于走出了森林。
所有的恐懼都來自不可知,一切的迷失皆源自對人對己的誤判。雖然離駐地還很遠(yuǎn),但循著我們熟悉的有人跡的道路前行,則讓我們無比踏實。
我們是一群有冒險基因的人,事到臨頭會忘記恐懼,盡管我們遇到過車陷泥潭、誤闖野山、迷失森林、野禽進(jìn)攻、夜宿無著、饑寒交織、梟鳴如歌……但,天際還有月光,身旁不乏熱手,我們始終沒有在半途迷失。
·芬蘭人不習(xí)慣與陌生人靠得太近,他們會覺得個人空間被侵犯了。他們連排隊都要空出一個人的距離。多數(shù)芬蘭人比較內(nèi)斂,不太愛交談,如果在公交車上遇到當(dāng)?shù)厝?,最好不要主動搭訕。如果去芬蘭人家里做客,不必帶太實惠的禮物,可以帶一束鮮花。
5在湖邊曬太陽是芬蘭人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