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綠》這首詩,艾青用極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繪了春回大地,到處都是綠色,萬物充滿生機的景象。全詩流溢著多種“美”。我們看:
一、感覺美
詩的開篇以概述的形式,比喻的手法——把綠色的大地比作了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這一比喻形象貼切,不僅展示了鋪滿眼前的綠色感覺,而且也為下文的詩句埋下了伏筆。具有意境美。
二、顏色美
詩的第二節(jié),先總括綠的顏色多,接著就分說——具體寫了有哪些綠的顏色“深綠、淺綠、墨綠、淡綠……”從這些綠色中我們不僅僅能體會到綠色的豐富多彩,更能感悟出綠色的層次美和畫面美。最后一句“綠得發(fā)黑,綠得出奇”又增強了綠色的想象空間,把讀者帶進了美妙而神奇的綠色世界之中……
三、自然美
詩的第三節(jié)以排比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幾種自然現(xiàn)象在各自的動態(tài)中展示出的綠色美。這是一種感覺中的自然美,動詞“刮、下、流”,在這些動詞中展示的自然美景是“風、雨、水”。最后半句特別提到了“陽光”這一普照萬物生靈的自然景象也流露出綠色的美,為自然美中增添光的線條美。
四、形態(tài)美
詩的第四節(jié)首先總寫聚集起來的“綠”。接著以排比的修辭手法,展示了綠顏色的形態(tài)美。幾個結構相同的句式中的動詞“擠、疊、交叉”的活用,升華了“綠”的形態(tài)。
五、樂感美
詩的第五節(jié),一個“忽然”,把風轉(zhuǎn)來了。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風”比作了“舞蹈教練”。由此,按著風吹動的節(jié)拍,所有的綠顏色都飄動在一起。這簡直就是“綠色”匯集在一起的合奏。合奏,奏出的是一碧千里的“綠”;奏出的是翠色欲流的“綠”;奏出的是萬古長青的“綠”,也奏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永恒豐碑。
全詩充滿了清新、快樂和生機,展示了“綠”的世界是人間最美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