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
摘要: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我國民用建筑的數量開始急劇增多,同時因建筑功能的復雜需求,電氣系統、供暖設備、給排水管道等均對防火設計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文章從民用建筑火災形成的原因及特征出發(fā),綜合分析防火技術在裝修材料、防火結構、平面布局、安全疏散、防火防煙分區(qū)與建筑功能分區(qū)等方面的應用措施,以期為相關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用建筑設計;建筑防火技術;運用
引言
現如今,人們對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考慮逐步提升,對安全指數的考量不斷提高。切實提高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當中的應用,不斷加強與保障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尊重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們的財產利益,運用合理的防火技術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在火災來臨時能以房屋建筑技術來保障和減免人員傷亡,是非常重要的。
1民用建筑發(fā)生火災特點
1.1人員密集不易疏散與火災發(fā)生概率高
為了緩解城市土地利用矛盾,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綜合效益,現代土木建筑工程呈現出高層、規(guī)?;l(fā)展的趨勢,高層建筑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與普通建筑相比,高層建筑具有人員疏散密集、不易發(fā)生火災的特點,當施工過程中出現火災事故時,由于建筑內部人員分布密度大,疏散通道數量少,而除消防電梯外的所有電梯將處于暫停狀態(tài),對建筑受困人員在短時間內進行安全疏散。
1.2火勢蔓延速度快
現階段,我國針對高層建筑的防火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必須設置防火隔離層,以保證在火災發(fā)生之后控制火勢蔓延。而在部分老舊的高層民用建筑當中,由于其自身的建設年限較長,初期階段并未明確指出要設置防火隔離層,其發(fā)生火災之后火勢容易迅速擴大。
2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措施
2.1建筑裝修材料設計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我國民用建筑裝修材料引起的火災事故在整體火災事故中占很大比例。一方面,市場上常見的裝修材料往往燃點過低,防火性能不達標,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一些裝修材料在火災事故中導致火災迅速蔓延,并產生有害物質,為救援和滅火活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綜合以上因素,在民用建筑設計中應用防火技術時,首要任務是對民用建筑使用的裝飾材料進行控制和設計。在相關的設計中,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對裝修材料進行綜合評價。在對裝修材料進行評價時,不僅要注意燃點和防火性能,還要考慮火災事故發(fā)生時燃燒產生的煙氣的毒性指標,以免對救援疏散活動產生不良影響。第二,考慮成本和應用。一些設計師在建筑防火設計過程中過于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防火性能指標的確認,導致民用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或使用后存在火災隱患。
2.2電氣防火設計
由于建筑物的供電面積過大,電路布置過于復雜,致使建筑物的電氣防火困難系數很高。對于樓層較高的建筑,一方面為了保證供電的平穩(wěn)性和安全性,在電源安裝過程中應選擇雙回路供電形式,并準備足夠的備用電源。另一方面,設計人員應設置獨立的防火防水電路供電系統,以確保發(fā)生火災時應急通道指示、消防通道標志、消防電梯、排煙裝置、消防壓力和應急照明設施的穩(wěn)定運行。員工的同時,企業(yè)應注意電路系統的日常維護和檢修,及時排除故障的使用,不僅可以保證電路系統的穩(wěn)定運行,消除電氣火災事故的風險,也可以保證應急消防系統的正常運行,并確?;馂脑诘谝粫r間就能運用其合理的控制范圍,減少發(fā)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
2.3提高建筑結構的耐火能力
在我國,根據建筑工程常見的結構類型,其耐火等級可分為四個等級,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或二級。在防火設計中,結構的耐火能力主要受構件防火極限和燃燒性能的影響,需要明確設計要點,以提高建筑防火安全的基本措施,完善設計缺陷,同時完善功能結構,確保建筑防火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建筑防火設計的相關概念。以鋼結構為例,可以改善其耐火性從以下方面:1)在結構表面涂有防火涂料、耐火鋼的最大化,確?;馂陌l(fā)生時,延遲地板的變形結構,人員疏散和滅火時間;2)鋼結構表面采用泡沫防火漆。這種材料在室溫下與普通油漆相同,但不容易燃燒。它能避免可燃物迅速著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火作用。
2.4分隔防火技術
為有效控制火災蔓延速度,將發(fā)生火災和有毒煙霧的區(qū)域切斷,為受影響人群的疏散、滅火和救援工作爭取寶貴的時間,降低建筑物火災事故的損失率,民用建筑設計中需要應用到隔離防火技術,包括防火隔斷設計措施和排煙隔斷設計措施。首先,在防火隔斷的設計措施上,嚴格遵循相關規(guī)范,結合工程情況,合理設置防火隔斷的數量、分布范圍和面積值,盡量使防火隔斷與民用建筑的功能區(qū)域保持結構布局相同,在防火間隔內布置防火極限大于3h的防火墻,民用建筑結構中框架、梁等承重構件的耐火極限應與防火墻一致或超過防火墻。同時,保持相鄰防火隔斷的連通性,設置防火卷簾,通過防火墻管道孔和防火門,在沒有建筑火災事故的情況下開啟具有自動關閉功能的防火門和懸掛防火卷簾,避免影響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隨后,在走廊、地下車庫、地面房間等區(qū)域設置機械排煙設備,或在疏散走廊采用自然通風,在特殊部位設置基于煙霧傳感器直接控制的隔煙防火幕。這樣,當發(fā)生建筑火災事故時,不僅可以阻斷有毒煙向外擴散的路徑,還可以將室內的有毒煙迅速排出到室外,控制煙氣在室內空氣環(huán)境中的濃度,并避免反應受影響的人員因吸入過量煙霧而暈倒、頭暈、行動遲緩等。
結語
一般來說,隨著民用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民用建筑的火災危險性也會隨之增加,撲救火災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加。民用建筑在初步設計階段需要充分考慮建筑本身的使用性質,全面分析火災風險,嚴格遵循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合理布局,降低建筑之間的火災威脅,有效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等級。
參考文獻
[1]農智.民用建筑設計中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2(S1):112-113.
[2]吳宇豐.論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2):123-124.
[3]陳磊.探討民用建筑設計中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J].江西建材,2019(2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