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 要]“讓學”意在將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與主動權讓給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教育戲劇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通過情景設計、角色扮演、自主創(chuàng)編、小組合作等一系列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有利于教師將課堂的時間、場所、機會讓位于學生,使音樂課充滿活力。
[關鍵詞]教育戲劇;音樂課;興趣;求知
[中圖分類號] G623.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5-0022-03
接到賽課任務,指定課題為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跳到我這里來》,我不禁著急:“該如何設計教學,才能在高手如云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呢?”思考無果,我只能給自己打氣:“盡管壓力大,但還是要沉住氣,不管怎么說,先行動起來!”于是,我先分析教材:課題所在單元的主題為《快樂十分鐘》,編寫意圖是想通過輕松愉悅的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樂于以積極健康的音樂歌舞活動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再結(jié)合課題內(nèi)容,我大致明白了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有了方向后,我繼續(xù)順藤摸瓜:《跳到我這里來》是一首由美國舞曲改編而成的兒歌,歌詞十分簡潔,表達了邀請舞伴的熱忱及與朋友共舞的快樂。我暗想:“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哼唱與律動比較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墒牵罱囊魳氛n變得越來越?jīng)]有‘地位,學生見到我也不問什么時候能上音樂課了,課堂上更多的是‘懶得動‘事不關己‘不理不睬,著實令人煩惱……對了,教育戲劇也許能幫上忙!可將《跳到我這里來》這首歌曲以校園集體舞的方式穿插于教學之中,激趣為主。一旦給學生機會進行小組演繹、情景設計、合作互動,氣氛絕對熱烈!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樂感與肢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呢!”果然,在教育戲劇的助攻之下,我行云流水般地上完了這節(jié)課,獲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這課的教學,我收獲了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也深刻地進行反思……
一、教育戲劇,“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從教的藩籬中走出來
課堂再現(xiàn)1:
“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想帶大家去參加一場有趣的舞會,你們想不想去?”我刻意揚起聲音,睜大眼睛等著學生回應。
“想!”部分女生還是比較積極的,男生依舊無所謂的樣子。看來,還得再刺激一下!
“可是,在舞會開始之前,老師卻遇到了一個難題……”我用委屈的聲音,小聲地說道。
學生立刻齊刷刷地看向我,就連那幾個常置身事外的“佛系”男生也抬起了頭?!肮?!學生大概覺得平日里‘強勢慣了的我,居然也有如此‘垂頭喪氣的時候,他們好奇極了!”于是,我繼續(xù)向?qū)W生示弱:“看來,大家都是熱心腸的好孩子,想要幫老師解決難題!因為老師要為大家示范舞步,可是我……沒有舞伴,怎么辦?拜托你們,幫幫老師!”我拋磚引玉,試探一下學生的反應。
現(xiàn)在學生接觸外界的信息很多,能夠清楚地明白自己和他人在音樂中的不同優(yōu)勢。如有的學生知道自己五音不全,所以不愿意在同學面前展現(xiàn)自己,再加上老師以往一貫的做法,讓學生誤以為老師更愿意和有音樂基礎的同學交流,而平凡的自己好像無法參與、融入,慢慢地就望而卻步了。還有一些學生對自己展示于眾的要求過高,只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現(xiàn)給大家,但孩子終究是孩子,一有不確定因素干擾就會立即選擇放棄,寧愿以不參與的方式來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學習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人操作活動的所有組成部分?!币虼?,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他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認知規(guī)律、思維特點,把教材中靜態(tài)呈現(xiàn)的知識結(jié)論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同時,《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且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诖耍腋鶕?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順應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走下教師高高在上的“神壇”,率先動起來,以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和豐富有趣的活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每一個學生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開創(chuàng)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fā)出美妙的樂聲。基于新課標理念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讓學”課堂中通過教育戲劇,教師的角色由傳統(tǒng)的“獨奏者”轉(zhuǎn)變?yōu)闈M足學生心理需求的“伴奏者”,這樣就從長滿荊棘的藩籬中走了出來,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課堂由學生自己“做主”。
在教學《跳到我這里來》這節(jié)課中,我舍棄“苦口婆心”地帶領學生一遍又一遍學唱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探討、表演、拓展等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充分享受以生為本的“音樂養(yǎng)分”的滋潤。如果學生長期浸潤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何愁看不到學生智慧火花的閃現(xiàn)?
二、教育戲劇,“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把愛的設計融入其中
課堂再現(xiàn)2:
“老師,我來當你的舞伴!”“老師,我也要!”沒想到學生立刻給予回應,小手舉得高高的,坐在后排的學生更是著急地站了起來。雖然我心中升起的一股暖意就快按捺不住了,但表面還得保持云淡風輕,再接再厲,主動出擊!
“謝謝熱情的同學們!如果你愿意當我的小舞伴,那當老師走到你面前的時候,就請你起身跳到我這里來(加重語氣點明主題)并與我握握手,好嗎?”我得和學生親密接觸,友好相處。
“好!”學生滿懷期待,興致勃勃。
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對音樂是充滿渴望的,想?yún)⑴c學習,卻又不敢起步,基于內(nèi)心的各種“小阻礙”,沒有足夠的膽量邁出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因重視引起的緊張——由于不敢保證自己的表現(xiàn),怕失誤,怕在同學面前鬧笑話,又怕不被老師認可而再三猶豫,機會就流失了。另外,現(xiàn)在的小學生普遍早熟,性格變化大。如一些學生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演唱或表演都會羞澀、緊張,也正因這種膽怯的情緒和態(tài)度,讓音樂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開展。這樣學生不僅失去了展示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無法享受到音樂賦予的體驗以及與同學之間互動交流的感悟。
眾所周知,教師在課堂上慣用的方法是講授法,它的根本源頭其實是教師過于依賴教材,而教學歸根結(jié)底必須有教師對教材的自主創(chuàng)編或進行再加工,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教學智慧,即對教材進行“添磚加瓦”式的重組和整合。上述教學,我看似對學生“示弱”,實則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然后通過教育戲劇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視線“拽回來”,讓教學更貼近學生的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之興趣盎然地探究新知。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說明課堂沒有充分的預設、開放的預設、創(chuàng)造性的預設,就不會有精彩和有價值的生成。傳統(tǒng)課堂把生成看作一種意外的收獲,那么教育戲劇則把生成當作一種追求;傳統(tǒng)課堂把處理好生成看作一種教學智慧,教育戲劇則把生成作為彰顯課堂生命力的常態(tài)要求。當一貫“強勢”的教師突然間“委屈巴巴”地向?qū)W生求助,會立刻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他們天生的善心與愛心,這樣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一下子體現(xiàn)了。然后教師用商量的語氣詢問,用民主的方式實踐,拋出預設的“引子”后靜待花開。因此,有了精心的預設和動態(tài)的生成,何愁聽到學生智慧生長拔節(jié)的聲音?
三、教育戲劇,“讓”學生展示思考,將求知的權利還給學生
課堂再現(xiàn)3:
我將設計的集體舞動作連蹦帶跳地和學生互動,課堂氣氛逐漸熱烈起來。看得出,每個學生都期待著我能“跳到他那里去”,渴望得到我的關注。
小小互動之后,我索性玩起了“變裝”魔術:“為了獎勵小朋友們積極參與活動,老師帶來了一個驚喜!請大家閉上眼睛,倒數(shù)十個數(shù),10、9、8……”學生開心地數(shù)著數(shù)字,我立刻換上事先準備好的叢林部落風服飾和拿出非洲鼓,等到他們數(shù)完十下后睜開眼睛,就開始播放一段熱情動感的舞曲,并用非洲鼓伴奏。我刻意加大表演的動作,表現(xiàn)出忘情的狀態(tài),同時眼睛悄悄地觀察學生的反應。果不其然,三年級學生大都沒見過這種樂器,好奇的天性加上之前的氣氛烘托,課堂又燃起了一把“火”!
“哇!”“老師,這是什么呀?”“長得好像一個大杯子??!”學生激動地不斷探頭張望。
“哈哈!告訴你們,它的名字叫作非洲鼓,是一件特別有趣的打擊樂器。今天的舞會,我就要用它來為大家的舞蹈伴奏!”我眉飛色舞地說道。
“好耶!”“老師,我也想玩會兒!”“是啊,也給我們玩玩嘛……”學生既激動,又興奮。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客觀存在個體差異,如性格喜好不盡相同、音樂表達參差不齊等,但是音樂課帶來的不僅僅是唱歌、表演。當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時,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愿意參與其中,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演,還有的喜歡點評……無論哪一點吸引你、感動你,都是課堂上的滿載收獲。有時候?qū)W生的心意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樣,教師不能只用眼睛和耳朵觀察,更多的時候需要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到學生真實的想法。因此,教師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勵,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生機勃發(fā)。
教育戲劇就是“讓”學生成為主角,所以教師要學會“少說”、學會“退讓”、學會“放權”,千萬不能“喧賓奪主”。同時,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探究新知,用自己的語言展示、辯論及完善自己的思考過程,真真切切地“行使”自己求知的權利,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在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主動請纓,設計趣味性強的學習背景——“舞會”。恰到好處的集體舞,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我還用心地準備小驚喜、小游戲,故意“扮丑”,一改教師“威嚴”。我這樣的行為更是讓學生忍俊不禁,最終小劇場開展得如火如荼。在學生掌控自己求知權利的課堂中,何愁揭不開智慧那層神秘的面紗?
四、教育戲劇,“讓”學生引領表現(xiàn),使音樂的魅力綻芳華
課堂再現(xiàn)4:
“忘了告訴你們,除了要評出最優(yōu)秀的舞蹈小明星外,我還要邀請一部分同學,和我一同擔任小鼓手!具體怎么樣才能當上小鼓手呢?那就要看看大家的表現(xiàn)啦!”
在我的不斷誘導下,這節(jié)課非常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也使我的音樂課重回眾多課程的“C位”!
你瞧,若將一切“不讓”的問句替換成“讓”的肯定句,能真正地將課堂“讓”給學生、“還”給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因此,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思激趣,使學生樂學、愛學音樂。相信將教育戲劇引入音樂課堂,一定會收獲無限的可能與長久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播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睕]有作為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教師,沒有教師的適時介入和調(diào)控,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育戲劇就是在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之間尋求平衡,真正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
小學音樂教材豐富多彩,從國內(nèi)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到國外經(jīng)典名作無不令人心生向往,想要探索一番。“無論課程教學怎么改革,教育都要牢牢抓住課程本質(zhì)?!敝R學習尤要在此聚焦,并駐足、體驗、感悟。因此,教師要抓住音樂的本質(zhì),順應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彰顯理性,使學生深入淺出地弄清楚“為什么需要它”“它是什么”“它會向哪發(fā)展”等問題,這樣學生才會更想學習音樂。
一部好劇的支柱是“劇本”。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擔當?shù)木褪恰熬巹 迸c“導演”的角色,引領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而角色定位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jù)教材均衡設置。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自主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并與老師的策劃相互融合,體驗教育戲劇的精彩。愿我們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其所需、尊重其差異、順應其要求、提升其思維,“讓”沒勁的音樂課變有勁!
(特約編輯 木 清)